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风华裳穿戴说明书

龙虎山道教 今天
道教要求信仰者在服饰上目不贪五色,身不贪五彩,执素抱朴,淡泊心性,从而长生久视。
(图片来自网络)

《三洞法服科戒文》:“不得用五彩作第,不得用锦绣绮作第。”

道教很重视虚静无为的养生功能。道教的这种虚静无为、积善立功的养生思想表现在道教服饰的命名上,就是要求道教服饰要具有使人潜心修行,怡神葆真、扬善抑恶的暗示功能。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夫冕者,勉也,勉励立德,免诸尘灾。冠者观也,德美可观,物所瞻睹。巾者洁也,敛束洁净,通神明也。帽者焘也,覆焘身首如云雾也。”作为头上的服饰,不管是冕是冠还是巾,都有勉励修道者以德修行、洁身自好、免灾通神之意。
《三洞法服科戒文》:“冠者,观也,内观于身,结大福缘,天地百神,威奉于己。当自宝贵,以道护持,制断六情,抑止贪欲,虚心静虑,涤荡尘劳,念念至诚,克登道果。外观于物,悉非我有,妄生贪着,惑乱我心。当须观妙,常使无欲,以其观察,德美于身,上法三光,照明内外,如彼莲花,处世无染。又花为果始,用冠一形,举之于首,圆通无碍。”可见,冠是道教徒用来内外修行的一件法器。对内,可以使其斩断六情,抑制贪欲,从而虚心静虑、心静神定,克登道果,达到长生的目的;对外,面对众多的诱惑而无动于衷,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
(图片来自网络)
《三洞法服科戒文》:“帔者,披也,内则披露肝心,无诸滓秽;外则披扬道德,开悟众生。使内外开通,彼我皆济,随时教化,救度众生,一切归依,此最为上。”在修道者眼中,帔就是“披露”、“披扬”的意思。如果对内显露心中无渣滓污秽,对外宣扬道德教化众生,内外开通,大家都受到“道”、“德”的教化,就能达到修己度人的“道”的最高境界。

(图片来自网络)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褐者遏也,遏恶扬善。”《三洞法服科戒文》:“褐者,遏也,割也,内遏情欲,使不外彰,割断诸根,永绝萌蘖;外遏贪取,使不内入,割断诸物,永无烦恼。内外遏绝,物我兼忘,行道诵经,不可阙也。”褐,取“遏”意。道教认为,对内遏制情欲及恶念;对外遏制贪取,宣扬善德。无论内外,把对自己养生不利的东西统统忘掉、割舍掉,按道行事,诵读经书才是养生之要务。
(图片来自网络)
《三洞法服科戒文》:“裙者,群也,内断群迷,外祛群累,摄化万物,令入一乘,永出樊笼,普令解脱。”“裙者归也,万福所归。一名曰裳,裳者常也,虑迷夫道,常存得常。女子,道继真,以防诸恶,义与褐同。”道教以为,“裙”与“群”相关。若割断、除去身心内外的群迷群累,而与万物为一,这样就可解脱而获得自由,最终会“万福所归”。

(图片来自网络)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履者何也?理也,非礼不动,非礼不行,行则善理,唯礼是从,从礼得理,入道成真。舄者释也,解除滞踪。准此而思,触长无惑矣。”道教主张,履,就是理。一切要以礼仪道德为标准,言行要遵从它才能得理而“入道成真”。舄,就是释、解除的意思。解除一切偏执而归于自然,就可以长生。
(图片来自网络)
摘录自:罗明月《道教服饰中的养生底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