王振涛教授辨治胃脘痛典型案例分享(一百七十一)

一般情况:患者周某,女,71岁。郑州市金水区人。2018年9月18日初诊。

主诉:间断胃痛不适2月余。

现病史:2月前查肝脏有肿块,切除后出现胃疼,胃胀,口干,口苦,纳眠一般,眠差,大便次数增多,小便频数。高血压病史6年。血压:126/70mmHg。舌质红,苔白腻,脉弦。

中医诊断:胃痞病

证型:寒热错杂证

治法:辛开苦降,调和寒热。

初诊方药:

复诊:2019年8月27日近2月来再发胃痛,饥饿及吃凉食时加重,伴反酸、烧心, 口干苦,呃逆,头痛,以巅顶部及双侧颞部明显。纳可,饭后胃脘部发胀,眠一般,大便正常,小便频。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沉弦细。

处理:

按语:《伤寒杂病论》:“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伤寒论》第149条:“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该条表明外邪内犯,脾胃损伤,邪热内传,导致寒热错杂,发生胃脘痞满。方用半夏燥湿化痰醒脾,黄连苦寒,燥湿清热,泻阴火;干姜辛温,温中暖胃,散寒气;黄连、干姜辛开苦降,一升一降,寒热并用,恢复脾胃气机升降;太子参清热益气,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寒热、阴阳平调之功。旋覆花下气消痰、降逆止噫,代赭石重镇胃中冲逆之气,两药协同,镇逆降气、消痰和胃力强。胃痞病的发生与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即使药物对于胃痞病控制疗效甚佳,但不注意饮食调控,也会让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因此,治疗脾胃病,饮食调护尤为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