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偷跑 | 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看肩关节周围解剖与肌动学分析!
大家好,我是脊近完美的封华,也是青苗读书会第二期课程《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看肩关节周围解剖与肌动学分析》的助教。
第二期课程是结合《骨骼肌肉功能解剖学》一书来为大家分享的。
在准备此次课程前,我一直在思考,究竟应该选择什么书,既能加深大家的理论知识,又能直接在临床中应用,不枉大家花了59元来听本课程。
经过慎重思考,我们团队选择了《骨骼肌肉功能解剖学》这本书。肌动学是每一位治疗师必学的内容,也几乎是所有临床实操的基础。
在本书中,我们选择了第五章《肩复合体》,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这一肩关节常见疾病出发,为大家梳理盂肱关节、肩峰下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肩胛胸壁关节5大关节的解剖和肌动学知识。同时融入肩锁关节及胸锁关节松动术、X形交叉原理增加肩胛胸壁关节稳定性等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治疗各种类型的肩痛问题。
话不多说,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本次课程的精彩内容吧!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回听本期课程哦
↓↓↓
笔记整理
在本次课程中,朱国苗老师从5部分,为大家详细讲解了肩复合体各个关节肌动学,和肩关节常发病——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成因与处理方案。
课程重点分析了盂肱关节与肩胛胸壁关节的构造与活动,并强调肩复合体是一个整体,各个关节之间的运动与配合不能忽视。
课程框架
第一部分:盂肱关节
第二部分:肩锁关节
第三部分:胸锁关节
第四部分:肩胛胸壁关节
第五部分: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第一部分:盂肱关节
在第一部分盂肱关节中,朱老师将肱骨头与盂窝比喻为高尔夫球与硬币,极其不稳定。幸好我们有3个稳定机制稳固它:
肌肉收缩提供主动稳定的主动机制
非收缩性组织提供的拉力稳固以及关节囊提供的关节囊负压的被动机制
肩胛骨上回旋所提供的力学支撑的被动机制
同时朱老师还重点强调了肩袖肌群的协同交互理论与盂肱关节的滚动滑动机制,这两点是特别需要注意的,也是在临床处理肩痛问题时经常要用到的两个理论。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第二部分:肩锁关节
在第二部分中,朱老师分析了肩锁关节脱位下的力学构成,强调喙锁韧带在肩锁关节中的稳定作用:如果遭受大于喙锁韧带抗张程度的暴力施力,就容易造成肩锁关节的脱位。
第三部分:胸锁关节
第三部分胸锁关节中,朱老师为我们强调了胸锁关节的活动,包括抬高与压低、伸出与回缩以及旋转。胸锁关节是上肢带骨与中轴骨之间唯一的连接,因此,其稳定性及活动性对于上肢活动影响重大。
第四部分:肩胛胸壁关节
在第四部分肩胛胸壁关节中,肩胛胸壁关节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是此部分的重点。稳定性主要由「X型交叉理论」提供,此理论包含了两条线:
第一条线为前锯肌与菱形肌。前锯肌使肩胛骨向上、向外、向前伸,菱形肌使肩胛骨向下、向内、向后缩,长期缩短的前锯肌使菱形肌拉长,常见于驼背患者,如果相反,则会使肩胛骨靠近棘突,出现军姿背。
另一条线为下斜方肌与胸小肌。下斜方肌使肩胛骨向上、向内拉动,胸小肌于喙突上使肩胛骨向下、向内拉动,使肩胛骨在胸壁上向前倾斜,出现一种肩膀很厚的状态。
灵活性为肩胛胸壁关节运动的关节主要由胸锁关节与肩锁关节在外展时的配合,包括了5点:
肩胛骨上回旋角度由胸锁关节上抬及肩锁关节上旋转共同构成
锁骨在胸锁关节的回缩
肩胛骨后倾合并向外旋转
肱骨的外旋
锁骨向后旋转
相信我们也可以从肩肱节律上理解了肩胛胸壁关节的灵活活动在肩关节活动中的重要性。
第五部分: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第五部分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朱老师从内源性与外源性分别去讲述了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产生。
内源性包括过度使用、骨或软组织异常等原因。
外源性包括肩关节稳定结构破坏、动力结构失衡所导致,绝大部分可通过物理治疗方式去进行治疗。
检查方式有Neer撞击试验、Hawkins试验等。肩峰下撞击物理治疗与康复训练包括肩胛骨下回旋肌松解、冈上肌、肱二头肌长头肌松解以及肩胛骨上回旋肌强化、肩袖肌群强化、体态调整。
▼
Neer撞击试验
▼
Hawkins试验
希望大家能在本节课中学习到肩关节的肌动学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处理思路,在接下来的复习中,我会带着大家一起进行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处理方法的讲解,希望大家喜欢。
以上,就是青苗读书会第二期课程
《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看肩关节周围解剖与肌动学分析》
的笔记分享
希望大家能从本课中学习到
肩关节肌动学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处理思路
好知识值得分享
将本文分享给你身边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