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对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影响的荟萃分析
于婷婷,舒晓亮,雷涛,曾瑞翔,史哲溪
同济大学医学院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营养科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
目的:系统评价益生菌对胃肠肿瘤患者术后的影响。
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的文献资料,评价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
结果:通过荟萃分析显示,益生菌能降低胃肠肿瘤术后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患者术后感染率、患者术后发热时间和抗生素治疗时间。益生菌还有降低患者体内TNF-α的趋势和减少患者住院时间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益生菌能有效地改善胃肠肿瘤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有利于术后恢复。
益生菌是指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而发挥有益作用的细菌,达到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和健康状态的活菌制剂及其代谢产物。近年来,对其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益生菌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发挥作用,是一种能提高人体健康水平的活性菌类制剂【1】。胃肠道肿瘤患者因手术创伤可造成肠道菌群失调,肠黏膜屏障损害,导致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继发感染【2】,引起患者免疫功能失调、感染以及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影响结局。有研究指出,益生菌能保护肠屏障功能、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阻止细菌移位【3】。我们通过荟萃分析的方法,探讨益生菌对胃肠肿瘤患者手术后营养状况和结局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文献检索和资料收集
以“益生菌”、“胃肠道手术”、“胃肠道肿瘤”、“肠黏膜通透性”、“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乳果糖”、“甘露醇”、“感染”、“发热”、“抗生素”、“住院时间”等为关键词,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检索获得已公开发表的文章。并通过PubMed数据库检索“probiotics”、“surgery”、“surgical”、“gastrointestinal tumor”、“C-reactive protein(CRP)”、“TNF-α”、“L/M”、“infection”、“fever”、“antibiotic”、“hospitalization time”。纳入标准:①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②研究对象:接受胃肠肿瘤手术的患者。③干预措施:试验组的治疗措施中添加益生菌,对照组的治疗措施为等氮、等热量。④结局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乳果糖/甘露醇(L/M)、感染发生率、发热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剔除标准:①非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动物实验研究和系统综述等。②非胃肠肿瘤术后:如烧伤、外伤、胰腺炎等。③数据不全或无原始数据,不能提供OR值95%CI的文献。④中英文重复发表的文献。
1.2 原始文献质量评价
据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的评价原则,依据Jadad质量评价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累积计分共5分,0分为非随机对照研究予以剔除;1~2分为低质量研究纳入;3~5分为高质量研究纳入,见表1。1.3统计学方法对各研究作者报告的数据采取意向治疗分析(ITT),处理分类变量采用相对危险度(RR)作为效应量表示。连续变量采用加权均数差值(WMD)表示,均计算95%置信区间(CI)。合并数据前先进行异质性检验(I2,检验水准:α=0.05),若研究间无异质性(P<0.05),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数据;若研究间存在异质性(P>0.05),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了解总效应,并进一步对产生异质性的原因作进一步分析,采用RevMan5.2统计软件进行荟萃分析。2结果2.1检索和筛检结果初步检索后获取文献335篇,阅读标题和摘要,剔除非临床对照研究与本研究目的无关的研究和动物实验等,保留62篇,然后阅读文献全文,按纳入标准筛选,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以及重复研究,最后纳入8个研究【4-11】,见图1。文章通过剔除重复文献,并阅读文题和摘要,剔除基础研究、动物实验、综述、非随机对照研究等,最终纳入8篇文献,其中2篇英文文献,6篇中文文献。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情况见表2。
2.2 方法学质量评价
纳入研究的质量学评价见表3。
2.3 CRP
共3个研究(170例)报道了益生菌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CRP的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研究之间具有异质性(χ2=250.15,P<0.0001,I2=99%)。异质性可能与益生菌使用的时间、剂量和患者的疾病类型等不同有关,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益生菌能降低CRP的含量,其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WMD=-9.74,95%CI:-18.19~-1.29,P=0.02),见图2。
2.4 TNF-α
共2个研究(70例)报道了益生菌对胃肠肿瘤术后患者TNF-α的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研究之间不具有异质性(χ2=2.53,P=0.11,I2=60%),故采用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益生菌具有降低患者体内TNF-α的趋势(WMD=-6.14,95%CI:-13.80~1.53,P=0.1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图3。
2.5 L/M
共3个研究(310例)报道了益生菌对胃肠肿瘤术后患者肠黏膜通透性L/M的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研究之间不具有异质性(χ2=4.55,P=0.10,I2=56%),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益生菌能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其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WMD=-0.04,95%CI:-0.04~-0.03,P<0.00001),见图4,发表偏倚见图5。
2.6 感染
共5个研究(440例)报道了益生菌对胃肠肿瘤术后患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研究之间不具有异质性(χ2=6.05,P=0.20,I2=34%),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益生菌能降低术后患者的感染率,其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OR=0.27,95%CI:0.17~0.43,P<0.00001),见图6,分析所得的漏斗图不对称,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见图7。
2.7 发热时间
共5个研究(420例)报道了益生菌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发热时间的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研究之间具有异质性(χ2=34.03,P<0.00001,I2=88%)。异质性可能与益生菌使用的时间、剂量及患者的疾病类型等不同有关,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益生菌能缩短患者术后发热时间,其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WMD=-1.24,95%CI:-2.02~-0.46,P=0.002)见图8,发表偏倚见图9。
