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秋已至,喝“一水”,吃“二白”,守“三气”,少生病,更健康

秋已至,一夜冷一夜,昼夜温差大,是最容易生病的时节。

此时节,很容易新病旧疾一起来,伤风感冒、血栓突发、鼻炎、咳嗽…..因此,此时也被称为“多事之秋”,一定要主要保护身体健康,为过冬做好身体的储备。 秋已至,喝“一水”,吃“二白”,守“三气”,少生病,更健康!

秋已至,喝“一水”,润燥更健康入秋后,要注意多喝“茶水”,可很好滋阴润燥,止渴生津,提神消疲,对抗秋燥。

滋阴润燥,喝人参地节茶水

秋季干燥,会出现咽干、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秋燥”之症。此时,用人参、百合、地节、蒲公英根、苦荞,五者搭配,泡水喝,可养心润燥、增强抵抗力。

人参,滋阴补生,扶正固本,含有人参皂甘,强心气、补肺气。百合,归肺经、心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效。地节,可清热润肺,补益五脏,可改善干裂、粗糙的皮肤。苦荞,清热降火、降压、改善微循环。蒲公英,清热去火,性质微寒,可改善人参滋补容易上火的问题。五种搭配在一起, 滋阴润燥,养心安神,是秋季对抗秋燥不错的饮品。

养胃止痛,喝蒲公英刺玫茶水

秋季,是胃病高发期,受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胃肠会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都较弱,此时,喝点养胃止痛茶,是不错的选择。

可以用,蒲公英,搭配刺玫花,一起泡水代茶饮, 可养胃止痛。蒲公英,入胃经,可清胃热、消胃炎,止胃痛,对幽门螺杆菌也有抑制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蒲公英,对胃溃疡,及胃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刺玫花,'药食两用',药性温和,能理气活血、疏肝解郁,主治肝胃气痛、食少呕恶等症。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饮,有助于养胃、暖胃,缓解胃痛,是秋季暖胃的不错茶饮。

秋已至,吃“二白”,滋补更健康

1、白萝卜

白萝卜,是入秋后的好食材。它味甘、辛,性凉,入肝、胃、肺、大肠经,具有清热生津、下气宽中、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的功效。同时,白萝卜,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有助于秋冬健康。食积腹胀,消化不良,胃纳欠佳,可用生白萝卜捣汁饮用。恶心呕吐,泛吐酸水,慢性痢疾等,可将白萝卜切碎用蜜煎,细细嚼咽。

2、山药

山药,也是秋季好食材之一。吃山药,可养护脾胃,滋肾益精,益肺止咳,缓解秋燥,是一味平补脾胃的食物。山药含有皂甙、黏液质,有润滑,滋润的作用,故可益肺气,养肺阴。山药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预防心血疾病,益志安神、延年益寿。秋已至,守“三气”,少生病,更健康1、守护肾脏,补肾气

秋已至,天气转凉,此时,一定要注守护肾脏,补养肾气。

秋冬养阴,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为来年的阳气生发做足准备,不应耗损精气而伤阴。人体的精气,是由肾供养的,秋冬若不养肾,导致精气不足,反而伤阴。所以,入秋后,要注意保护肾脏,滋补肾气。中医讲,肾开窍于耳,腰为肾之府,肾出于涌泉,肾以温为补。所以,补肾气,可“一泡”、“二搓”:

一泡:热水泡脚

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热水泡脚,保护足部保暖,有助于养肾健康。泡脚后,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体内血液循环,强健肾脏。

二搓:搓耳朵、搓腰眼。

双手轻捏双耳垂,再搓摩至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弹回。每天2-3次,每次20下。双手抵住腰眼,旋转按摩,或用手搓热按摩皆可。

2、守护阳气

阳气,为生命之根,失此百病不约而至!进入秋季,寒气开始加重,此时,要助于补阳,护住身体阳气。护住身体阳气,可以为秋冬防寒打基础,提高抗病能力,使得秋冬少生病。

晒后背,补阳气

后背的督脉,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主一身的阳气。所以,晒后背,让督脉有比较高的温度,对养护阳气都是有帮助的。晒太阳时,要让自己安静、定神,找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静静地晒,或者听些典雅的音乐。

按神阙穴,益气补阳

平躺,全身放松,双手重叠,以肚脐为中心旋转按揉,顺时针方向由小圈到大圈,然后,逆时针方向,由大圈到小圈来按摩,按摩时以感觉到胃肠的蠕动为标准。

3、守护肺部,润肺气

秋天主收,万物收敛,肺气内应,秋气通于肺,肺乃气之海,气乃人之根。秋燥伤肺,所以,秋季,要守护好肺部健康,滋润肺气。

练“呬”字诀,润肺补气

呬,读(si)。

口型:开唇叩齿,舌微顶下齿后。

呼气,念呬字,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对喉,然后,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重复六次,调息。

深呼吸,强肺脏伸开双臂,尽量扩张胸部,然后用腹部带动来呼吸,这种呼吸方式的目的是增加肺容量。

内容来源:中医养生微信公众号编辑整理: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社通讯员: 李玉欣 孙磊 秦沙沙 王晶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