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黄泉隧道 修复半世残缺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的一篇散文,在《古文观止》里,它也作为书之篇首而存在。这篇文章短短七百多字,写出了一个关于“偏心母亲和拧巴儿子”之间跌宕起伏的故事,母子因为矛盾难解,后来闹得修了一条黄泉隧道,才修复半世残缺的亲情。此文读来一波三折,足见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的文学功底之沉厚,思维之深邃。
郑伯指的是郑庄公,故事要从他的父母讲起。郑庄公的父亲是郑武公,娶嫡妻武姜,武姜为郑武公生的第一个儿子就是郑庄公。武姜生头胎非常艰难,孩子脚先出,是为难产。古代医术不够先进,妇女生产犹如过鬼门关,武姜吃了难产的苦,九死一生才产下儿子,便将怨气洒在大儿子身上,给他取了个小名叫“寤生”,就是难产的意思。武姜这样唤名儿子,带来两个效果,她叫一次,自己会唤醒一次当日生产的痛苦回忆,而孩子又会产生莫名其妙的羞耻感,母子俩的关系便极为别扭。
三年后,武姜又生了个儿子,取名为“段”。她生段时,胎位顺了,生产时未吃辛苦,便将小儿子放在了心尖上,从小偏疼不已。
如果只是当个偏心的母亲,爱幼子而恶长子,不过是一般妇女的小气做派,但武姜是国君的老婆,疼小儿疼到一定份上,竟做起“废长立幼”的打算来,经常在郑武公面前吹枕头风,让他将国位传给段。郑武公不是个偏心的父亲,没有听信武姜的一派浑言,依然让大儿子郑庄公顺利继位。
武姜却是一个不肯消停的母亲,她见段当不上国君,又来折腾别的事,让郑庄公给段封地,讨要的是制。郑庄公为难,说制这个地方太险要了,虢叔当年就是死在这里的,要不换个地方吧?武姜想了想,也没多坚持,又要了京。
段成了“京城太叔”,郑庄公的臣子们很不高兴,纷纷进言,说一座城池规模太大,对国家是个危害,你弟弟这京城,城池宏伟,不合规矩。郑庄公无奈地说,没办法啊,母亲非要让我把他封在那儿,能有什么办法?臣子自然顿足,直言武姜贪心不足,请求郑庄公早点想办法。行文到了这里,郑庄公忽然冒出一句很诡异的话:“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就像看一部电影,前面情节平平,徐徐推进,讲的都是郑庄公如何在娘胎里便得罪了自己母亲,搞得母子俩一直不对付。母亲骄横霸道,甚至还妄想推翻古代王位承袭的核心价值观,让心爱的小儿顶替老大当国君,郑庄公一路行来,受着母亲和弟弟欺压,无奈可怜。倘若他此时不冒这句“多行不义”的话,读者简直要确信他的窝囊废人设。郑庄公当然不是个无能废柴,他能历经千辛万苦坐上王位,绝非泛泛之辈。从此,故事有了陡然一转。
段被武姜从小娇生惯养,不可能是个安分守己的“王弟”,一个习惯傲慢的人,实在太容易做些出格的事。段让京周边的一些地区,既向郑庄公称臣,又向自己称臣,赋税也要缴纳双份。这就好比天上同时出现两个太阳,一个国家冒出了两个主子。郑庄公的臣子们坐不住了,义愤填膺地向国君进谏,郑庄公还是淡定以对,不加干涉,默默地看自己弟弟继续嘚瑟。
段修筑好了自己的城池,囤积了大量粮食,积累了足够的武器装备,他的野心极速膨胀——自己何不取而代之,成为郑国国君?段不仅自己起兵造反,还秘密联络了母亲武姜,准备兵临城下时,让武姜打开城门,里应外合。
武姜和段被欲望迷失,他们的一举一动,早被郑庄公掌握得一清二楚。郑庄公装怂装了几十年,就是为了等这一刻,果断下令讨伐逆党,师出有名,派兵平定叛乱。段之前在京恣意骄纵,老百姓也很讨厌他,立马站在“正义之师”一边,段后院失火,战场失利,一路溃逃,一直逃到鄢。郑庄公又去攻打鄢,最终把弟弟赶出郑国国土,流亡在外才肯罢休。
无独有偶,在《战国策》中,有位赵太后,便十分坦诚地表明了态度:妇女更疼小儿子。虽说所有孩子都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因喜欢老幺而嫌弃其他孩子的事,在历史上绝非孤例。王室母子如此,平常百姓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从古到今,因为父母的偏爱而导致孩子心态出现问题,行事拧巴怪异的,多如恒河沙数。
