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乡探隐丨人间四月话菖蒲
人间四月话菖蒲
撰稿/周益
一
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住在东大街赏心斋的吴宇鸿,都会拿把小剪子,给几盆种在家里的几盆小草修剪一番,剪完之后,还用清水将新叶和盆仔细清洗一遍。这种仪式,他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他说这草叫菖蒲,和我们端午时候插门上的菖蒲虽然同名,但品种不同。菖蒲在古人心目中一直占有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植物竟然还有生日:“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积海水以滋养之,则青翠易生,尤堪清目。”菖蒲还有自己的月份,农历五月亦被称为蒲月。他指着一盆开着几簇嫩黄色花的菖蒲得意地说:“扬州八怪之一金农先生曾有菖蒲诗云:‘五年十年种法夸,清泉白石自一家。莫讶菖蒲花罕见,不逢知己不开花。’不少朋友见我种植菖蒲挺好看,便讨了去种,结果大多把菖蒲给种死了。我反倒是其他盆景都种不好,我种了那么多菖蒲,没有一盆死掉,反而越来越茂盛,而且经过几次分盆,看样子我是和菖蒲有缘。”
传说人见菖蒲花当贵,据《梁书》载:太祖皇后张氏“尝于室内忽见庭前菖蒲生花,光彩照灼,非世所有,后惊异之,谓侍者曰:‘汝见否?’,皆云未见。后曰‘尝闻见菖蒲花当贵’,因取食之,生高祖。”宋代苏辙也喜欢菖蒲,有一次见菖蒲花开八九朵,认为是瑞兆,并赋诗:“石盆种菖蒲甚茂,忽开八九华或言此华寿祥也,远因生日作颂亦为赋此:
石贫攒石养菖蒲,沮洳沙泉韮叶铺。
世说花开难值偶,天将寿考报勤劬。
心中本有长生药,根底暗添无限须。
更尔屈蟠增瘦硬,他年老病要相扶。”
他还向长兄苏轼索和,苏轼也欣然和了一首七古:“ 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
春荑夏英两须臾,神药人间果有无。
无鼻何由识薝卜,有花今始信菖蒲。
芳心未饱两蛱蝶,寒意知鸣几蟪蛄。
记取明年十二节,小儿休更籋霜须。”
谈到第一次种菖蒲的经历,吴宇鸿说起多年以前,去宁波一书画朋友家造访,瞥见他案头上摆着一个素雅的紫砂盆,盆上种着叶子细细的草,郁郁葱葱的样子,顿时就觉得很雅致,一问说是菖蒲。以前只是在古人的书画作品中看到菖蒲,如今才和实物对起来,颇有一见钟情的味道。回来后,便四处打听寻找,差点就贴征蒲启事了。他还记得那年冬天,得了消息去寻菖蒲,天上还飘着雪,在洒落雪花的溪涧山石上,菖蒲由白雪半掩半盖,更见翠绿,由此可见菖蒲耐寒的品性,和松、梅有一比。
二
菖蒲不像一般的草,一岁一枯荣,它可以历冬不死,蒲寿千年。菖蒲与兰、菊、水仙并称“花草四雅”。说到菖蒲栽培历史可谓久远,《诗经》有“彼泽之坡,有蒲与荷”的诗句;在《礼记·月令篇》中亦有“冬至后,菖始生。菖,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的记载;《神仙传》中有载汉武帝刘彻游嵩山,遇九嶷山仙人点拨,服食菖蒲以期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故事。菖蒲叶有清香,可以提取芳香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葛洪《抱朴子》云:“韩众服菖蒲十三年,身上生毛,冬袒不寒,日记万言。”苏轼有“万寿菖蒲酒,千金琥珀杯”的诗句。据《本草》载:
物,书斋中有了它,便有了清趣。这些都是菖蒲成为文人案头清供必备的理由。在花鸟画兴盛的清代、民国,菖蒲自是画家们笔下乐于描绘的植物。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题画诗云:"玉碗金盆徒自贵,只栽蒲草不栽兰"。金冬心更是一位蒲痴,将书斋起名“九节菖蒲馆”。他笔下的菖蒲古拙苍茂,别有意趣。苦瓜和尚、八大山人、罗两峰、吴昌硕、齐白石等常以菖蒲为题作画,近代文人郑逸梅更是盛赞菖蒲“有山林气,无富贵气,有洁净形,无肮脏形。”
