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课程 | 第十八集:秦始皇统一

第十八集:秦始皇统一中国(上)

第十八集:秦始皇统一中国(下)解说词第十八集:秦始皇统一中国

在西安临潼区东面五公里的骊山北麓,高隆着一座土山丘,这是一座闻名中外的帝王陵,陵园占地56.25平方公里,陵墓封土现在周长仍有1700余米,雄伟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在这里,沉睡着一位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巨人,他是被誉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嬴[yíng]政,是他,结束了中华大地列国纷争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他因完成统一大业而名垂青史,又因实施暴政,遭千古骂名。秦王朝只存在了短短的15年,而他所主持设计的皇帝制度,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家喻户晓的秦始皇,不仅他的身世、生平、功过引人注目,如今就连座落在骊山脚下的始皇陵,也因众多未解谜团而倍受关注,神秘莫测的秦始皇陵,空前绝后的兵马俑,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烟云,感受这位伟大帝王的丰功伟绩。

公元前三世纪中叶的邯郸,赵国的首都,秦国公子异人正在这里充当人质,公元前259年,异人的长子出生,他就是后来彪炳史册的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0年,异人继承秦国王位,称秦庄襄王,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薨,13岁的嬴政继位,因为年幼,朝政大事控制在相国吕不韦手中。公元前238年,22岁的嬴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仪式,戴冠、配剑,这不仅意味着他已经正式成人,而且将亲理朝政。此前秦国内,形势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朝政大权已经从相国吕不韦转移到了长信侯嫪[lào]毐[ǎi]手中。嫪毐被吕不韦送入宫,与赵太后私通,嫪毐仗着太后的势力日益嚣张,自称秦王继父。嬴政亲政,让嫪毐感觉莫名恐惧,他盗用秦王玉玺及太后玺发动叛乱,率兵进攻蕲[qí]年宫。面对这一突发事件,这位年轻的国王向世人展示了超凡的魄力和领袖才能,他迅速组织兵力,平定叛乱,将嫪毐车裂,随后罢免举荐嫪毐的相国吕不韦,将其放逐到巴蜀,吕不韦畏罪自杀,嬴政顺利铲除了两大权力集团,将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相互攻伐,战争不断,经济破坏,民不聊生,天下百姓都渴望和平,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战国七雄的激烈角逐中,经过商鞅变法洗礼的秦国,实力逐渐超越关东六国。

这是收藏于咸阳博物馆的秦国青铜剑,长度均在81至94.8厘米,远远超出战国时期其他诸侯国的宝剑,剑的表面多呈青白色,有八个的棱面,结构致密,剑身近锋部束腰,锋利无比,可以洞穿铠甲,秦剑是青铜铸造工艺的顶峰。秦国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兵工厂,与军事装备的先进相呼应,在军队建设方面,秦国继续大力推行军功爵制,士兵们为了立功封爵、授田而奋勇作战,极大地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在内政方面,秦国坚定不移地发展经济,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在对外政策方面,则采取各种军事和外交活动,不断兼并周围弱小国家,扩张领土,秦军在长平大胜强敌赵国,活埋赵国四十万士卒,此时,秦国统一天下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朗。

郑国渠,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流经今天陕西省的泾阳、三原、高陵、富平等地,绵延300余里。两千多年前新建的这项大型水利工程,却源起于一桩著名的间谍案。秦国所在的关中平原,原本土地贫瘠,降雨量稀少,粮食产量不高,这极大地影响了秦国国力。公元前246年,一个名叫郑国的韩国人来到秦国,游说秦王在关中平原上开凿水渠,引泾水东注洛水,灌溉泾水沿岸的干旱土地。秦王闻之大喜,采纳了他的意见,开始征调大量人力修建水渠。今天,在泾河中有许多巨大的石头,考古人员推测,这些石头就是当年郑国拦河筑坝时留下来的,如果这个推测属实,那么这些巨大的石头,就是当年郑国企图用来阻碍秦国进攻脚步的历史证据。徐卫民: 韩国当时应该是在七雄里面比较弱势的一个国家,它又和秦是一个相邻的国家,秦可能灭的第一个就是韩国。这样的情况下,韩国就想出了一个疲秦的办法,就派他的水利工程师郑国游说秦国,然后在秦国渭河以北,修建一个引泾水到洛水的一个人工的水渠,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要修建这么一个人工的河流,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在修到半中间的时候,秦王政就发现了韩国这个阴谋。

