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以作品为媒,交流设计院的成果,分享设计师的骄傲。
供稿作者
王广华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三院院长
为应对日益稀缺的城市土地资源及满足不断提高的环保需求,污水处理厂建设开始寻求向下发展。地下式污水厂用地集约、厂区景观好、对周边环境影响小,将成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的新趋势和新需求。上一期揭示了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其在占地、投资、工艺、消防、通风、结构功能等方面设计建设的创新之处,本期通过地下污水处理厂工程实例了解广州市政院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建设与创新方面的探索。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在保持传统污水处理厂优势的同时,积极探索实践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形式,于2010年设计建成了全国首座全地埋式膜生物反应器(MBR)污水处理厂——京溪地下污水处理厂。截止至2019年,广州市政院已承接了16座地下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任务,总设计规模达300万m³/d。
我国首座全地下式MBR污水厂——京溪地下污水处理厂
建设规模10万m³/d,采用MBR工艺,出水水质一级A标准。地面绿化和园林式建筑,生态景观与污水处理构建筑物融为一体。污水及污泥处理构筑物布置在负一层,综合管廊布置在负二层。
地面层采用园林式建筑风格,北部为水处理附属建筑区,包括:鼓风机房、变电房、膜清洗加药间、料仓;中部为园林景观区;南部设置综合楼。负一层膜池净空要求高,地面部分难布置绿化,因而在膜池面布置综合楼及其广场和停车场。综合楼与地下3号疏散梯设计成的水榭通过观景廊、水体连为一体。从地面经车道下到负一层,污水预处理操作间及污泥处理区域设置在北端,包括细格栅、曝气沉砂池、精细格栅的操作层,以及污泥脱水机房和料仓。MBR污水处理主体构筑物布置在南端,剩余污泥直接使用离心机进行浓缩脱水后至地面污泥料仓,集中外运统一处置。整个负一层净高4.5~3.5m,满足设备起吊、平面移动的要求。
项目荣获行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市政公用工程给排水一等奖广州市石井净水厂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15万m³/d,采用改良型AAO工艺,出水水质一级A标准。石井净水厂将水污染治理与城市更新改造、生态景观营造相结合,通过优化的空间、实体、场地构成整个建筑环境,在力图节约用地的基础上,从丰富人的空间体验与感知的角度入手,使整个净水厂给人深刻的印象,成功做到以最小的用地、最流畅的工业建筑流程、最小化噪音与废气排放,把地面绿地和景观留给市民,提升了周边土地的环境质量和使用价值。
集约 水处理构筑物及附属设施集约化、组团化、模块化布置,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便捷 厂区与周边市政道路无缝衔接,生产道路与景观通道独立设置,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同时也不影响居民休闲娱乐。绿色 采用“生态注入,景艺相融”的手法,绿地面积88415平方米,在满足水质净化的同时还市民一片绿地。亲民 建筑及景观风格秉承岭南水乡特色,给市民以亲切感。亚洲最大的半地埋式污水处理厂——温州市中心片污水处理厂迁建工程BOT项目
工程建设规模为40万m³/d,采用改良型AAO工艺,出水水质一级A标准。污水依次经过格栅、沉砂池、精细格栅、生化池、膜池处理,最后由产水泵提升、经紫外消毒后外排。昆明市第九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为10万m³/d,采用MBR工艺,出水满足一级A标准。昆明市第十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为15万m³/d,采用MBR工艺,出水满足一级A标准。项目建设规模为25万m³/d,采用MBR 工艺,出水水质满足地表V类标准。项目建设规模为15万m³/d,采用改良型AAO工艺,出水水质满足地表V类标准。项目建设规模为25万m³/d,采用MBR工艺,出水水质满足地表V类标准。项目建设规模为30万m³/d,采用MBR工艺,出水水质满足地表V类标准。地下污水处理厂在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污水处理设施处于地下全封闭状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与周边环境协调性强,可节约土地资源,特别适合于在土地资源高度紧张、环境要求高的地区建设,也符合资源节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有理由相信,地下污水处理厂创新集约节约用地新模式,将水污染治理与城市更新改造、生态景观营造相结合的理念将成为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的新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在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水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是国家建设部早期核准的市政公用甲级勘察设计单位,全国首批百强勘察设计院之一,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在城市快速路、综合交通枢纽和生态道路、城市给水排水系统工程、水污染治理工程及城市排水内涝防治工程、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及研究方面,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并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总院积极注重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多次在国内取得创新性成就,由我院主持设计的多个工程项目属于国内首创项目,包括全国第一座全地埋式MBR工艺污水处理厂—广州京溪污水处理厂等。
作者: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三院院长 王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