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皮醒思录(一百二十四)
转:家长百事答
“喜欢”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喜欢”的范围也不是既定不变的。用“方法”开发“喜欢”,让自己的更多感受在“喜欢”里,人生就美好无限了。
靠理性是对的?还是靠感性是对的?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靠理性是对的”,其实这不全对。
理性能认路,但没前进的力量;
感性有力量,但分不清对和错;
最合理的方法是:让理性为感性服务,找到对的力量,心甘情愿的闯。
交朋友要看人做事公正不公正,而不要看人对你好不好;对你公正是品质,不因条件变化而生变,你高TA不近,你低TA不远,都正;对你好是念头,因条件变化而变化,高处对你有多好,低处就对你有多糟,多变。
好坏,都是坏;公正,才是好。
对治连绵不断的习气,最好的方法是:时刻安住于心底的定位。
不考虑孩子(他人)心理感受的爱,都是爱自己。尽管那“爱”看似是为孩子(他人)好,其实本质却是:让自己如意。
投机者,得机之生灭;
衷心者,得心之恒久;
命,从来不是计算得来的;
而是,由心里的信息转化成能量转化出来的;
心里的“信”和“真”纯度越高,命越好;
心里的“利”和“用”比例越大,命越糟。
对负面感受习以为常,不是美德,是麻木。
永远不要窃喜自己占了便宜,反而要知道的是:
没付出,就是没投入;
没投入,就是已出局;
那些貌似占了便宜的事,其实都是在失去。
强者心量大,遇事时心量不被影响,于是总希望给别人带来帮助;
弱者心量小,遇事时心量就被挤压,于是总希望给自己带来舒服;
于是,当孩子有错时;
强者如微风拂面,弱者如公报私仇;
“做事意愿”和“做事能力”是两个东西:
“做事意愿”是关系产物,只要关系合适,意愿即可产生。“做事能力”是过程产物,只有真正的经历过“从无到有的创造”和“从怀疑到认同的突破”才能获得。
千万别高估“意愿”的重要,三分钟热血后放弃者比比皆是。必须要培养“实现”的能力,这才是真正改变世界的东西。也是我们引导孩子学“不爱学”的习的本质意义。
“我能用物理去买菜啊?还是能用解析几何坐地铁啊?”,经常有孩子和家长这样质疑学科的意义。我们要回答的是:
一、你能用所学的东西发现这个世界除了现象之外的另一个叫“规律”的东西。
二、你能用学习这些知识过程中养成的“从无到有、从恐惧到突破”的实现能力去“从无到有、从恐惧到突破”的开创自己的人生。
第七识没有嗔,也就是说:“人对憎恨并不是那么执着”。那些我们看到的“耿耿于怀”,更多不是因为“憎恨”,而是因为自己弱小。变强大,则一切都能放过。
突破自己永远是当下的事情,这事需要的是力度,不是时间;
当下若不能突破,那么也别指望未来,自己将永远被禁锢在原地;
当下突破了,则可期待未来,因为会有新高度、新能力、新认同、新突破、新体验。
只要有心,就能做自己?不!
有闲心、有余力,才能做自己;
不安下、窘迫中,只能做奴隶;
这不是有心无心那么简单;
这是一段必须闯过去的平定江山的路;
先能横刀立马安天下;
才有闲情逸致选人生。
“世人皆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王阳明说这话时才24岁,真是圣人之资粮。这俗世间,莫说24岁,即便64岁能够明了并追求“不动心”的又有几人呢?
花时间对画钓鱼,自然一无所获;
花时间对虚努力,自然一切成空;
这一生,若都在为“超我的虚假想象”和“七情的浮躁动荡”折腾,那这一生就是零;因为这虚假想象和浮躁七情都是散去无痕、未曾实有的虚幻之境。
要求一个人去改变自己是徒劳的,公正的给TA该面对的结果就好;因为“要求”只是个信息,不是力,不能改变人所处的关系,也就不能改变人的轨迹;而公正的结果却真实的改变了人现有的关系,从而真正改变了一个人受的力和力导致的轨迹。所以:
善良的靠一己之力帮人扭转;
不如公正的靠规律造成改变。
其实,若不是做到拔地而起,人几乎没可能改变“命”的轨迹。
如何才能拔地而起呢?时时挖掘喜欢的点,事事练习成长型思维;“喜欢”让人走对的路,“成长”让人迈开步,如此,可振臂飞出。
多解决需求和问题,就啥进步都有了;
只关注评价和情绪,就啥机会都没了。
建立习惯这个事,如果每次都是温暖协作完成的,那么孩子会形成一种对自己的“该这样做的要求”;如果每次都是对立压迫完成的,那么孩子会产生一种对此类事的“理应发作的情绪”。前者能成为习惯,后者只能成为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