三
明代李时珍对菖蒲的种类进行过调查研究,有钱蒲、泥菖蒲、水菖蒲、瘦根石菖蒲和粗根石菖蒲五种,也有分六种者:金钱、牛顶、虎须、剑脊、香苗、台蒲。一般文人作为案头清供,大都以叶片细密短小者为上。明张瀚《松窗梦语》:“品之佳者有六:金钱、牛顶、虎须、剑脊、香苗、台蒲,凡盆种作清供者,多用金钱、虎须、香苗三种。”金钱菖蒲因叶子中间形成一个圆圈,可置放一枚铜钱而得名;虎须菖蒲因其叶片细长似虎须;宁海溪涧中石菖蒲则多见,亦称细叶菖蒲,叶比虎须更长更阔。端午时节家家门前所挂的水菖蒲,虽然也有香味,但叶片过于庞大而不适合室内案头把玩。
菖蒲虽然只是一种小草,说好种,也难养,把菖蒲养死的也大有人在。种了好几年菖蒲的阿林最有心得,他说:“主要还是得摸清菖蒲秉性脾气,它喜阴,不要长时间晒太阳;它喜欢湿润,不要让它断水;它喜净,要保证水源的清洁干净和空气的流通。其实古人在菖蒲种植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若菖蒲九节,神仙所珍,见石则细,见土则粗,极难培养。吴人洗根浇水,竹翦修净,谓朝取叶间垂露,可以润眼,意极珍之。余谓此宜以石子铺一小庭,遍种其上,雨过青翠,自然生香。”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记载养菖蒲的口诀是:“春迟出,夏不惜,秋水深,冬藏密。”又云:“添水不换水:添水使其润泽,换水伤其元气。见天不见日:见天挹雨露,见日恐粗黄。宜剪不宜分:频剪则短细,频分则粗稀。浸根不浸叶:浸根则滋生,浸叶则溃烂。”另记“乃若石菖蒲之为物,不假日色,不资
寸物,“菖蒲性好阴,若烈日烘曝,叶反不青。最好花阴空隙处安置,略见日光,而受风露滋浸,自然佳胜。剪在春夏之交,剪时须净,不留杪上分毫,手段要猛,用竹剪将杪梢剪尽,闷足则茁芽方细。得水而养,水宜陈陈相因,盆内宿水,慎勿倒换,枯则添水,河中活水为上,池水次之。”菖蒲的种植还可以用附石法,这是早在宋代就流行的植蒲古法。宋人吟诵菖蒲的诗词,便常有提及这种附石菖蒲,陆游就有“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的诗句。苏东坡曾在山东文登蓬莱阁丹崖山旁取弹子涡石数百枚,用以养菖蒲。弹子涡即是千疮百孔的石头,宁海所产火山岩,选坑洞深凹者,也是种附石菖蒲的佳料。陶庵张宗子还选用羊肚石种菖蒲,曾有“美目深藏,桃核缝中寻芥子;劲髭直出,羊肚石上种菖蒲”的妙联。
四
旧时,宁海北门附近有蒲湖,必是因长满大片菖蒲的水面而得名。《宁海光绪县志》中将菖蒲列为本地特色物种:“菖蒲,生陂泽者曰水菖蒲,生石罅者曰石菖蒲,刘协论菖蒲,去蚤虱而来蚰蜒。”宋代文学家舒岳祥在他一生的诗作中,留下了吟咏菖蒲的名作,从诗作中不难看出他对菖蒲发自内心的嗜爱。阆风先生平日对菖蒲的种植颇有心得,有着“菖蒲最难养,置而弗省则弗滋,勤勤拂拭则病矣,余性甚嗜之,往往不特人病苗,而苗亦病人矣”的感叹。他还专门写了一本类似于菖蒲种植技术的书,可惜由于兵乱,书已不可得。他亲手种植了一盆昆石菖蒲名品,闲暇时为菖蒲去除焦叶。他有一文集
名为《荪墅集》,荪即是菖蒲的别称,可以想见篆畦园绿树成荫、繁花盛开、细柳掩映下一簇簇菖蒲生机盎然的样子。菖蒲诗在他的咏物诗中比例不小,他以物咏志,以菖蒲的高洁品行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和理想。同样是宁海人的现代国画大师潘天寿对菖蒲也亲睐有加,翻看他的画集,自然也少不了菖蒲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更多的还出现在为一些画作做点缀,尤其是描写雁荡山水、山花的时候,溪流岸边、巨石之上必是蒲草丛生。雷婆头峰寿者遒劲的笔墨或是苍古的指墨,都是菖蒲形象的完美表现。画于1962年的《记写少年时故乡山村中所见》中,竹、石、菖蒲赫然其上,可见家乡的菖蒲始终留在他的记忆深处。
