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204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八十一篇  解精微论
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授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滋。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湿寒暑,阴阳妇女,请问其所以然者,卑贱富贵,人之形体所从,群下通使,临事以适道术,谨闻命矣。请问有毚愚仆漏之问,不在经者,欲闻其状。
帝曰:大矣。
公请问: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
帝曰:在经有也。
复问:不知水所从生,涕所从出也。
帝曰:若问此者,无益于治也,工之所知,道之所生也。夫心者,五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
是以悲哀则泣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辅之裹之,故水不行也。夫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
故谚言曰:心悲名曰志悲。志与心精,共凑于目也。是以俱悲则神气传于心精,上不传于志而志独悲,故泣出也。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
夫涕之与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则俱死,生则俱生,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横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从者,所属之类也。

雷公曰:大矣。请问人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从之何也?帝曰: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则志不悲,阴阳相持,泣安能独来。夫志悲者惋,惋则冲阴,冲阴则志去目,志去则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

且子独不诵不念夫经言乎,厥则目无所见。夫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阳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眦盲。

是以冲风,泣下而不止。夫风之中目也,阳气内守于精,是火气燔目,故见风则泣下也。有以比之,夫火疾风生乃能雨,此之类也。

视频同步译文:

第573页,这一篇就是《黄帝内经》的最后一篇,后面我附上去的就是《刺法篇》。这个《解精微篇》呢,这个后面的是黄帝跟雷公,雷公常常被骂,问题也很奇怪。
他先问这个诊察病患,我们从书上来看,我们怎么样子针灸、阴阳、汤药啊等等,那如何去通盘考量一个你的医疗技术,跟病人的环境,周围发生的事情,如何通盘去考量它?
这个问题很广嘛,当然很广,我们前面讲了半天,那么多对不对?雷公就把它缩小了,“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有一个人在哭没有眼泪,这根本就是假哭,用common sense(常识)想啊。哭,这个人居然没有眼泪,这绝对是猫哭耗子,绝对不安好心。
“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如果出,还有鼻涕出来怎么回事?黄帝说:像你问这种问题,眼泪、鼻涕这种根本无益于治,对真正治病上帮助不大,但还是解释给他听。

第一节

水之精 火之精

575页第二段,黄帝说:“水之精为志”,这个讲得真好,所以我不晓得用什么文字来形容他。火的精是神。人的志和人的神不一样,火的精,这个火是纯精的,精就是完全不含杂质的,这是人的神。
水的精完全没有杂质的是人的志,所以“我立志我要去当总统。”我立志我要当什么,这是水的精。
所以水如果纯精不含杂质的时候,人的志向会很大。火的精华,火里面没有杂质的时候是神。当杂质一进来的时候,神就不守,志就不起。
如果“水火相感”,这个水火的常态呢,应该是火在下面水在上面,常态是这样子,所以这个水火才会合嘛,对不对?
那肾脏在下面,心脏在上面,为什么会变成...?照理说火在上面,水在下面是不交才对,对不对?
火在上面烧,水在下面,实际上因为肺是肾之母,肺上面是水的末,这个水之本在这边,所以肺上面有很多的水,那么这个水会进入肾脏。
那小肠里面很多火,大肠围绕着小肠这边,这个水也会回头到肺脏里面去。那小肠的火在下面,肾水在这边,小肠的火是来自心火,所以说真正我们人身上是火在下面,水在上面,所以我们才会有气化。
气化的时候我们嘴巴一吐气是热气出去,对不对?有没有人一吐是水喷出去?当然,去洗澡堂那个水喷出去,痰水喷的时候喷到墙上,我跟你讲,你们没看过,看过你就晓得,看他在洗澡堂站他正面,我看你有没有吐,一吐就吐到你脸上。 当医生还是得有点common sense(常识)。
所以“水火相感”,如果说这两个互相感应,不是说互相冲突。“神志俱悲”,所以眼睛里面就会带水。当我们心神伤到了,伤心嘛,神就受伤。志向情志又有悲哀,悲能够伤到人的志向。神志俱悲的时候,泪涕都会同时来。
所以真的伤心哭的时候,一哭的时候眼泪鼻涕都会出来的。所以你如果要知道哪一个是真的、假的,你跑到殡仪馆去,一看这个就是买来的有没有?
我不晓得叫什么,反正就是假的,他专门哭,哭得很伤心,那你听的声音他是在哭,你看他眼泪都没有。你专门买来这个替孝子,表示孝子很孝顺哭,实际上这边在送葬,后面在打官司在争产,这种事情很多,这种哭都没有眼泪的,正常人哭会看到的。
这一段讲的就是这样,神和志,我里面解释很多,诸位可以看解释。
577页倒数第二段,“夫志悲者惋,惋则冲阴”,惋就是身体会抖动,当你很伤到很悲哀的时候,全身会颤动这样子。
如果说“冲阴则志去目”,阴经会上去冲到头目去。“志去则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这是因为志离开了肾,神离开了心,这是因为真的是很伤心很难过,神和志会离开来。
577页倒数第二行你看,中间我们书上有翻译的就请大家看书。“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我一直在跟诸位讲,脚一定要热,但是脚热是在脚底板,脚面上要冷的。
因为脚面上是阳,阴和阳并行的时候,互相相持互济的时候,所以阳经在脚背上面,但是有阴经来辅助它的时候,所以阳中会带阴,所以脚背上是阳经,但是你摸上去是冷的。脚底是阴经的地方,这个阳会来帮助它,所以脚底是热的,常态。
那如果脚底脚背都是热的也不对,脚底脚背通通是冷的,冷到冰这都不行,这都有水停在下面,水会累积在下面,那也是因为“阴并于下”,知道这个人下焦阴寒会比较盛。
那我们知道阴寒比较盛,我们开一点入阴的药、开一点祛寒的药就可以了,知道是水在下面,再开点排水的药排出来。
我们这一篇,最后一篇《黄帝内经》讲的《解精微论》,就是讲的很细微的地方,这个你不知道也影响不了治病的,讲到眼睛和鼻涕。

