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七 姑
七 姑
周传奇||湖北
七姑,瘦小、矮个、热心人,每回娘家必看我爷和奶,她是我一个远房亲戚。那时听母亲说,七姑一生命运多舛,接连生下六个孩子后,一次丈夫上房捡瓦不幸摔死。
这么多年,她一人在乡下苦苦挣扎,有人劝她改嫁,她曾动过心,但转眼看到啼哭的孩子,毅然决然掐灭这个念头。就这样,她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抚养成人。
七姑上有老,下有小,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户。但她勤劳朴实、为人热情、正直、口碑好,乡亲们乐意伸出援助之手。尤其小知青王君帮衬最多,那时他常常让城里的父母邮寄一些米面票、糖果、笔和本,米票可换粮,其它的自然分发给她的孩子们。
七姑是个明事理的人,不愿白白地接受小王的恩惠。虽然她不识字,但打小就深知“无功不受禄”的古训。每每看到身材单薄的小王时,免不了送些煮熟的鸡蛋,给他补补身子;或逢年过节做些好吃的,让小王解解谗,打打牙祭;看他衣服脏了,或破旧时,就主动找来浆洗,或缝补。
这样一来二去,王君与她家混熟了,像是自家人,饭好了,随意享用。饭后聊聊天,说说话,解解闷。顺口喊七姑“妈妈!”“哎哎!”七姑高兴地答应着,因为说话带着笑容,七姑眼角的纹路就像两把打开的扇子,舒展而清晰。
有一天,王君突然接到了回城的紧急通知。临走前本想与“妈妈”打声招呼,她却出了远门,那时又没通话工具,耐心地等待一个多小时,最后才不得不带着遗憾离开了。
事后得知,那天七姑直至晚上黑灯瞎火时才摸回家。她知晓王君走后,常常自责和内疚,竟然茶饭不思好多天。
愧疚埋在心底,生活还得继续。乡下的农活有时就像连绵的细雨,越下越长,忙得断不了线;有时又像暴风骤雨,说来就来,忙得顾不上吃饭睡觉。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孩子们却一天天地长大。几个儿子已到上学年龄,也是长身体的时候。七姑为了多挣工分多得粮,苦活累活抢着干,修造梯田、开荒种地的体力重活,一样也不少干。
七姑吃苦耐劳,不分昼夜地劳作,骨瘦如柴。我三爷三奶听说后心疼不已,让我堂叔摸黑翻山越岭,隔三差五给她送点米面。要强的七姑不想让娘家一直接济,自个儿深更半夜织布纺线变卖生活费用。
改革开放后,农村政策逐渐好转,七姑像织布一样精心地饲弄着自家的责任田,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她终于熬油般熬大了孩子,伺候公公、公婆入土为安后,先后娶了四个儿媳妇进门。
命运似乎给七姑开了个玩笑,另一种苦难又折磨着她。娶进门的儿媳们异常不孝,经常对她指桑骂槐,百般刁难。
大儿子没有上过学堂,老实本分又怕内,大儿媳自然成为一家之主。大儿媳常嫌丈夫没本事,埋怨七姑偏心,经常找茬吵闹,后来竟然离家出走。大儿子在外边打工边找人,七姑照看孙子。
二儿子是手艺人,手中有点闲钱,吃喝玩乐惹出了不少麻烦事,二儿媳管不了丈夫就数落七姑教育无方,儿子知道后拳脚相加,受过皮肉之伤的二儿媳不是省油的灯,每次挨打就跑到七姑那里跳得更高、骂得更凶。
三儿子腿脚有点毛病,那时家里没钱治,落下了后遗症。七姑感觉有点亏欠,自己舍不得花费,却偷偷地为孙子孙女买这买那,三儿媳还嫌弃七姑抠门太小气,买便宜的让小孩吃坏肚子。
四儿子婚后不久就搬到镇上他岳父那里,做些贩卖小菜的营生,闲时打打小牌,喝点小酒,忙时四儿媳把小孩送到乡下,七姑自然有苦难言。
岁月如白驹过隙,不觉间,七姑已是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按常理,七姑儿孙成群,应该享受清福,但她还是受苦的命。如果换成别人,早早会在那些难熬的岁月里落下阴影。然而,她那逆来顺受的性格里却富有强大的韧劲和耐心,真是人生中的万幸。七姑想到两个小儿子即将在自己手下完成丈夫未尽的义务,生活倒也充满了希望和力量,她咬着牙坚持着。
苦命人天不负,好心人福来报。突然有一天,一个心宽体胖透着宁静、文质彬彬显得高雅的中年人,来到七姑家门口,亲切地向她招手,七姑不认识,傻了眼,蒙了!