近年来,多肉植物的种植成为一种时尚风靡开来,菖蒲作为另一种小众盆景,它更像是一位隐迹山林的高士。同样喜欢菖蒲的陈龙始终有个想法,就是策划举办一个宁海菖蒲文化节,主要包括展示宁海人养的不同品种的菖蒲、各式各样的菖蒲盆、历代包括现代菖蒲书画作品,以及以菖蒲为主题的书画笔会等等,使更多的人了解菖蒲、喜欢菖蒲。黄仁真在城隍庙有一家古玩店,从事收藏多年,近年来也植起了菖蒲,平时留心收集一些菖蒲盆。他说:“菖蒲盆一般以紫砂和瓷器为主,紫砂器有文明清时期瓷质菖蒲盆大多以素雅的青花和
浅绛彩为主,或者索性是全素的白瓷,与幽绿的菖蒲甚是相得益彰”。说到如何区分菖蒲盆和普通花盆,他说,陶瓷的菖蒲盆一般盆底的出水孔较普通花盆小而多,有些做工考究的还会配有盆托,平时在盆托上蓄些水,可以保证菖蒲的供水。”此外,他还收了大大小小几十个老的、制作精美小石盆、石臼来种菖蒲,也甚雅观。爱好金石的吴宇鸿,更是将菖蒲养在用古汉砖挖成的花盆上,这一想法来自古代金石书画家以《博古图》、《岁朝清供图》为题的绘画作品,历经千年的文字图案符号更衬托出菖蒲的古拙和文雅。对于搞书画出身的不语斋主人来说,他的乐趣在素胎的瓷器和紫砂器上画上几笔菖蒲,写上几段妙语,菖蒲养在自己的作品里,相互辉映,形成了内心和菖蒲之间的对话,又成了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宁海古琴研究会的吴晓灿曾在一张老照片上看到,古琴大师管平湖的琴桌上也放有一盆菖蒲,被琴声滋养的菖蒲必定不俗,所以他也向前人学习,在弹琴的时候总喜欢在琴桌前放上一盆小菖蒲,他坚信,菖蒲是听得懂琴声的。
东坡居士在《石菖蒲赞》中,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菖蒲的品性:“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淡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菖蒲以它娇小的身躯,散发着强大的人文精神。宁海的水土滋养着一片又一片的菖蒲,菖蒲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和宁海的人文精神相契合,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爱蒲人。时下,宁海喜爱菖蒲的群体如同四月的菖蒲在修剪之后不断冒出了新芽,以他们独特的个性和品位,延续着千百年来菖蒲的文化魅力。
附:舒岳祥菖蒲诗五首
田舍偶忆菖蒲
山窗偶闲静,无事忆菖蒲。
怪石磨剑脊,西风拂虎须。
性贞偏爱洁,节劲固应癯。
何日新书室,清泉手自奭斗。
菖蒲最难养,置而弗省则弗滋,勤勤拂拭则病矣,余性甚嗜之,往往不特人病苗,而苗亦病人矣,讲求其法至备,尝为之作谱,书留南郭杨建处,建摄令黄岩,死於兵,无从问矣。端午日寻石菖蒲,偶成一律。
多忘昏昏久废书,闲来石上采菖蒲。
瘦鞭走石蛟龙窟,细叶穿苔虎豹须。
阴洞容光明复晦,乳泉盈坎润难枯。
试拈九节风前嗅,已觉登仙不用扶。
石上种剑蒲其脊成矣,非陶隐居所谓溪荪者耶。
昆山片玉天生润,雁荡移来手自栽。
禅客久亲清少病,山童勤拂净无埃。
叶端洒洒通心露,根畔疏疏引水苔。
必有事焉还勿助,此方端自养原来。
为昆石蒲苗删去焦叶戏成
细雨幽窗晓露垂。雁苗昆石两相宜。
老翁拔白知无用,且为昌蒲镊退髭。
三月二十九日立夏喜晴,稍有自适意,有自旧京来者问钱湖景物又复怅然。
黄梅青李夏方装,新绿池塘浴小凫。
此日猫头寒百玉,他时鸿喙煮明珠。
白头偷果从渠乐,绣眼穿花不我虞。
更有长愁无遣处,只今细柳映新蒲。
图片:周益 周衍平
编辑:白溪钓翁
审核:桑洲梧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