父母对膝下几个孩子有特别宠爱的一个,根据“爱的守恒定律”,自然会分散其他孩子身上的爱。可父母如此行事时,从未想过,可能造成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
那个从小集宠爱于一身的孩子,兄弟姐妹之中,他得到的关注目光太过热烈,父母疼爱太过饱和,在他尚未懂事时,习惯了被如此对待和看重,难免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傲娇个性,极端一点的,甚至依仗着这无边无际的宠溺疼爱,行无法无天之举。他身在父母羽翼之下,不管做任何事,都会有人兜底,就像歌里唱到的那样,被偏爱的有恃无恐。真是“无恐”了,能盲目自信,误以为自己是“宇宙之王”一样的存在,不管多么骄横无理,都不过分。这样的孩子,像是一株施了过量肥料的小苗,它原本用不了这么多“肥力”,父母一个劲地给予,反而令小苗“营养失衡”,畸形生长,无约束的野心,无克制的霸道,无自省精神的深思,不为他人作想的善良,自私是标签,愚蠢不自知。
那个被嫌弃打压的孩子,从诞生开始,自己就无端惹人讨厌,而讨厌他的人,一生躲不开避不了的,是和他血脉相连的亲生父母。如果是旁人倒也罢了,他能痛痛快快地去恨去怨,或者老死不相往来,远远地逃离,偏偏是父母和儿女之间,是永生斩不断的血肉联系。他也不能学习哪吒,“剔骨还父,削肉还母”,干干净净还回去一具肉身,一条性命,但那种厌弃和憎恶,深深烙印在了心里。
这样的孩子跌跌撞撞,不知要吃多少苦头,才终于懂得自己在父母眼中是“不顺眼”的那个,自卑和委屈,就会如影随形地跟来。一个在家庭生活中缺乏爱的灵魂,触摸到的不是冷眼,就是孤单,他做得再出色,父母都会视而不见,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父母偏爱的那个手足,无忧无虑地受宠,自由自在地撒娇,他却只能站在黑暗的角落,小心屏住自己的呼吸,生怕惊扰了“幸福的一家人”。强烈的卑微感,已让他不敢承认,自己也是这个家庭的一份子。
怀着对自我失衡的判断,过早感受着人世的冰冷和荒凉,孩子的心态能不拧巴吗?他的拧巴与倍受宠溺那位迥然不同,正如极度的自卑和自负,犹如太过瘠薄的土壤与肥力快要杀死小苗的肥沃。受父母嫌弃的孩子,歪歪斜斜地长大成人,内心始终有挥之不去的不安全感,也许因为不公平的待遇而脾气暴躁,也许因为忍受太多苦楚而内心阴暗,唯有修筑坚实城府,困己于内,才能保护自己的自尊。
如果说父母太过偏爱一个孩子,无疑是“捧杀”,而太无视和讨厌一个孩子,却是“棒杀”。两种做法,源于一颗偏心,却将天真单纯的孩子,分别引入阴森暗黑的深渊。
郑庄公收拾了弟弟,又将母亲安置在城颍,放了一句狠话:“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这是打算和母亲一辈子杠到底的意思。可没过多久,他又后悔了,是因郑庄公的官吏颍考叔,吃饭时留着肉羹,问他为什么,他说要带回去孝敬老娘。这话引得郑庄公既伤心又羡慕,叹息说你有老娘可以孝敬,唯独我没有。
郑庄公是个很有政治谋略和隐忍的人,沉得住气,受得了苦,母亲和弟弟嚣张跋扈,几乎要骑到他脖子上耀武扬威,他也一直选择忍耐。但这忍耐的缘故绝不是因为懦弱,或者毫无底线的退让和逃避,而是以纵容助养恶,让弟弟的恶滋生膨大,成为一个无序鼓胀的气球,最终只有爆炸了事。
郑庄公心思缜密,他即位是公元前743年,弟弟段叛乱是在前722年。这二十多年时间,他能咽下这口气,“安静地看你表演”,是需要怎样的定力和城府?可纵有千般算计万种筹谋,他最终还是逃不开人的终极宿命——孤单。生为人子,母亲在世,却因自己放了狠话,无法相见,更无法尽孝,他感受到了内心的不安,深深的疲惫。
