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赋诗填词
浅谈赋诗填词
枰羊老祖
好多人喜欢古典诗词曲,但是摸不到头尾,知道古典诗词曲是美的,不知道这种美是怎么产生和运用。其实古典诗词曲发展中的许多曲折和艰辛那些故事,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多少人会感兴趣,深入研究的就更少之又少。那些深邃的理论研究也不是我们普通的诗词爱好者所应该去知晓和研究的。对于普通的诗词爱好者,只要懂得怎么欣赏一首好的诗词曲,更进一步,怎么去写一首好的诗词,这就足够了。
各国诗歌之所以美,其根本原因在于:言简意赅,合辙押韵,便于读诵和记忆,诗中说出的是大多数人能够认可的真理,而不是谬论。任何国家的诗歌,在其本族语言中都是有韵律的,只不过这种韵律存在着千差万别而已。有的一韵到底,有的穿插用韵,有的按照一定的规律用韵。没有韵的文章,其实不能称其为诗。
汉语言文字和其他拼音文字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要学习古典诗词曲,首先要能看懂古典诗词曲的诗谱、词谱、曲谱。
不同的版本对于诗谱、词谱、曲谱的使用符号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读者在使用该谱之前应该先掌握各种符号的用途和意义。只有掌握了才能去应用,否则就会闹出笑话。下面我把一些常用的符号简单介绍如下:
1、平:是指汉语中音调是一声或者二声的文字,一声为阴平,比如:“多”,其读音为“duō”,其韵母为uo,声母为d,u为中间韵母,主韵母为o,其音调为一声,“多”就是“阴平”。再比如:“娘”,其读音为“niáng”,其韵母为iang,声母为n,i为中间韵母,主韵母ang,其音调为二声,“娘”就是“阳平”。
“平”在诗谱或者词谱中常使用的代表符号为“平”、“○”。在诗词曲中不分阴平和阳平,统称为平。只是近体诗的律决中的韵脚一般要求不能全是阴平或者全是阳平,要求韵脚阴平阳平交替使用为最佳。平水韵中把韵脚分为“上平”、“下平”、“上声”和“去声”。大家注意:“○”中没有任何东西,里边没有“点”和小圆圈。
宜平可仄的字在钦定词谱中用“⊙”表示,其他版本的词谱中有的用“◎”表示,这两个符号具体表示什么意思,读者应该参看其词谱说明。
2、仄:是指汉语中音调是三声或者四声的文字,或者称为上(“读音为shǎng”)声和去声,上(“读音为shǎng”)声和去声统称为仄。三声为上“读音为shǎng”声,比如:“你”,其读音为“nǐ”,其韵母为i,声母为n,主韵母为i,没有中间韵母,其音调为三声,“你”就是“上(“读音为shǎng”)声”。再比如:“爸”,其读音为“bà”,其韵母为a,声母为b,主韵母a,没有中间韵母。其音调为四声,“爸”就是“去声”。
古典诗词中不分上声和去声,把他俩统称为仄,只是古韵典中把上声和去声划为不同的韵部。但是在元曲中,上声和去声却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地方标“上”的不能用“去”,有的标“去”的不能用“上”。
“仄”在诗谱和词谱中的常使用的代表符号为:“仄”、“●”。宜仄可平的字在钦定词谱中用“◎”表示,其他版本的词谱中有的用“⊙”表示,这两个符号具体表示什么意思,读者应该参看其词谱说明。
3、可平可仄的字:一般用“中”、在钦定词谱中宜仄可平的字用“◎”表示,宜平可仄的字用“⊙”表示;其他版本的词谱中有的用“⊙”表示宜仄可平,用“◎”表示宜平可仄,至于这两个符号具体表示什么意思,读者应该参看其词谱说明。
4、古入声字:对待古入声字,有两种规定,一种是:把古入声字划归新声中的一二三四声中,也就是按照新韵的读法去处理,更明确的讲就是按照新华字典的读音,不存在入声字的说法,把古入声字分配到一二三四声中去。另一种:把古入声字认为是“仄”,不论它在新华字典中是平还是仄。