郑国事件在大臣中引起激烈反应,他们认为外国客到秦国来大多是为了本国利益,企图削弱秦国,因此要求驱逐所有外国来客,嬴政接受大臣进言,下逐客令,驱逐六国客。李斯是楚国上蔡人,时任客卿,也在被逐之列,他愤然上《谏逐客书》:力陈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王欲成大业,必须不拘国别,唯才是用。嬴政看后深为所动,废逐客令,允许各国人才继续留在秦国,为秦国效力。徐卫民:秦王政这个时候,他还是对人才非常重视的,所以他就没有让郑国回去(杀郑国),也没有让其他的政治家离开秦国,郑国渠的修建完成了,修建完成以后对秦国后来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这个史书里面的记载,郑国渠的修建是秦国统一的一个很好的物质基础,也是关中后来成为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此后,秦王嬴政开始重用尉缭、李斯等六国客卿,不久,提拔李斯为廷尉,成为自己的重要谋臣。受到器重的李斯竭诚效忠,他建议,对六国采取离间、暗杀与战争相结合的策略,派遣雄辩之士暗中出使六国,以黄金、珠宝拉拢诸侯名士、大臣,离间君臣关系,如遭拒绝,就派刺客进行暗杀,秦军紧随其后进行武装占领。这一计策果然奏效,日益削弱的六国更加混乱不堪。

公元前230年,秦军发动强大攻势,一举灭韩国;揭开统一六国的序幕,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率兵攻破赵国国都邯郸,俘虏赵王,赵国灭亡;秦军势如破竹,前225年秦灭魏国;公元前223年灭楚国;公元前222年灭燕国;公元前221年,秦国灭六国最后一个堡垒—齐国,将六国的疆土全部纳入秦的版图。这一年,嬴政三十八岁,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秦先后消灭东方六国,结束了数百年来诸侯分立、割据混战、生灵涂炭的局面,统一了中国。相传周文王时,国有万邦,春秋时期见有记载的还有一百七十余国,至战国中期孟子生活的时代,只剩下十二个了,大国只有七雄而已。从历史的长河来看,这块神州大地由万邦到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然而,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由秦始皇来完成,却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偶然。杨振红:其实秦从孝公开始,一直在发展,然后不断地向东扩张,一直不断地在向统一迈进,到了秦始皇的时候,在短短的几十年之内,他就完成了这样一个统一的大业,这和他的能力、个性以及他的雄心都是密不可分的。周时周天子称为王,战国后期,各诸侯国君纷纷僭越称王,秦王嬴政在横扫六国一统中原后,认为自己建立的功业亘古未有,五帝所不及,继续沿用王的称号,无法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于是从泰皇(即人皇)五帝中各取一字,创皇帝称号,以往君王死后,后世根据他生前的品行功过论定谥号,嬴政认为,这是子议父、臣议君的大不敬行为,于是废除谥号制度,改以数字为序,自称始皇帝,希望秦的统治可以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水土养人,秦人世居关中沃野,身材魁梧彪悍,他们的声音敞阔洪亮,直接影响到当地最著名的地方戏曲,秦腔的品质与特色,每到天色渐晚,陕西礼泉县的文庙里都会上演弦板皮影戏,老艺人们唱着秦腔,十指熟练地挑动着皮影,台下观众凝神聚目,台上战马嘶鸣、鼓声雷动。秦腔起源于周,形成于秦,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秦腔那粗犷雄浑的特色,充分凸显了秦人骠悍雄劲的个性,而由秦人组成的秦国军队,正如这荡气回肠的秦腔,激扬高昂壮烈,成为当时华夏大地上最强大的一支军事力量。在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之后,秦人并未止步,嬴政继续开疆拓土,他心里的目标是统一他目光所及的天下。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命大将屠睢[huī]率50万大军发动了征服岭南越族的战争,平定南方之后,嬴政的目光转向了帝国的北方,公元前215年,嬴政命将军蒙恬率30万秦军北击匈奴,蒙恬大军取得大捷,一举收复河套地区。次年秋,蒙恬率军北渡黄河,将匈奴赶出阴山,汉朝贾谊称其:“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上不敢弯弓而抱怨”。嬴政对东南、岭南、西南以及北方等边远地区的持续开拓,建立起一个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至东海朝鲜、北起阴山及辽东、南至今越南北部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国,这不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都具有极其巨大而深远的意义。李开元:秦统一中国,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他不只是统一了中原,统一了六国,更重要的是,在秦始皇和当时人的眼里,他是统一了世界,统一了天下。