这也许是人性最真实的体现,郑庄公绝非圣人,将野心和手段隐藏,见弟弟在歧路上越走越远,行事越来越悖逆正道,他一声不吭,袖手旁观,就是为了看段“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可悲下场。郑庄公韬光养晦,终于等到大快人心的结局,可惜他得到的,除了荡一口心中恶气,将弟弟打得落花流水,再也不敢回郑国,又得到了什么?他这时才痛悟:原来我这一辈子从没满足过,从母亲皱着眉头“寤生寤生”地唤我、讨厌我之始,我就从没开心过!
郑庄公缺失了母亲的爱,这爱令他倍感孤独,就算稳坐王位,也没有快乐滋味,反而羡慕臣子,能母慈子孝,儿子得一口好吃的肉羹,都要包起带给母亲品尝,这种亲情无隙的快乐,他只能等待来生。
颍考叔是个善于为主子分忧的臣子,看郑庄公后悔的神情,当即贡献了主意,说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见了泉水,在地道相会,谁敢说您违背了誓言呢?郑庄公惊喜允之。故事的结尾,很有些“大团圆”意味,这半世仇敌一般的母子,在隧道中相见,高兴地彼此赋诗相和,冰释前嫌。
郑庄公倘若是现代人,更加不用愁,他和母亲闹得再不愉快,还能在地铁里相见,同样是遵循了狠话,又圆了孝道,让人挑不出错来。这对母子拧巴了几十年,真的会在“黄泉”相见时开开心心地赋诗,抛却前事不提,立马母慈子孝吗?恐怕这结尾,很有些郑庄公一厢情愿的味道,他太渴望亲情母爱,半生绷着劲提着气地做人,疲累不堪,如今既已大权在握,无人能撼,连母亲也要臣服归顺于他,他想要母爱,武姜敢不从么?
郑庄公终于用一条黄泉隧道,“修复”了他的半世残缺,获得了母亲的点赞。正统历史向来传颂孝道,郑庄公能做到这份上,已经是孝文化的代言人了,谁还敢苛责他的不是?郑庄公的行为,不是单一意义的好或坏,这是一个真实而立体,内心复杂,行事谨慎的人。
历史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想要得到他人的认可,靠你做小伏低,一味隐忍,无尽宽容,也许都比不上你自己足够强大有力。只有当你强大,拥有了话事权,想得转圜时才有转圜,否则,不但一世难以求得亲情,或许带来可怕的后果。这是多么痛彻的领悟,却也算是左丘明为我们用心烹出的一道“苦口良言”。
现实生活中,不乏“后郑庄公”这样的孩子,不管自己表现多好,力求优秀出色,父母温暖的视线,永远不曾落在他们身上。当他们长大,做出越来越大的成绩,也拥有了强大的能力,倒成为年迈父母的坚实依靠。父母老了,渐渐跟不上时代的浪潮,身体健康“日薄西山”,内心也得不情愿地坦承,当初自己不喜欢的儿女,已经成为翘楚,走在时代的前端。父母难以言说的辛酸,却也无法像从前那样,恣意地表达,岁月老去,他们让出了家庭的话语权。
一个曾让父母“悔不该生养”的孩子,竟因为个体的努力和成就,成为家庭的荣光、父母的依赖,这让父母情何以堪?不过再难堪,还是得将这场血缘亲情,别别扭扭地继续下去,只要一息尚存,父母子女的缘分未断,大家像被困在一出戏里,你可以呐喊甚至嘶吼打滚,但上天的剧本早就写好,无论是苦是乐,是悲是喜,彼此间系着一根永远断不开的线。
人心其实是世界上最坚固之物,时过境迁,一些老去的父母,不得不承认自己已“身处边缘”,即使服软和认输,更多是对时代低头,而不是对自己曾伤害过的孩子,并不因为时间的流逝,洗涤了过去顽固的记忆,一下子就对“厌弃的骨肉”,爱得难舍难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平衡,不过是力量此消彼长之后,双方达到了某种假象的和谐,心中隐藏的鸿沟,让各自戴着的面具,将今生父母子女的缘分演完,只祈求来生,不要再有这样拧巴的安排。
郑庄公凭借自己的努力和隐忍,最终赢得天下,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耿耿于怀的,是从小到大欠缺的爱,即便苦苦渴求,终究还是镜花水月。他咽下一声叹息,不惜修改自己的誓言,含笑挽起母亲的手,做至孝的拐杖,至纯的晚辈,彼此心底的波澜起伏,都是生命附带的苦役,无法回避,只好一并接受,余生不推不辞,爱恨不评不提。
(0)