“妈妈!我是王君呀,你还记得我吗?”
“是你呀!20多年没见长壮实了,变得不认识哟!”喜笑颜开的七姑走近细看,王君顺势将七姑搂在怀中,“妈妈,你受苦了!”刹那间,王君流下了激动又辛酸的泪水。
此次,王君出差路过,时间仓促,一番简单的交谈之后,偷偷地留下1000元钱,就坐车走了。事后,王君多次来电话邀请七姑到上海去看看,七姑因家事繁多走不开。王君深知七姑的难处,虽然未能成行,却记在心里。
再说这1000元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对于一个乡下人来说却不是一笔小数目。七姑心想两个小儿子学费有着落了,没成想,四个大儿子变着法讨要,说是借用周转,这一借,一讨,大部分打了水漂,落下的连买药看病都不够。
再说两个小儿子,一个读高一,一个读初二,虽说半走半宿,米菜家中自备,但每周30余元的费用还是刚需的。就是这点钱,七姑也常常东拼西凑,靠借周转。两个小儿子看到妈妈这么辛苦,竟然辍学打工去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起初,两个小儿子每周还记着给妈妈报个平安,后来工厂加班成了常态,他们问候的次数越来越少。七姑年纪大了,走路也不方便,有次跑村干部家接幺儿电话时,不慎摔倒,来回在几个儿子家里吃住。七姑看尽了脸色,听够了揶揄和嘲讽,自尊好强的她病没好透,就偷偷下床回家。虽然行动不便,但生活勉强能够自理,如此落个清静。
一晃又是好多年了。两个小儿子在外地成家立业,落户生根,让她省了心。乡下惠民政策让七姑苦尽甘来,她不仅免交公粮,而且还有医保。那时乡村挣钱的渠道多了,七姑闲不住帮城里人带孩子挣点活钱。几个儿媳对她不管不问不说,还趁她不注意偷拿家里的东西,甚至钱财(王君和两个小儿子不定期汇款过来)。七姑气愤不过,门一锁,投奔乡村养老院去了。不久,又被王君、两个小儿子接到了外地去了。
五年前,七姑乡下老家发放占用耕地补偿款。她的儿子儿媳们听到这个消息,相继涌到村委会想领取相关的款项。公示栏显示:七姑已领。七姑的儿媳们迷惑不解:老母人在上海呀!怎么回事?一阵私下商讨之后,他们便大闹现场,说村干部私吞老人的补偿款。
无奈之下,现场的负责人、本乡的郑书记拿出七姑邮寄来的捐赠证明,并播放一段七姑本人的视频录音:“各位领导们好,此款全部捐赠乡村养老院,让老姐妹们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一阵沉寂之后,郑书记转身看了看,刚才气势汹汹的“不孝子孙”们不知去向。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周传奇,湖北大悟人,硕士研究生,武汉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文学杂志社签约作家。数百篇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甘肃日报》《宁夏日报》《河南日报》《大河报》《信阳日报》《信阳晚报》《解放军生活》《军营文化天地》《散文选刊》《河南文学》《武汉文学》《散文百家》《时代青年》《中国武警》等媒体,作品在军内外大赛中获奖若干。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