5、韵脚的表示:古典诗词中用汉字“韵”、“△”、“▲”等表示韵脚,“韵”只表示其前面的字是韵脚,至于韵脚是平还是仄要看其前面的字的音调是平还是仄;“△”表示“平韵”,这个位置的字必须是“平”而且“押平韵”;“▲”表示“仄韵”,这个位置的字必须是“仄”而且“押仄韵”;
在元曲中用“△”表示必须押韵的韵脚,至于是平韵还是仄韵要看其前面的字的音调,其前面的字是平,就是平韵,其前面的字是仄就是仄韵,其本身不占用曲中字词的数量和位置。“▲”表示可押韵也可不押韵的韵脚,至于是平韵还是仄韵要看其前面的字的音调,其前面的字是平,就是平韵,其前面的字是仄就是仄韵,其本身不占用曲中字词的数量和位置。
6、标点符号的使用: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逗号“,”逗号表示句间停顿,逗号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在古典诗词曲中称为一个句子;2)顿号“、”在古典诗词曲中也简称为“逗”或者“读”,是句中的停顿,是为了读诵顺畅,根据读诵和句子结构要求,“、”的位置可以前后调整,如果作者认为读诵顺畅,“、”也可以省略。3)句号,句号一般用“。”或者“.”表示,表示一个完整的句子。在古典诗词中逗号和句号都成为句。这一点和现代汉语不同,现代汉语一个完整的句子用“。”或者“.”表示,其前面可以有若干个逗号也就是分句,而逗号前面的词语不算一个句子。
7、领字:在宋词和元曲中有的词曲为了提高感染力,增加对仗,把本来无法对仗的句子做成对仗,就把最前面的字做“领字”。比如沁园春(钦定词谱第一格)的上阙的第四五六七句和下阙的第三四五六句,本来是:54 4 4的句式,为了增加感染力,把这四个句子中的第一个字设为“领字”,该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沟通上文,也能统领下面的四个句子。这样这个“领字”的作用就非常之大,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字。在词谱中这个“领字”一般用“▼”表示,“▼”在词谱中词谱平仄符号的上面。这样标志词谱不太方便,有的人用其他的表示方法,我一般用“()”把词谱中“领字”位置的平仄符号括起来,这样词谱就比较顺畅,不臃肿。
当然,为了增加词的感染力,“领字”不必只局限于一个字,也可以用“两个字”、“三个字”等,但是应用最多的,比较容易掌握的是一个字的“领字”。
通过设“领字”,沁园春(钦定词谱第一格)的上阙的第四五六七句和下阙的第三四五六句,本来:54 4 4的句式,就变成了“()4 4 4 4”的结构,这样就可以作出两联四言对句,沁园春词谱(第一格)上下阕最后两句的第一个字也是“领字”,只是这两个句子没有要求必须对仗。
8、对仗的表示:对仗一般用符号“『』”表示,『』中的句子要求对仗,对仗越工整越巧妙越好。
1)律诗中对仗的基本要求:
①字数、句数相等;
②平仄相对,上联以仄声收尾,下联以平收尾(指平韵诗,仄韵诗则相反);
③意思相对或者相反,不得合掌,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描述(正对);
④出句与对句的字一般不得重复。
概括起来为:1、字数相等,2、词类相当,3、结构相应,4、节奏相同,5、平仄相谐,6、意义相关。
2)词曲中对仗的要求:除了上下联平仄相对可以放宽以外,其他必须满足律诗的对仗要求。
由于对仗在诗词曲中广泛应用,其中规定非常复杂繁琐,在此不能详细说明,留待下文详细与大家探讨。
由于本人知识有限,文中难免有错误,希望行家里手批评指正,本人会及时修改,以免误人子弟,再次拜谢行家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