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写作第三讲:格律诗的形成及其特点。

一、格律诗的形成

“格”就是规格、格式、法度,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方面的规定性,比如诗的句式、字数、平仄、粘对替求;
“律”就是规律、音律、气韵,是节奏、结构等内在的规定性,比如诗的押韵和起承转合。

唐代格律诗定型,有着诸方面的历史因素:

首先,诗歌自产生之日起,与音韵就有天然的关系。沈约将四声的区辨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创作时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就是后人所记之“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等八种声病。

其次,是南北朝时期音韵学的发展。(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其三,是诗歌艺术自身发展的成熟。

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唐人以后,诗歌创作以格律诗为主,古体诗创作虽然也有,但已经不是主流。

二、关于格律的一些概念

(一)韵

韵是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拚音中所谓韵母。例如'公'字拚成g ōng,其中g 是声母,ō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 ōng,'同't óng,'隆'l óng,'宗'z ōng,'聪'c 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 ,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凈无苔(t ái ),

花木成畦手自栽(z āi)

一水护田将绿遶,

两山排闼送青来(l ái )。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m á),

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

例如: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

白云深处有人家(jiā)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又如: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q ī)。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ér )。

(二)四声

古代的四声是:

(1 )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 )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 )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 )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我们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一字两读的情况.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一骑红尘妃子笑。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怀。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

杀,入声,动词,杀戮;去声,动词,衰落。

(三)平仄

知道了甚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2 )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这种平仄规则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怎样辨别平仄:

注意,凡韵尾是-n或-ng 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对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四)对仗: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抗美援朝','抗美'与'援朝'形成对偶。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例如'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两句相对。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的规则,而不是像

《诗经》那样随便的。这个规则是: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例如对子: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三、格律诗的特点

格律诗一般来讲,分为绝体(五绝,七绝),

律体(五律,七律,排律)两大类。

格律诗的要求,这有四方面:

(1)字句要求。格律诗的字数是固定的,五绝与五律都是五言句,各为二十字与四十字,七律与七绝都是七言句,各为二十八字与五十六字。排律则字数不限。

(2)平仄要求。一句之中和句与句之间平仄,都有特定的规定。

(3)用韵要求。格律诗用平声韵脚,除有时首句入韵外,都是单句仄脚不入韵,双句平脚入韵。

(4)对仗要求。律诗首尾两联对偶与否可以随意,中间两联必须对偶。

就律诗而言,具体地说,有五个特点:

1、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的字数分别为五言句、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如果仅六句,则称为短律,超过八句,即十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五律规定每句五个字,共四十个字。七律规定每句七个字,共五十六个字。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二.四、六、八句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要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律诗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也就是说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就是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4、律诗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一般要在第三句和第四句(颔联)、第五句和第六句对仗(颈联)。

5、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分为四联,每二句成一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亦称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亦称尾联。每首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颔联对仗可以略宽些,但是颈联则要求工对。

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排律,也称长律,它一般是五言的,但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例如,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以外,不对偶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6、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即律绝。

律绝是绝句的一种,绝句包括古绝和律绝两类。 
 贺知章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王维 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情画意诗社谢谢您的惠临赏阅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