第二节 倪师谈经方

大师唐容川 伤寒派 温病

我一生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唐容川跟曹颖甫,我受这两个影响很大。其它的书我还没看完,前一阵子人家给我看看,我受到影响不大。
真正的经方大师,你们去看他写的,真正写得好的,如果你把他们比较在一起的时候——唐容川。唐容川是割地赔款的时候,赔款清朝就送一批人出去留洋,找一批很聪明的人去。
唐容川到了国外去以后学了西医,回来发现中医是对的,他开始研究中医。一研究中医,他从头到尾就是按照中医正统的方式来做,就是研究《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所以你如果一开始懂看《黄帝内经》,你怎么会辨出温病呢?
《黄帝内经》从头到尾就在讲六经辨证啊,气血营卫提到一点,但是都是跟六经来的,对不对?怎么会辨热?所以现在外面的温病有两个可能。
第一个最可能的就是他根本没有看过《黄帝内经》。你如果看过《黄帝内经》,你不要讲看中医,你光看《黄帝内经》,看完你就知道是伤寒家,怎么会变成温病呢?所以第一个他没有看。
第二个看不懂,讲了太阳、少阳、阳明,他跟张仲景六经辨证辨不起来。
所以我们中医分成两派,《伤寒》这一派是从古到今本来就是存在那边的,至于说为什么后来变成温病,那中间历代演变很多,我希望寒温之争在我们这一代结束掉,不要再吵了,大家都用《伤寒》《金匮》。
有了经方作基础,经方虽然是经典之方,但是它难免会有不足的地方,人非圣贤,我也会有不足,张仲景、每个人都会有不足,将来你们也会有不足。
不足的时候,这个时候你的基本的精神有了,你一直在这个路子上,路子是对的,这个时候你参考很多旁边的杂家杂说,这个时候你中心的精神不会丧失掉。
哎,张仲景写的这两个方子中间少了一点,对不对?那个人没有讲到,把这个方子拿进来。你们要增加,或者是哪个部分要增加一些。当然了,我增加一些进去,以后你们还会增加,但是不要增加太多,太多人家记不得嘛,越少越好,我们简化,尽量少就好。
所以你看张仲景的时候,他写的东西从头到尾看起来好像就是桂枝汤的加减,实际上他在调和阴阳,他的法则完全出自《黄帝内经》。

(0)

相关推荐

  • 武当山名字的由来

    武当山,位于丹江口市境内,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武当山景区面积:古称"方圆八百里",现有312平方公里.自古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原 ...

  • 如果你想哭而没有足够的眼泪,那是你不够悲伤

    深度中医2020-09-23 10:57:31 雷公曾经问黄帝,有人哭泣时没有眼泪流出,或者即使有眼泪也很少是怎么回事呢?黄帝说那是他根本就不感到悲伤!--语出<内经·解精微论篇>,是篇主 ...

  • 【028】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028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六篇 阴阳离合论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 ...

  • 【178】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178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六十一篇  水热穴论 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 岐伯对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

  • 【180】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180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六十一篇 水热穴论 帝曰:春取络脉分肉何也? 岐伯曰: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急,其风疾,经脉常深,其气少,不能深入,故取络脉分肉间. 帝曰:夏取盛经 ...

  • 【181】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181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六十二篇 调经论 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 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帝欲何问?  帝曰:愿 ...

  • 【196】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196 黄帝内经原文 第七十六篇 示从容论 黄帝燕坐,召雷公而问之曰:汝受术诵书者,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为余言子所长.五藏六府,胆胃大小肠脾胞膀胱,脑髓涕唾,哭泣 ...

  • 【205】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205 黄帝内经原文 第七十二篇 刺法论(遗篇) 黄帝问曰: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余已知之.何如预救生灵,可得却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臣闻夫子言,既明天元, ...

  • 【203】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203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八十篇 方盛衰论 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黄帝答曰:阳从左,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春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是 ...

  • 【001】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001 黄帝内经原文 第一篇  上古天真论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 ...

  • 【002】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002 黄帝内经原文 第一篇  上古天真论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