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县淮镇王亮:乡愁

  
乡愁
生活
昨晚听陈彼得演唱的《乡愁》,情绪一下子失控了,此时窗外,月如玉盘,不禁泪流。又是一岁中秋,要在外度过,想念父母亲人,想念故乡的一切。
小时候拼了命的想离开的那个家,大了以后却是日思夜想的地方,尽管那时候是土房子,那时候没有门…… 没有玩具,哥哥花了好多天帮我削桃木剑……
如果说乡愁是家,万家灯火,牵绊的是离乡的游子,牵绊的也是家中的亲人。如果说乡愁是国,明月高挂,照耀着大江南北,祖国两岸三地。
最早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读席慕容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是完全不理解何以情深至此,直至我离开故乡,走了不少的地方,才明白那感受。
余光中先生用浅浅的文字,讲述着对于大陆,对于祖国深深的“乡愁”。家国情怀彷佛是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里的基因,忘不了!
同事中有一个来自台湾,他在读完清华的研究生后进入了单位,我们做过多次深入的探讨,他之所以选择到大陆读书,是因为父母建议他回来看看,我也遇到过很多来自台湾的群体,他们也都思念着在大陆的亲人,甚至热情的邀请我们去,愿意接待并不算熟识的我们。普通的老百姓,并不太懂政治的事情,他们懂得是血肉亲情,忘不掉的根脉。
至于台湾,期待着我们这一代可以见证回归,见证怀抱,见证同为中国人的亲切相拥。
还记得我第一次去香港出差的时候,矗立在繁华的街区,听他们用粤语或英文快速的沟通着,我不会粤语就用普通话,他们停顿一下,然后慢吞吞的回应,直到我讲流利的英文,他们又迅速的回应。而这几年,很多的香港人在大湾区置业,准备让孩子和家人生活在深圳,广州,甚至上海,北京,这种回流,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转变,一种回归,老百姓意义上的回归。
在加州的时候,打车曾经遇到一个来自台湾的司机,是女士,她还会说普通话,虽然没那么流利。我向她咨询餐厅,她建议的竟是东来顺,我那时是惊喜的,对于在单位餐厅老吃什么西餐甚至比萨的我,如获至宝。她告诉我家里和外出,她还是会吃中餐(尽管贵)。
从制度到语言再到味蕾,乡愁是一个负杂的逻辑,走出去的总要回来,血脉里是中华的儿女,就在基因里带上了奔赴故土的动力。
从小家到大家,愿我中华,敞开怀抱,能成为所有愿意归来的华人的“家”,国家太平,百姓安康。
作者简介
王亮:笔名生活,河北省献县淮镇人,现居北京,任职于某科技公司,愿将在外所遇所感分享给家乡人。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政协献县第十五届委员会委员,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