秦统一中国之后,疆域得到了空前的拓展,为了加强对广阔领土的有效管理,对边疆地区的守护,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在今天内蒙古固原境内有一段长度为一百多公里的秦长城遗址,依山就险,就地取材,由褐色的板岩石片堆砌而成,将北方草原和戈壁沙漠隔绝在外,每隔一段都设有烽火和障城。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抵御匈奴入侵,北方的秦、赵、燕三国都曾在边界上修筑长城。深切体会到长城战略价值的秦始皇,从内陆征发上百万民工,在燕、赵、秦长城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绵延五千余公里,号称万里长城,对巩固秦国北方边地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千多年来,长城有效地防范了北方游牧民族对内陆居民的侵扰,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到了明代,进一步对长城进行了全面的整修重建。万里长城仅仅是秦国庞大军事工程的一部分,还有一项伟大的工程,至今鲜为人知。

在陕西省富县的崇山峻岭中隐藏着的一些泥石夯就的道路,每天都有车辆驶过,仔细观察这些道路,当年修筑的遗迹依然清晰可见,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高速公路—秦直道,直道从都城咸阳开始,向北直达内蒙古九原,长约700余公里,路面平均宽20米,最宽处达60米。直道是秦始皇为攻防匈奴,令大将蒙恬率数十万士兵、百姓修筑而成,是一条重要的军事道路。

陈兰: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位置,就是秦直道的富县车路两端,秦直道往南起咸阳淳化,北到内蒙古的包头。史书上对秦直道的建造方式,只有这么四个字,就是“堑[qiàn]山堙[yīn]谷”,遇到山,他就把山劈开,遇到沟的话就把沟填上,所以在这个秦直道上我们能看到开山的地方,也能看到夯土的地方。秦直道纵穿陕北黄土高原,沿海拔1600米的子午岭一路北上,所经之处,地势险恶,人迹罕至,遇到大山也不绕开,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沧桑,大部分路面依旧保存完好,有些道路至今仍可使用。秦直道是用黄土夯筑的,由于夯筑的十分结实,至今在直道上种树也无法成活。为了证实史书上对秦直道的描写,考古学家对道理遗迹进行了勘测。陈兰:车路两端,挖过四条文物考古的探沟,这个探沟挖出来以后,它路面的结构是中间高两边低,靠沟的这边有夯土,最高的夯土层有8米高,有4米多宽,。所以,就是说它夯土,当时的这种技术的排水,还有这个路面中间高两边低的这个结构,跟现代的高速公路的建设结构是一模一样的。然而,直道只是秦帝国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中的一环,为了有效控制广阔的疆域,秦始皇下令修建从首都咸阳通往各地的道路,称为驰道,著名的驰道包括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武关道、四方道等,秦始皇以都城咸阳为中心,建立起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发达的交通网络。据统计,秦修建道路的总长度约6800公里,大约四个世纪后罗马道路的总长度才达到5984公里。四通八达的交通,既促进了各地物资的交流和商业的发展,更为军队及人员的快速运输提供了便利,提高了秦朝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管辖和统治能力。卜宪群:秦统一以后,他为了实行文书管理,要建立庞大的道路、交通、邮驿系统,还是为了加强统治,因为秦统一以后,他面临的形势是非常复杂的,比如说东方的这些国家,对秦并不服从,而时刻准备着东山再起。所以秦,包括汉初很长的历史时期,对这些六国的势力都是非常防范,他只有建立这些道路,才能够快速的对这些可能出现的反抗势力进行镇压。作为皇帝,秦始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秦始皇以执政勤勉著称,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文书章奏上呈到中央,秦始皇都要逐一审阅,亲自批示。当时的文书,是在竹简木牍上书写的,秦始皇为了给自己定每天阅览的数量,以衡石量书,即用120斤的衡器石称量,不完成定额绝不休息。

