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交所中国区首席代表杨旭:今年中概股募资占比10%
随着阿里巴巴、京东、网易等多只明星股奔赴港股二次上市,新一轮中概股回归潮引发各界关注。但与此同时,今年仍有大批中国公司赴美上市,成为美股市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约26家中国公司赴美上市,融集资金约120亿美元,其中最早上市的前5家公司融资金额占比约75%,显示出投资者对于超级独角兽的热烈追捧。
赴美上市能为中概股带来什么?中概股在美股市场前景如何?近日,纽约证券交易所中国区首席代表杨旭做客《南财对话》节目,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2020年中概股表现强劲
《南财对话》:今年以来,阿里巴巴、网易、京东等中概股都选择在港交所二次上市,你认为这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杨旭:首先二次上市不是一个退市再上市的过程,是一个已上市的公司,在上市多年以后在香港二次挂牌。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个现象,为他们登陆资本市场获得流动性提供了多一层的选择,所以我觉得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好的事情。
其次,随着整个亚洲地区金融中心的发展,中国香港的市场也越来越具备流动性,通过改革能够吸收和接纳这一系列非常优秀的新经济的企业。因为港交所的一些政策改革以及本身的金融资本市场的发展,包括还有很多的亚洲投资人可能在美股交易时间受限,因此通过在港股上市也是给这些投资人提供一个投资的机会。各种原因相结合就促成了很多科技型公司选择在香港二次上市。
《南财对话》:那么今年中概股赴美上市的情况如何?哪些领域的企业居多?
杨旭:中概股赴美上市整体情况是有一个分水岭。上半年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可能相对来说速度有所减缓,但是从下半年开始基本上是进入了一个非常热闹的状态。
8月贝壳在纽交所上市,通过资本市场募集了24亿美元,当时上市的时候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IPO。此后,小鹏汽车也于8月底在纽交所上市,成为所有新能源汽车品牌中在美股上市融资金额最大的一起IPO。这也是非常神奇的,因为在过往的美股IPO市场上,很难在8月底这样的时间看到公司上市,因为投资人都在休假。最近我们看到陆金所成功上市,这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金融科技股上市,这个纪录不仅仅是在中概股范围之内,也是全球范围内的美股纪录。
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今年大概有26家公司赴美上市,可能年底之前还有几家上市。与去年相比,企业数量基本持平,但是从公司的融资金额来说,今年至今共融集了约120亿美元,大约是去年的3倍。因此,今年的中概股市场非常强劲。
此外,从平均的融资规模来看,今年大概是约4亿6000万美元,去年约为1亿3000万美元,所以整体的个股融资规模也有了一个很明显的提升。
头部效应也非常明显。越来越多大的超级独角兽赴美上市,可以看到前5家上市公司的总募资金额可以占到今年整个中概股赴美上市的将近75%,所以强者恒强,投资者对于这些超级独角兽的追捧非常明显。
《南财对话》:正如你所说,今年中概股赴美上市表现得非常好,那么赴美上市对中概股来说有哪些获利的地方?
杨旭:今年真的是中概股赴美上市表现特别强劲的一年,中国公司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募集了超过120亿美元。很显然可以看到,赴美上市对中概股有四大积极意义。第一,为企业带来了更多资金。它为我们中国的这些领先企业提供了进一步推动发展、进一步去招募优秀人才的资金储备,还可以在未来募集资金以后增加研发、科技的投入。
第二,资金的背后不仅仅是IPO这一次去募集的资金,还有更多的、更流动的未来的融资方式,如可转债、增发等。这背后的核心原因是美股资本市场拥有非常充沛的资金和流动性。截至目前,美股仍然是全球资本市场上资本化率最高、资金池子最深的股票市场。此外,美股市场专业的机构投资人居多。今年大多数赴美上市的中概股的超额认购倍数是非常强劲的,因为投资人是非常喜欢和追捧中概股的。
第三,一个相对更加可持续的、更为准确的估值体系。从一家私人企业成为一家公众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给企业进行一个合理的定价。合理不是说定价高,而是可持续性。上市不是一锤子的买卖,更重要的是获得一个公开市场融资的途径。
第四,一个更高要求的企业监管治理的准则。因为一家公司从私人到公有,虽然有了更多的披露需求和监管的责任,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这些企业监管的架构是非常先进的,是基于这么多年来在资本市场上总结出来的。我们认为一家建立百年基业的企业应该去遵守这样一个管理模式。在上市以后,从自发变成一个必须的管理要求,可以帮助企业迅速提升它的管理和治理结构。
《南财对话》:其实现在能够上市的地点很多。在你看来,一家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去选择上市地?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杨旭:对于中国公司来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选择,如美股、港股、A股、科创板、创业板等。企业选择上市地点的时候,一定是一个由内自发的、由企业本身的情况决定的最终的综合考虑的结果。
共有五点因素可以考虑。第一,资金池。对于公司的体量来说,美股、港股和A股的资金储备是否能够支持公司后续的融资需求。
