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上班”:这 3 个冲突,让你陷入职业倦怠
文:时差大叔
来源:心理0时差(ID:PsyTime)
原文标题:“工作没意义”“不想上班” | 这 3 个冲突,让你陷入职业倦怠
昨晚,你焦虑了么?
最近,周日晚焦虑的话题引发讨论:
“我从小到大最稳定最焦虑的时间是周日晚,对周一的恐惧,和周末狂欢后的空虚,让我雷打不动的在周日晚上焦虑到流泪。”
“周一一醒就焦虑,做什么都焦虑。”
“周一到周五是出卖灵魂的日子,周末我才是我。”
面对即将到来的学习与工作,周日晚确实是一段难熬的时间。
关于学习与工作,大叔在网上最常看到的就是:没意义、不想干但没办法、焦虑。如果你有这些现象,可能是陷入到了职业或学习的倦怠,Freudenberger 将其定义为:[1]
情感枯竭:对工作\学习失去热情与爱好。
去人格化:与工作对象刻意保持距离,并采取忽视冷漠的态度,低同理心。
个人成就感低:对于工作\学习的成就体验感低,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
什么会导致陷入职业\学习倦怠?面对无意义、压力大的学习与工作,又该如何面对?
01
职业\学习倦怠的形成与影响
“辞职的想法产生了很多次,但一直不敢”,大叔的朋友说。
他在一家公司干了 4 年了,经常和我抱怨领导只知道画大饼 ……
抱怨的时候愤慨激昂,第二天依旧乖乖地去上班了。
这种感觉很像呆在一座围城里,内心有种种不满,但它又提供了保护与安全感。
不喜欢又离不开,内心的冲突便不停加剧。
Maslach 提出了职业倦怠模型,这个模型反映了人与工作的匹配程度。越不匹配,倦怠的可能性就越高,表现为六个领域:[1]
工作量。工作量过重会消耗人的精力,造成疲劳。
控制感。希望为工作成果负责,却缺乏高效完成工作的能力、资源、权限。
奖赏。没有获得足够经济奖励,比如福利薪水;或足够的社会奖励,努力工作被忽视。
社区。人们失去与同事积极的联系、情感交流。
公平。出现工作量报酬不均、作弊等不公平现象,影响自我价值。
价值观。因工作的束缚,去做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情。
每个人对这六个领域的重视程度都不同,有人觉得只要经济奖励足够,那其它方面都可以忍受,有人则可能更重视价值观。
总体来说,倦怠是因为无法获得与付出匹配的回报,例如工作的快感、经济奖励、晋升的机会等。
当内心觉得付出与收获失衡后,倦怠感很容易就产生了。
在学习上也一样。考研时一位同学和大叔说:
考研就像你要穿越一个黑色的隧道,不停付出却看不到光亮,因为你很难看到自己的付出究竟能带来怎样的收获。
2017 年发布的《职场人厌班情绪调查报告》显示,40.6% 的人群丧班晚期,32.3% 的人中度丧班,不到 3 成的人能从工作中获得乐趣。[2]
职业倦怠很普遍,学习倦怠可能也一样,在这个时代它是正常现象。
很多倦怠的朋友会陷入自我否定,觉得为什么不能始终状态满满地学习与工作,大叔认为不妨对自己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陷入倦怠往往是因为内心有很多冲突,例如:
希望从学习与工作中找到快感与意义,却很难找到;
想获得满意的报酬与收获,现实却令人不满;
渴望通过学习与工作获得成功,却要面对自己此时的平凡。
周日晚忍受着内心的冲突,又想对周一繁杂的学习与工作,焦虑到流泪也正常。
此刻的你或许倦怠、焦虑、无奈,大叔希望你和自己说一句 “自己辛苦了”。
02
工作无意义,又必须做下去
大叔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段话。
一个女生,在电脑面前趴了整整一天,修改着文件细节,想着文件会被当垃圾扔掉,却没办法依旧要做下去。
这很像神话里的西西弗斯,他每天推着巨石上山,巨石滚下,第二天继续推巨石上山。
努力无法获得价值与结果,很容易感到无意义。无意义又必须做下去,可以怎么做呢?
降低对学习和工作的期待。
对学习和工作的期待过高,会导致人们过度努力,做太多事情。当过度努力无法产生预期结果,就会疲惫或感到无意义。[1]
学习时期待自己快速进步,工作时期待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可在这个竞争巨大的内卷时代,这并不容易达成。
就像这个女生,她希望工作能满足她的价值感,而非琐碎无聊,可大部分的岗位确实只是螺丝钉,能获得的价值和意义就是有限的。
最近很火的 “打工人”的梗,其实就是在管理我们对工作的期待值。工作就是为了获取劳动和报酬,而没有寄托过多其它期待,来达到心理平衡。
降低对工作 “意义感”、“快感”的期待,控制好努力付出与收获的平衡,会让我们更持续稳定地工作下去。
除了学习和工作,也要在生活中找寻其它意义。
关于职业倦怠一个有趣的调查是,未婚者倦怠高于已婚者,单身的人倦怠感最高。[1]
对于已婚者来说,意义的一部分会建立在家庭、孩子上,而单身的人会把更多意义建立到工作上。
工作的无意义,也许会让单身的人进一步感受到生活的无意义,丧失动力陷入倦怠。
同时也有研究发现,意义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让人担心做得不好,造成压力。[3]
如果将过多意义寄托于学习与工作,就容易焦虑。
在学习与工作之外,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积极社交,这些都是意义感的来源。
工作与学习或许不能带来足够的意义,但生活可以!
03
努力争取成功,也要接受自己的平凡
“我产生离开北京的想法,是从意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开始”,b 站一个30 岁离开北京的 up 主说。
他在北京奋斗了 5 年。可面对北京高额的房价,他不想举全家之力、承担巨额的贷款,最终离开了北京。
和我们很多人一样,他怀揣梦想来到大城市,希望获得成功、至少留到这个城市。
而事实是,小部分人留下了,大部分人离开了。
意识到自己是大部分一员的 up 主去了杭州,找了份稳定的工作并买了房。
弹幕的评论很有趣,一半评论 “感同身受”、“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另一半评论 “他失败了”。
这两部分人都没错。
每个人的内心都希望自己生活得成功有意义 —— 名列前茅的成绩、有车有房有好工作。
年轻时理应为之奋斗和拼搏。
随着经历和成长,大多数人的梦被戳破了 —— 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平庸、生活的平淡。
我们可以选择继续去追梦,它的代价是大概率下仍不成功;也可以接受平庸,开始平淡的生活,它的代价是曾经的梦碎了。
只是我们终要从成功与平凡的冲突中和解,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
写在最后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女孩每次考试都考 23 名,也没有什么特长,她的梦想就是做个幼儿园老师,带孩子们唱歌跳舞玩游戏。
在和朋友野餐时,她没有才艺表演,只是开心地鼓掌,照看聚餐的食物饮料。
她太平凡了!
可当两个小朋友争抢食物时,她提出抛硬币的方法解决;回家途中堵车,她讲着一个个笑话逗大家开心。
在一次班级调查中,全班同学最欣赏的人都写了她的名字。
小女孩在被称作英雄时,她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成为英雄,而最终发现自己只是站在路边的人。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像这个女孩一样,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平凡而幸福地生活。
认清生活的真相,不是为了向生活低头,而是换个方式拥抱生活。
世界和我爱着你 ~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