为了建立一人天下的集权体制,秦始皇一方面不断强化个人专制,一方面大力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在中央,秦始皇着手建立了一套以公卿为首的庞大的百官体制,通称公卿制,在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下设掌管具体政务的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诸卿,分掌司法、财政、京师戍卫等政务。国家军政大事,通常由公卿大臣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做出裁决,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杨振红: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立的这样一个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官僚制,确实使皇帝的统治,可以直接贯彻到每一个人,废除了贵族的世袭制,选择、选拔官吏来管理这些百姓。

里耶竹简博物馆2002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龙山县里耶古城的一口古井里,发现了36000余枚秦代竹简。谭富:整个一号古井,就是(发现)36000余枚简牍的一号古井,它的井口四周全部都是大小均等的楠木,以榫卯的结构镶嵌而成,出土的简牍文字总计在20万字左右,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的),秦代历史发现文字总数的十倍有余。考古人员在对秦简进行整理时,发现了大量写有洞庭地名的简,《史记》明确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但是其中并没有洞庭郡,洞庭郡名的新发现,反映出秦始皇时设置郡县的实际情况远比文献记载的要复杂得多。杨振红:秦始皇二十五年,或者应该叫秦王政二十五年的时候,在湘西建立了洞庭郡,它(里耶秦简)主要反映的,还是秦的地方行政是如何运作的,郡县制是如何展开、发展的,中央与郡县之间的是如何进行统治,如何进行联系的。

里耶古城地处武陵山脉腹临酉水河而建,城墙、城壕、水井、道路、官署等结构和布局完整,里耶秦简表明,两千多年前,里耶是洞庭郡下辖迁陵县的县治,秦在全国推行的郡县制分为两级行政体制,分设主管行政、军事和监察的长官,郡行政长官称郡守,军事长官称郡尉,监察官称郡监,郡下设县,万户以上为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为行政长官,同时设县尉主管军事,县丞为行政副长官,郡县长官均由朝廷任免,不能世袭。县下设乡、亭,乡下设里,乡和里是行政机构,亭为治安组织。皇帝和中央通过严格的文书制度,将中央的政策、法规推向全国,并及时掌握地方的治政情况和动向。徐卫民:从中央到地方就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后来影响了中国历史2000年,我们知道一直到清代,仍然实行皇帝制度,而且这个郡县制度不但影响了我们中国,到现在还在实行,而且很多的国家也在实行郡县制度。

然而,秦始皇废除周实行800余年的分封制,在全国全面推行郡县制,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公元前213年,一次朝宴上,博士淳于越抨击郡县制,主张重新分封,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丞相李斯认为,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祸乱百姓,建议除医药、卜筮、农书外,将民间所藏诸子百家书全部焚毁,有敢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这一建议正合秦始皇的心意,全国各地燃起焚书的熊熊火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事件,焚书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浩劫,许多珍贵的先秦文献典籍因此失传。焚书次年,卢生等人因求不到长生不老药害怕秦始皇怪罪,偷偷商议:秦始皇刚愎自用,专任狱吏,乐以刑杀为威,不可能求到仙药,相约逃走。秦始皇闻之大怒,让人彻查诸生,是否有制造谣言迷惑百姓者,共查出460余人,下令将他们全部活埋,史称坑儒事件。

