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卷8仲秋纪3简选诗解2便利经精教必备非恃
题文诗:
齐桓公者,良车三百,教卒万人,以为兵首,
横行海内,天下莫禁,南至石梁,西至酆郭,
北至令支.中山亡邢,狄人灭卫,桓公更立,
邢于夷仪,卫于楚丘.晋文公者,造五技士,
兵车五乘,锐卒千人,先以接敌,诸侯莫难.
反郑之陴,东卫之亩,尊周天子,之于衡雍.
吴阖闾选,力者五百,利趾三千,以为前陈,
与荆楚战,五战五胜,遂有楚郢.东征庳庐,
西伐巴蜀,北迫齐晋,令行中国.兵势险阻,
欲其便也;兵甲器械,欲其利也;选练角材,
欲其精也;统率士民,欲其教也.此四者也,
义兵之助,时变之应,不可不为,不足专恃.
胜之一策.专恃易骄,骄则轻民,轻民则苛,
苛重则暴,暴则不义,不义无情,无情祸致.
【原文】繁体
齊桓公良車三百乘,教卒萬人,以爲兵首,橫行海内,天下莫之能禁,南至石梁,西至酆郭,北至令支。中山亡邢,狄人滅衛,桓公更立邢于夷儀,更立衛于楚丘。
晉文公造五兩之士五乘,銳卒千人,先以接敵,諸侯莫之能難。反鄭之埤,東衛之畝,尊天子於衡雍。
吳阖廬選多力者五百人,利趾者三千人,以爲前陳,與荊戰,五戰五勝,遂有郢。東征至于庳廬,西伐至於巴、蜀,北迫齊、晉,令行中國。故凡兵勢險阻,欲其便也;兵甲器械,欲其利也;選練角材,欲其精也;統率士民,欲其教也。此四者,義兵之助也,時變之應也,不可爲而不足專恃。此勝之一策也。
【原文】简体
齐桓公良车三百乘,教卒万人,以为兵首,横行海内⑤,天下莫之能禁,南至石梁,西至酆、郭,北至令支。中山亡邢⑥,狄人灭卫,桓公更立邢于夷仪,更立卫于楚丘。
晋文公造五两之士五乘,锐卒千人,先以接敌,诸侯莫之能难。反郑之陴,东卫之亩,尊天子于衡雍。
吴阖闾选多力者五百人,利趾者⑦三千人,以为前陈,与荆战,五战五胜,遂有郢。东征至于庳庐,西伐至于巴、蜀,北迫齐、晋,令行中国。故凡兵势险阻,欲其便也;兵甲器械,欲其利也;选练角材,欲其精也;统率士民,欲其教也。此四者,义兵之助也,时变之应也,不可为而不足专恃。此胜之一策也。
【注释】
⑤海内:四海之内,古人认为我国四面环海,所以称国境以内为海内。⑥中山:春秋时期白狄别族国名,战国时为中山国,故址在现在河北定县、唐县一带。邢:古国名,周公之子分封于此,故址在现在河北邢台县。据古书记载,齐桓公因邢遭受赤狄侵犯,于是把邢迁到夷仪,狄实际上并没有灭邢,邢后来被卫国所灭。⑦利趾者:善于奔跑的人。
【译文】
齐桓公率领精良的兵车三百辆,训练有素的士兵一万人,作为大军的前锋,纵横驰骋于四海之内,天下没有谁能够阻挡。他率领军队向南到达石梁,向西达到酆、郭,向北到达令支。中山攻陷了邢国,狄人灭亡了卫国。桓公在夷仪重建起邢国,在楚丘重建起卫国。
晋文公训练出具有五种技能的甲士十五人,让他们率领精锐的步卒一千人作为前锋,先同敌人交锋,没有任何诸侯能够抵挡。晋文公命令毁掉郑国城上的女墙,以便随时攻取,命令卫国的田垄一律东西向,以便自己的兵车通行无阻,并率领诸侯在衡雍尊奉周天子。
吴王阖闾选拔力士五百人,善跑的士兵三千人作为军队的前锋,跟楚国交战,五战五胜,接着占领了楚国的国都郢。吴王阖闾率军向东征伐一直打到庳庐,向西征伐一直打到巴、蜀,向北逼近齐国、晋国,号令在中原华夏各诸侯国畅行无阻。所以,凡战争形势、山川险阻,用兵的人都希望它对自己有利;兵甲器械,都希望它锋利坚固;选拔、训练武士,都希望他们精锐强壮;统率士卒,都希望他们训练有素。这四方面是正义之师的辅助,是适应时势变化的凭借,不能没有,也不能一味依赖它,这是取胜的一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