相关推荐

  • 郑庄公向母亲撂狠话:不到黄泉不相见!后来思念母亲,如何做的?

    "同样是你生的儿子,为何你要偏心老二?"郑庄公不服气地质问母亲武姜.只见武姜脸上露出狰狞的表情,对自己的大儿子郑庄公说:"我就是讨厌你,恨不得你死!为什么死得不是你,而是 ...

  • 母子如初

    读<古文观止>卷之一 郑伯克段于鄢 捧起<古文观止>,肖邦的"雨滴前奏曲"在一旁悠悠的萦绕着,就那么让时间慢下来,我的心静的发躁,渴求耳畔一个响雷,一场瓢泼 ...

  • 《春秋》里的奇葩故事3——偏心眼的老妈

    有位母亲病了,便请了一个会针灸的婆子来.婆子一看就说是心上有火,须要用针扎一下心眼儿才行.儿子一听吓了一跳,用针扎心,那不扎死了么.婆子说:"没事的,不用扎心,扎肋条就行了."儿子 ...

  • 郑国史话五:一场一边倒的“兄弟之战”,战后还留下了两个成语

    郑庄公继位以来,他的母亲武姜与弟弟叔段一直在搞各种"小动作",不但跟他"骗"了一座"丰美之城",还分权.占地.秣马厉兵,准备图谋不轨.而庄公 ...

  • 《甄嬛传》为什么多次引用《郑伯克段于鄢》?

    <甄嬛传>之所以经典,除了剧情.演技之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剧中引用了很多经典的古诗文,增加了电视剧的文化内涵.这不仅适应了文化复兴的趋势,同时也彰显了中国经济发展起来之后文化上的自 ...

  • 成语与南阳——不及黄泉不相见

      不 及 黄 泉 不 相 见    成语释义: 本义:不到死了埋葬到地下那天,不愿再见.及,到.黄泉,地下的泉水,墓地,迷信者称人死后居住的地方. 比喻义:比喻仇恨至极,发出毒誓,至死不见. 典籍记 ...

  • 文学原创•《安心涌动在等待里》作者 半世晨晓

    安心涌动在等待里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有感     作者 半世晨晓 我们成了接种人群 新冠疫苗进入我们的体内 心里不似当初的惶惑 大疫之后  内心的挣扎已平和 这是我们乐意接受的欣慰 有一种做 ...

  • 一阕阕断句残章,醉我半世痴狂...

    一阕阕断句残章,醉我半世痴狂... 图文/网络   整理/大连人的图书馆    秋风,终究吹落了爱你的痕迹: 秋雨,终究淋湿了眷恋你的心. 思念,就像那整个秋天的落叶: 每片,都载满了前世今生誓言. ...

  • 八字命理流年断事的技巧,学会以下的50条,你就是半个大师

    这段时间有点小忙,都没时间更新头条.今天抽出点时间来写一篇关于流年断事的技巧.在我学八字的过程中,看了很多古籍资料,自我感觉很多都是大理论.没有任何实战的价值,昨天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朋友看到一些关于批 ...

  • 今年通车!南昌新增一条重要隧道

    南昌市艾溪湖隧道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中,湖中隧道是南昌市艾溪湖隧道项目的重点难点部分,目前,湖中一期已经完工并放水,二期的围堰施工也完成,下周开始将进入主体结构的开挖,预计10月底前,湖中部分将全面完工 ...

  • 文学原创•《紫云英》作者 半世晨晓

    紫云英    文/半世晨晓 一大块紫云英 一群人简单的快乐 阳光下笑容都是实在的 不得不羡慕"江山如此多娇" 只有60-70后双眼朦胧 童年打猪草的时光被风吹散 美好的时光挽留不住 ...

  • 《Lolita》誕生半世紀 未成年女孩的性暗示如何影響世界?

    撰文:楊紫微 2016-07-10 21:30 最後更新日期:2016-07-10 21:30 <Lolita>一書在半個世紀前流行,為後世帶來極大文化衝擊,即使未曾讀過原作的人,亦知道L ...

  • 一生倥偬半世伶俜的读音和意思解释

    2018-12-28 00:55:38 | | 此句疑难生僻词 就是倥偬和伶俜,弄懂了它们的意思,整句理解起来就不难了. 伶俜,拼音:líng pīng 有以下几种意思: 1.孤单. <玉台新咏 ...

  • 为何中国古人喜欢在床上花功夫|一世做人 半世在床

    文章导读 俗语说:一世做人,半世在床. 又有:日图三餐,夜图一宿. 自古以来,床就被人们所重视, 尤其是古人, 对于床的重视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古代的床, 倾注了匠人们很多心血, 繁复的雕花,精 ...

  • 半生 “ 糊涂 ” 半世 “ 仙 ”

    郑有义 诗词天地 3天前 ◆ ◆ ◆ 半生 " 糊涂 " 半世 " 仙 ".mp3来自诗词天地00:0012:02 文丨郑有义  诵丨江南金蝉子 俺家老祖先郑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