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汤圆一年赚 70 亿,现入局新能源:他 50 岁创业从小贩到食品首富

作者:牛叔
来源:和牛商业(ID:heniucaijing)
“一个山头如果只有一只老虎和一群羊,那老虎也会变懒,如果还有一只狮子,那么老虎和狮子都能保持强壮!
汤圆最早记载于宋朝,这个存在了千年的传统小吃,被三全食品陈泽民打造成了一个年营收70亿的生意。
90年代,曾是医院副院长的陈泽民“下海”卖汤圆创业。
历史上把这批创业者称为“九二派”,任正非、李东生、王石...等老一辈企业家都属于“九二派”。和牛商业(ID:heniucaijing)认为,“九二派”创业除了有着创富的梦想,也有着为了社会创新、创造新世界的理想主义。
1992年,受邓小平南方谈话和经济改革推进的影响,一大批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工作的体制内官员或知识分子纷纷下海创业,形成一股商业浪潮。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主要动力,“九二派”及这一代企业家开创了中国现代企业制度和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而曾是医生的陈泽民发明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
陈泽民从拉着手推车卖汤圆开始,创立三全食品,开创了速冻食品行业的先河,并一直在供应链和产品上创新,在过去近30年的市场竞争中让三全食品长期处于行业龙头的位置。
三全食品虽成立时间长,但一直保持着创新。不像老干妈等一个产品打天下,长期不变,三全一直研究大众口味与时俱进,推出很多创新品类,例如芋圆汤圆,卡通包,黑金水饺等。
(三全黑金系列水饺)
三全总在寻找创新点,三全是最早投身互联网销售的食品企业之一,长期占据天猫京东品类的第一。
去年其他传统食品企业还在观望时,三全就主动和兴盛优选、美团、橙心优选合作,入驻社区团购销售渠道。
这些创新让三全食品在近几年新消费浪潮席卷传统消费品时,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根据三全财报显示,疫情后的三全食品业绩从年营收50亿增长到了70亿,是为数不多逆势增长的企业之一。
而三全食品的创始人陈泽民一直是一个追求创新的人。
在三全食品成功之后,70多岁的他又在2016年个人参与新能源企业“万江新能源”的创立,探索地热发电,也开创了国内陆热能源发电的先河,早于整个时代入局“碳中和“。
商业上成功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创新精神”,这是比垄断更能让企业长青的核心。陈身上这种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一起回顾陈泽民和他的三全创新崛起之路。
01
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创业者
 
如果没有创业,陈泽民会是一个受人尊重的退休老医生。
陈泽民自1965年从医学院毕业以来,一直在四川医院工作,他和妻子学会了做当地人爱吃的汤圆。陈泽民夫妇热情勤劳,时常做许多汤圆送给亲朋品尝,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90年代初,在那次重要的“解放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多年后,市场经济在多次尝试下,已褪去了小心试水的犹疑不决,社会上弥漫着商业热情。
商业力量的苏醒引诱着一众体制内精英下海经商,而陈医生便是其中的一员。
随着环境的松动,已经升任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的陈泽民心动了,当时做生意成了一种时髦,一直心思活络的陈泽民就计划着折腾点事情。
1988年,陈向身边亲友借了1.5万元,1.2万元买了一台软质冰淇淋机,3000元作为流动资金,让岳母负责经营,他和家人一起在中州商场开了家“三全冷饮部”,这就是三全的雏形。
三全的名字,正是脱胎于十一届三中全会。
陈泽民说,他时常会想起十一届三中全会,因为,这是国家命运转折的开始,也是自己命运转折的开始。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思想大解放,我不可能有今天,三全也不可能成为中国速冻食品行业的龙头。我把企业起名叫三全,就是为了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
03
从受人尊重的医生到街头小贩
当时市场环境就是供不应求,特别是陈家卖大家都想尝鲜的冰淇淋,开业就排起了长龙。
 