卜宪群:焚书坑儒,当然后来也被一些思想家,也把它放大了,过于放大,当然它本身是一个文化政策,体现了秦始皇这个人的极端的残暴的这一方面,这样一种政策应当说是对文化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当然,也从意识形态上进行一个控制的这样一种反应。所以,他这样的一种文化政策,是与他的这样一种集权体制是相伴相随的。

小篆为了便于全国各地人们的交往和经济商贸往来,加强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巩固大一统的意识形态,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统一全国文字。战国时期,各国文字虽然基本机构大致相同,但繁简程度和偏旁位置却有差异。秦始皇命李斯以战国时秦人通用的小篆为基础,加以规范,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在全国推广,同时废除其他各异体字,在当时民间更为通用的是秦隶,隶书书写简易,相传为程邈所作。

秦隶但实际上,是战国以来不断演变而来,隶书打破了古体汉字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效率,统一和简化文字,既有助于文化普及、国家政教的推行和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中华民族长期保持文化认同和凝聚力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统一全国经济方面,秦始皇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第一,统一度量衡,将商鞅制定的度量衡标准器推广到全国,第二,改革币制,废止六国货币,全面推行秦的半两钱,实行以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的复本位货币制。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严禁私铸。如果说,版图疆域的空前拓展与统一是秦始皇完成中华统一大业的第一步,那么,统一文化和经济则是他为统一大业迈出的第二步,只有迈出这一步,才可以称得上真正的统一,才能建立起一个有稳定根基的统一的中华帝国。

半两钱

秦诏版

秦铁权

《阿房宫图》清·袁江在当时人们所描绘的大一统的盛世景象中,圣明的君主要定期在疆域内进行视察,称作巡狩,还要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自认为功盖三皇五帝的秦始皇显然不能缺少这样的仪式,从统一中国的第二年开始,秦始皇便开始举行声势浩大的巡游活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巡游选择东方,他登上泰山,刻石立碑,举行封禅仪式,铭刻下自己的丰功伟业。秦始皇更追求现实的享乐,统一战争开始后,秦每灭一个国家,便在咸阳仿制该国的宫殿。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开始在渭南上林苑营造规模更大的朝宫,规恢三百余里,先建前殿阿房宫,占地八万多平方米,上可容纳万人,下可竖五丈旗,周围修建阁道,直抵终南山。自继任王位起,秦始皇便开始在骊山为自己修建陵墓,他希望自己死后,也能像生前一样享受荣华富贵。