第二,流动性。流动性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充足的流动性可以帮助公司更为准确地定价,减少公司股票交易的波动,并且在后续长期为公司再融资提供便利,不停地通过资本市场的融资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第三,整个投资人的构成,即机构、投资人、散户的投资比例。现在港股的专业投资人的比例正在上升,不过美股专业投资人的比例相对来说目前仍然是全球最高的。也就是说要找到什么类型的投资人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整个估值体系是否能够更为灵活地去接受更多的估值需求。一些很传统的企业可能是用PE市盈率来估值,因此不管哪个市场,基本上都可以找到一个比较好的估值方式。但是,对于一些特别领先的公司,如人工智能,那么可能在美国会有更多评估这类型企业的估值方式,以及拥有专业知识的投资人。
第五,品牌。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顶尖企业都有一个“走出去”的目标,成为一家全球性的企业。通过在美股上市,本身就是品牌背书,这点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除了品牌的认知以外,另外一点就是公司治理的标准,可以与全球最顶尖的公司治理标准进行接轨。
多因素影响明年美股市场
《南财对话》:正如你所说,华尔街对中国企业青睐有加,不过我觉得现在中国的投资者对美股也是非常热情。中美投资者其实在投资风格和理念上都是非常不一样的,你觉得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加大对他们有关美股投资的教育?
杨旭:现在全球是一个流通的市场,不管是海外的投资人要在中国寻找成长性的机会,还是中国的投资人去海外投资。中国投资人目前投资海外的股票主要还是投资中概股。从今年前一段时间的一些新闻可以看出,全球最流通的10只股票里面有5只股票来自于中国公司,阿里巴巴、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拼多多,这5家都是中国的上市公司。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里边有一部分是海外投资人在进行交易,也有很多是中国的投资人对海外上市的中概股的投资。如何让他们更加了解海外的市场,就需要未来有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机构进入到中国,因为它们会覆盖这些公司的行业报告。目前中国的金融改革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的顶尖投行进入中国市场,如摩根大通在中国都已经拥有全牌照。那么未来我相信有覆盖更多的股票以及发布中文行业报告,这些都可以加强中国投资人对于海外投资市场上的认知。
《南财对话》:你刚刚提到的五个公司都集中在电商跟新能源汽车两个领域,这是否意味着这两个板块将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点?
杨旭:不管是从市值还是从交易量来说,这两个板块可以说是中概股在美国最受欢迎的两个板块。首先头部的企业比较集中,其次也是代表了未来的新趋势,如新能源汽车从最初没有广泛的市场,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新车落地。
可能投资者对行业认知还不够,对它们的未来还有一个问号。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车落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运营数据、财务数据公布之后,投资人对它们的认可度正日益提升。
除了这两个板块以外,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仍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第一个可能是生物制药领域。很多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在美国上市融资,因为这类型企业仍是盈利前的企业,所以对于它们来说,估值和认知都是需要一群相对比较专业的投资人。
另外一个类型是消费品企业。这类企业在美国已经有了很好的认知。此前上市的名创优品创下了中国新零售的第一步,完美日记的母公司逸仙集团于近日上市,这都是现象级的消费品企业。消费品企业去美国上市,并且这么受海外投资人追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中国企业有一个建立全球品牌的目标;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随着国人对于国货品牌的认知度提高,未来可能会看到一些非常优秀的消费品品牌,也开始增加他们的融资节奏。
《南财对话》:离2020年结束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今年的美股经历了屡创新高、多次熔断、V形反弹,最近又呈震荡的趋势。你怎么看待今年美股的走势?
杨旭:整体来说,今年确实是意料之外的一年。在疫情发生之前,我们一直认为今年会是非常强劲的一年,因为我们都预判很多超级独角兽,可能是200亿美元市值以上的企业会进入市场,结果疫情的发生令所有人措手不及。恐慌指数迅速飙高,然后又有熔断发生,有一个非常深的下跌之后,又出现一个V形的反转,这主要取决于全球流动性的释放,使得整个股票市场有了更充足的流动性。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如中国的迅速复苏,市场已经提前把这部分预期加入到他们的预测之中,所以股市又创新高。而最近主要是因为美国大选,使得市场出现在比较高的位置震荡的情况。
明年的话,多方面的因素可能会影响整个美股的发展,如美国大选以后政府的新政策,美联储货币政策会对整个市场有一个比较大的影响。另外,还有疫情的恢复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当疫苗有了一定的好消息的时候,市场特别有意思,出现了板块的轮转。很多的交易在特别高位的互联网企业有了一定的折让、反回调,而传统的线下企业有了一个非常大的涨幅,所以我觉得明年这些都会影响到股市的走势。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