2.8 抗生素治疗时间
共3个研究(210例)报道了益生菌对胃肠肿瘤术后患者抗生素治疗时间的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研究之间不具有异质性(χ2=2.86,P=0.24,I2=3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益生菌能明显减少患者抗生素治疗时间,其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WMD=-1.23,95%CI:-1.68~-0.78,P<0.00001),见图10。
2.9 住院时间
共2个研究(160例)报道了益生菌对胃肠肿瘤术后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研究之间不具有异质性(χ2=2.14,P=0.14,I2=53%),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益生菌具有降低患者住院时间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72,95%CI:-1.57~0.14,P=0.10),见图11。
3 讨论
近年来,益生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临床上的应用不断扩展,最常见和主要的是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肠道准备、限制饮食等易引起各种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肠屏障功能损害,从而导致细菌移位。有研究指出,益生菌能抑制某些病原微生物生长,保护肠道黏膜,具有免疫防御作用。在围手术期和术后,对患者的肠道菌群进行调理,可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12】。
据报道,术后感染最主要的致病菌为肠杆菌和肠球菌,从而也证实术后感染主要是由于肠黏膜屏障破坏、胃肠道细菌移位所引起【13】。本研究结果显示,胃肠道肿瘤患者在术后补充益生菌不仅能显著降低炎性指标CRP的含量,而且还能明显降低患者手术后的感染率,缩短患者术后发热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双歧杆菌在肠道内通过诱导激活免疫反应而增强免疫功能和免疫监视功能,促进细胞因子和抗体的产生,能激活肠黏膜的免疫系统。
有研究表明,在创伤、手术、严重感染、放疗、化疗等应激条件下,肠道是受损的靶器官,肠黏膜通透性增大,屏障功能受到损害【14】,这些因素导致肠道菌群移位和发生肠源性感染【15】。我们发现,术后患者补充益生菌能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使L/M比值降低,说明益生菌能恢复肠道生理菌群的生态平衡,保护并修复肠道黏膜,从而起着改善肠道生物屏障功能的作用。我们还发现,益生菌具有降低患者体内TNF-α的水平和减少患者住院时间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需要更大样本证据加以证实。
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应用益生菌,能更好地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并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因此,应该充分重视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道的微生态调整。
参考文献
刘春娟, 印义琼, 文曰, 等. 胃肠道疾病患者外科围手术期应用益生菌治疗的研究进展.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1;24(6):344-346.
余金文, 李铁钢. 益生菌调节大肠癌术后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紊乱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10(3):122-124.
Klarin B, Johansson ML, Molin G, et al. Adhesion of the probiotic bacterium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299v onto the gut mucosa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 randomised open trial. Crit Care. 2005;9(3):R285.
陈海良, 杨育林. 口服益生菌对大肠癌术后患者炎症反应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4;22(1):38-40.
王天群, 毕铁男. 益生菌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力和炎性反应的影响.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1;32(12):1389-1391
佘金文, 李铁钢. 大肠癌术后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的改变.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10(6):20-24.
Liu Z, Qin H, Yang Z, et al. Zheng.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the effects of perioperative probiotic treatment on barrier function and post-operative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in colorectal cancer surgery-a double-blind study.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2011;33(1):50-63.
Liu ZH, Huang MJ, Zhang XW, et al. The effects of perioperative probiotic treatment on serum zonulin concentration and subsequent postoperative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after colorectal cancer surgery: a double-center and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Am J Clin Nutr. 2013;97(1):117-1126.
夏阳, 秦环龙. 益生菌对大肠癌术后肠屏障功能及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8;15(11):805-810.
王克俭, 曹玉根. 益生菌肠内营养制剂在胃癌术后患者应用的临床研究. 实用医技杂志. 2007;14(29):3977-3979.
陈红旗, 夏阳, 石忱长, 等. 益生菌制剂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4;22(2):74-81.
吴承堂, 谭建美. 大肠癌术后肠道菌群变化的临床研究.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4;19(6):334-336.
韦瑞丽, 马辉, 董雪云, 等. 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在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研究. 护士进修杂志. 2009;24(22):2026-2028.
Meddings JB, Swain MG. Environmental stress-induced gastrointestinal permeability is mediated by endogenous glucocorticoids in the rat. Gastroenterology. 2000;119(4):1019.
Shimizu K, Ogura H, Asahara T, et al. Gastrointestinal dysmotility is associated with altered gut flora and septic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a preliminary study.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1;23(4):330-335.
原文参见: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6;23(3):133-13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