此时,喜欢创新的陈泽民就开始了产品上的折腾。
当时制作冰淇淋使用的增稠剂是明胶,产品不可口,也不好定型。深知化学原理的陈医生当即调整配方,改用海藻酸钠,方便经济又富含营养,大大提高了产能。
当时是大江大河的好时代,三个月后陈泽民就赚回了成本,还雇佣了十几个工人。
但当时陈泽民工作在郑州,属于北方,到了秋季快速转冷之后,冷饮业进入淡季,工人们也闲置了下来,陈泽民不得不想办法开发新产品。
陈泽民开始再次“折腾”。
陈想起有一年冬天到东北,看到当地人将饺子放到户外冻着。他想饺子能冻,自己最喜欢吃的汤圆应该也能冻,将汤圆冷冻起来拿到市场上卖,岂不解决了淡季的问题。
陈泽民每天下班后就在屋子里折腾速冻汤圆,他发现直接把汤圆冻起来容易变形,口感也不好,为了解决汤圆保鲜,他先将做好的馅速冻起来。为了解决馅的大小不均,就把家里的小酒盅翻过来用,倒扣出来的馅个个一样大......就这样,他花了几个月折腾了上千个汤圆。
3个月后,从原料配方到制作工艺程序,从包装到设计,陈泽民做出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产品,并申请了速冻汤圆生产发明专利和外形包装专利。
为了推销速冻汤圆,50岁的陈泽民蹬着三轮车走遍了郑州的大小商场。他自带着煤气灶和锅碗瓢盆,在商场里现场烹煮,当面推介,和商场人员打成一片。
后来他花4000块买下一辆昌河面包车,跑遍了济南、上海等许多大中型城市,用最笨的方法在建立起三全的销售渠道。
04
从小贩到正规军
1990年下半年,央视电视剧《凌汤圆》热播,嗅觉敏锐的陈泽民给速冻汤圆起名为“凌汤圆”,并在第一时间注册了“凌”、“三全凌”和“三全”商标。
陈泽民经常看报纸和学习一些商业知识,他觉得自己有机会把速冻汤圆做成一个大生意。
销售渠道和品牌都有了,当务之急是把产量拉上来
此时唯一可以量产速度汤圆的,是德国制造的速冻双螺旋隧道,需要上千万资金。陈泽民没钱,也觉得许多事可以靠自己创新去解决,他自己买无缝钢管,买涡轮风机,买铁皮,买泡沫,组装了一个速冻冷库,然后在速冻冷库里自己安装传送带。
中国第一条速冻汤圆生产线就这么诞生了,陈泽民只花了三十万就赶上德国人造的机器,日产量可达30吨。
万事俱备,时年50岁的陈泽民决定大干一把。
1992年,陈泽民卸下了思想包袱,正式辞职下海。把原来的'三全冷饮部’更名为郑州市三全食品厂,他也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任厂长。
但在三全,员工们都不叫陈泽民“厂长”,叫他“陈师傅”。他就像一个在一线专研技术和产品的老师傅,生产汤圆,维修设备,推销产品,陈师傅事必躬亲,样样拿手。
陈泽民在一线充满热情的带领团队一起“打战”,使得三全食品迅速发展。
和牛商业发现,这大概是“九二派”企业家们的共性:敏锐的嗅觉,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实干的精神。
“三全用的糯米粉,都是选最好的,买泰国5000块钱一吨的糯米粉,猪肉花生我都挑挑拣拣用最好的。”
陈泽民某次去焦作,发现当地一家销售商因为冷藏库停电,卖的三全汤圆全都裂口了。他立马决定全部回收,免费更换。
“我的产品卖给你的时候是好好的,结果你拿去卖都裂口了,这不是砸我的品牌吗?我的品牌是靠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比生命还重要!” 
从作坊式的“三全冷饮部”到速冻食品行业的领头羊,产品至上、渠道为王、良性竞争是三全成功经验,这大概显得有些老生常谈,却也是商业世界最基本的法则。
04
尊重市场竞争,创新的竞合哲学
1993年,随着三全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跟风者甚众。一夜之间,冒出了大量模仿“三全凌汤圆”的企业,仅郑州就有几十家。陈泽民刚刚申请的两项专利,马上就被山寨了。
1997年,就在三全食品郑州总部对面,一个名叫李伟的年轻人,创办了思念食品厂,这个后来一度挑战三全行业地位的竞争对手并没有扰乱陈泽民的步伐。
在陈泽民看来,速冻食品是个技术门槛很低的行业,专利官司打不胜打,耗费精力得不偿失。
而且最重要的是,得益于市场经济的陈泽民,尊重市场竞争本身,他认为企业成功应该靠的是不断创新,而不是去垄断,不让别人参与。
“一个山头如果只有一只老虎和一群羊,那老虎也会变懒,如果还有一只狮子,那么老虎和狮子都能保持强壮。”
“中国的速冻食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仅靠一个三全是无法满足巨大的社会需求。海外的速冻食品工业比我们先进得多,你挡住了身边的同胞,也挡不住别人登陆上岸,与其让海外企业长驱直入,倒不如本土同胞齐心协力,把市场迅速做大,在较短的时间里形成有一定抵抗力的民族速冻产业。而我要做的,就是苦练内功,永远保持领先的位置。”
2006年三全被思念食品超越,陈泽民冷静处理,他认为商业是一场长跑,他首先大幅度削减渠道经销商,将外地主要关联销售公司全部收购到自己旗下,通过集权牢牢控制终端,在龙蛇混杂的食品市场环境里,首先保证产品质量,做好服务。依靠强大的产品创新和质量管理,三全在终端的优势逐渐显现,销售稳步增长,终于在2010年再次以28%的市场占有率坐回头把交椅。
三全经过大浪淘沙的市场混战之后,依然稳坐王座,这是陈泽民的竞争哲学。如今速冻食品行业三全、思念双雄并峙的局面印证了他的行业预判。
2008年三全食品在深交所上市,当天市值达到50.84亿元;2013年,三全收购台湾第一大速冻巨头龙凤食品的全部股权,市场份额高达35%。
04
布局新能源之战
2008年三全上市,2009年陈泽民隐退。大儿子陈南接任董事长,小儿子陈希任总经理,陈氏家族拥有三全过半的股份。
但陈泽民并不认为三全是一个家族企业,“要分清一个企业是家族控制还是家族管理。如果是家族管理,那就是家族企业。如果只是家族控股、家族控制,那就不叫家族企业。”
陈泽民一直信奉现代化管理,高管团队都是外聘有能力的人,而不是用人唯亲。
卸下三全的重担,陈泽民没有安享晚年。“我把三全交给年轻人去管理,自己专门从事研究怎么利用地热来取代煤、取代石油。很快,我们开发的'地热集装箱’发电就可以成为现实了。”
早在今年中央提出十四五“碳中和”战略之前的五年,陈泽民就开始入局新能源了,他期望用地热发电,去探索新能源的方向。
2016年5月,国际新能源网上发布了一则消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眼干热岩超深探采井——ZZSQ-01井,于2016年5月2日在郑州开钻。
陈泽民是这口地热井的投资人,这口井的位置位于三全产业园里。他说,“我看到热腾腾的蒸汽从井里冒出来,激动得晚上睡不着觉”。
 
七十多岁的陈泽民,乐于向外人推介他的新头衔——地美特新能源董事长。这个名字,取自英文Demeter,她是希腊神话里奥林匹斯山上的一位女神,司农业和丰收,代表了新的希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