1974年,陕西临潼几个农民的意外发现,震惊了世界,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到规模浩大,阵列整齐的秦始皇兵马俑身上,这些高大魁梧、气宇轩昂的兵马俑,显然是以秦军官兵为模特经过陶工精心烧制而成。临潼是兵马俑的故乡,至今,在秦始皇陵附近的村子里,当地人仍仿照古法制作兵马俑,兵马俑多用陶冶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做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然后先烧后结。在这个庞大的兵马俑坑中,矗立着几千个秦俑,每个秦俑栩栩如生、富有生气,几十辆战车,几百匹战马,几千名战士整齐的排成军阵,前三排是前锋弓弩手,随后是步兵和战车,排成三十三列纵队,这是军阵的主体,最后三列为后卫,军队两侧为侧翼,军士皆面向外,护卫中军,6000个充满生气、神态各异的陶俑组成了强大军阵,生动再现了当年秦军的威武雄姿。而离兵马俑坑仅一公里左右的地方,秦军最高统帅秦始皇就安葬在这巨大的土堆下,继续指挥着他这支庞大的地下军队。田静:秦始皇帝陵墓的修造工作,从秦始皇13岁继承王位开始,一直到他死的时候,经过了38年时间的修建,方圆56.25平方公里,非常庞大,就是从秦始皇的陵墓中心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扩展7.5公里,在这56.25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600多座陪葬的墓和渠。秦始皇同时修建阿房宫和骊山墓,耗费巨大,修建工匠、刑徒多达70万人,秦始皇在短短数十年间,一面对外大肆兴兵,一面对内改革制度,大兴土木,使得刚刚建立的帝国很快便危机四伏。公元前211年,一块陨石落到东郡,有人在陨石上刻上:始皇帝死而地分。预言秦帝国在秦始皇死后,就会分崩离析,秦始皇大为光火,下令官吏迅速破案,但一无所获。秦始皇于是下令,将住在周围的人全部杀光。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少子胡亥,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等随行。行至今山东平原县南时,一向身体强健的秦始皇病倒了,病情来势凶猛,秦始皇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写信给在上郡监军的长子扶苏,让他速归咸阳送葬,继嗣帝位。一这封信被掌管玺印的赵高扣了下来,赵高曾任胡亥师傅,并深得其宠幸,野心勃勃的赵高想利用自己的职权,立胡亥为帝,以此改变自己的命运。七月,秦始皇捱到沙丘时,终于一命呜呼,享年49岁。卜宪群: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的时候,病死在沙丘,那么他病死以后,当时所知道的人很少,他为了防止事情败露,就拉了一车鲍鱼与秦始皇的车同行,以此掩盖秦始皇的尸体所发出的腐臭,后来他们沿着河北到内蒙,从包头再南下到咸阳,就是走秦直道这条线回到咸阳。叱咤风云的秦始皇生前恐怕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竟会以如此不堪的方式告别人世。秦始皇死后,赵高胁迫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赐死扶苏、将军蒙恬,胡亥回到咸阳后即皇位,为秦二世。公元前209年7月,大雨滂沱。陈胜吴广为首的九百名戍边壮丁,因为大雨耽误了行期,按照秦法,误期当斩,于是他们揭竿而起,各地民众纷纷响应,反秦起义迅速遍及全国。公元前207年,赵高逼迫秦二世自杀,令二世侄子子婴,去皇帝号,改称秦王,子婴杀死赵高。次年十月,刘邦率领的起义军,攻陷武关,秦王子婴投降。秦始皇一手缔造、盛极一时的大秦帝国,仅仅经历了15个春秋便轰然倾覆。李开元:秦的统一结束了周以来长期的战乱,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那么这个历史过程是历史的发展趋势,但是我们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各当时秦的统一,它是用的军事征服,就是暴力征服,那这样它并没有考虑到各国各地的具体的民意。徐卫民:他把大量的人力不是用在发展经济上,而是用在了大兴土木。比如说他修长城,修直道、修驰道,修大型宫殿,像阿房宫,这些工程实际上是把全国人口、有效劳动力的10%到15%,都用到这个上。历史上很少有伟人像秦始皇一样在其身后备受争议,有人誉之为千古一帝,有人称之为暴君,对于这一点,西方人似乎难以理解,在他们看来,秦始皇是东方世界的凯撒大帝或拿破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之一,他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秦始皇创立的丰功伟业,很少有人能够企及,他为实现中国统一所采取的一系列重要举措,不仅给中国、也给世界留下了难以估量的丰厚遗产。李开元:对秦始皇,我自己觉得他是一个强君,强大的强,非常强势的一个君王,而不是一个暴君。他在历史功绩,我们讲统一了中国,秦统一以后建立一个整套的制度,我们2000年都动不了,这个统一国家、这个制度,包括中国需要一个统一国家这个观念,就因此以后就固定下来。

(0)

相关推荐

  • 秦国丞相李斯之所以能发迹,真的是从两只老鼠身上得到的启示吗?

    谈秦说汉(330)秦国丞相李斯之所以能发迹,真的是从两只老鼠身上得到的启示吗?                李斯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西入咸阳求仕,官至丞相:协助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统一文字.统一 ...

  • 第十三战:揭竿大泽乡(5)灭“胡”运动

    秦始皇看到了这本天书后,对于"亡秦者胡"的这个指向,马上联想到了一个邻居. 北边的匈奴. 最早,中原人民将四个方向的少数民族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他 ...

