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故事——学习《梁家河》有感
文/虞 玲(市农业农村局)
北纬36.8°,陕北的黄土高原上,有一个贫苦而偏远的小村庄,名叫梁家河。那里布满了七年知青岁月的奋斗足迹。他曾深有感触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四十多年前的梁家河贫苦而又宁静,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本书中一幕一景记录了从1969年至1975年梁家河村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成长历程和奋斗足迹。《梁家河》以朴实的笔触,真实的历史细节,真挚的情感将一个个故事徐徐展开,将我们的思绪带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真切感受初心、使命、责任、担当的伟大力量。
在七年梁家河岁月里,总书记始终坚持学习。“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白天和村民们一起劳动,晚上挑灯夜读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无论是在持鞭放羊的小山坡上,还是在土窑洞灰暗的煤油灯下,他总是卷不离手,从书中汲取着思想和精神的营养,从《战争论》到《资本论》,从到《国家与革命》到《共产党宣言》……逐渐积淀成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
在七年梁家河岁月里,总书记始终身先士卒,艰苦奋斗。从打坝建沼气,到铁业社的成立,始终敢为人先,走在前面。在艰苦的环境中,与村民们生活在一起,生产在一起,水乳交融,学会了擀面条,蒸团子,腌酸菜,担粪,担麦子……
在七年梁家河岁月里,总书记始终坚持留心和用心。细心地留意群众生活的不便,用尽心思办成了陕北第一口沼气池,打了一口甜水井,相继兴办了“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菜园”,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村民的困惑和难题,和村民们日渐水乳交融。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学习《梁家河》,我们看到了总书记的初心来自人民又回馈人民。
掩书而思,作为青年的我们,更应该读书修身。在各类知识和海量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尽情感受文化的魅力。用书籍来补足我们精神之钙,填补我们阅历之空白。在注重博学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对经典的学习。以书为镜,用书中体现出来的精神、意志、品质来对照自己,从而激发提升自己,以此作为自己做好工作、服务社会的原动力。
掩书而思,作为青年的我们,应该在实践中锤炼,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做到心有民,将为民当成做事之本。心系群众、植根群众,融入农村,深入基层、多倾听老百姓的心声,把工作做到实处。在工作一线锤炼党性,敬业勤恳地扎实工作。
学习《梁家河》,似一条清凉甘洌的源头活水,启迪着我们的智慧,梁家河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