  • 为什么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始皇帝赢政,一提起这个名字,可能很多朋友都会觉得秦始皇是暴君,那秦始皇到底是不是暴君呢?今天我们就来客观地解读一下这个历史人物. 秦始皇像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 ...

  • 2021年中考中国古代史第2单元选择题题专练①

    中国古代史第2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一.单选题 1.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 ...

  • 大秦赋:秦始皇嬴政重责吕不韦,令其迁往蜀地,吕不韦却服毒自尽

    在历史剧<大秦赋>中,为抵抗秦国的进攻,赵国春平君去邀请吕不韦入赵为相,吕不韦明确拒绝.秦始皇嬴政听说此事后,重责吕不韦,令其迁往蜀地.不久,吕不韦服毒自尽.嬴政得知后,悲痛大呼:寡人没让 ...

  • 除了长城,驰道才是秦始皇最强国防工程

    本 文 约 5360字 阅 读 需 14 分 钟 秦始皇嬴政在主政时期,曾上马了诸多"大型工程".除了咸阳宫殿群.骊山北麓的陵园外,为巩固国防,嬴政还命心腹将领蒙恬修筑了" ...

  • 《中国通史》第十八集:秦始皇统一中国

    《中国通史》第十八集:秦始皇统一中国

  • 中国通史 | 第三十八集:陈朝兴亡(视频、文字)

    ❆ 解说词 第三十八集:陈朝兴亡 公元548年形势图 公元548年,投奔南梁的东魏叛将羯族人侯景举兵反叛,85岁的梁朝开国皇帝萧衍在侯景之乱中,生生饿死于朝堂之上.掌握国家命脉的江南士族也惨遭屠戮,消 ...

  • 通史课程 | 第二十六集:光武中兴

    第二十六集:光武中兴(上) 第二十六集:光武中兴(中) 第二十六集:光武中兴(下) 解说词 第二十六集:光武中兴 西汉末年,政权腐败,经济凋敝,民生困苦引发社会大动荡,公元八年,延续了200多年的西汉 ...

  • 通史课程 | 第十九集:楚汉战争

    第十九集:楚汉战争(上) 第十九集:楚汉战争(下)❆解说词第十九集:楚汉战争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没有任何一场战争能像这场战争一样如此充满魔力,它的胜负直接决定了一个伟大王朝的诞生,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 ...

  • 通史课程 | 第十六集:诸子百家

    第十六集:诸子百家(上) 第十六集:诸子百家(下)解说词第十六集:诸子百家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有一个时期至关重要,公元前500年左右,东方西方,群星璀璨,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均在这个时期诞生,中国 ...

  • 通史课程 | 第十五集:战国七雄

    第十五集:战国七雄(上) 第十五集:战国七雄(下) 解说词 第十五集:战国七雄 战国的历史是一段比拼国力和竞技军事的历史,其间又有策士游击穿行.纵横捭阖,展现了一幅风雨诡谲的历史画卷. 春秋时期最强大 ...

  • 通史课程 | 第十四集:列国变法

    第十四集:列国变法(上) 第十四集:列国变法(下) 解说词     第十四集:列国变法 春秋时代的长期战争,让各诸侯国的版图不断发生变化,剧烈的社会变动影响到贵族平民各个阶层,一个新兴的以仕进为目的的 ...

  • 通史课程 | 第十二集:春秋争霸

    第十二集:春秋争霸(上) 第十二集:春秋争霸(下) 解说词 第十二集:春秋争霸 齐桓公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霸主,然而,在他还未即位之前,这位公子小白的处境却异常艰难.公子小白的兄长齐襄公在位时滥 ...

  • 中国通史 | 第十八集:秦始皇统一中国(视频、文字)

    解说词第十八集:秦始皇统一中国 在西安临潼区东面五公里的骊山北麓,高隆着一座土山丘,这是一座闻名中外的帝王陵,陵园占地56.25平方公里,陵墓封土现在周长仍有1700余米,雄伟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