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桐上村 张占魁// 祖母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稷山桐上村  张占魁// 祖  父(一)

稷山桐上村  张占魁// 祖  父(二)

祖母
稷山桐上村  张占魁

祖母名叫赵银花,是陶梁村人,家庭出身贫苦。她兄弟姐妹共三男二女,其中老姨(祖母的姐姐)嫁到南阳,三老舅最小,叫祖母姐姐。几位老舅擅长木工手艺。

我的父亲一辈也是三男二女。日常家中一日三餐,缝补浆洗,乃至男婚女嫁,在那个年代,都是手工劳作,母亲的辛劳程度不难想象。记得夏天吃饭,经常是把北瓜、茄子蒸熟,调点盐、放点辣椒面一搅拌,这样的菜她就能接受。再没菜时,就蒸碗面麻椒(玉米糊蒸熟放上辣椒面、盐)当菜,或者用韭花、咸菜就馍下饭。经年累月的苦日子,母亲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吃馍不让掉馍花,掉了要捡起来吃,吃枣、红薯不让剩皮,喝米汤碗里不让留一粒米,说是如果吃不干净,长大娶下媳妇是疤脸子(麻子)。我记事起就在祖母炕上睡。

祖母善良,同情贫苦人、有难人。老人有一手接生技术,那些年,村里95%以上的孩子,都是祖母接生的。无论天气好坏,都不误事。常听她说:“又在泊池里捞了个月娃。”她还掌握不少民间偏方、土方,记得会配“刀尖药”治外伤。小孩消化不好,她用鸡的化石胆(鸡内金)焙干研面服用。谁家小孩有病痛或发生意外,总要拿上几颗鸡蛋或白馍前去探望。听村里人说,解放前村里常过队伍,看到可怜的伤兵,都要给人家一个馍。每年春节期间有讨饭的上门,不让给半个馍,要给整的,说都是牺惶的穷苦人,不到万不得已,谁走这一步?

至今记忆犹新的是,从河南逃荒落户的朱根儿父亲去世,当时这家人连住处都是借别人的,过世老人躺在炕上,一双光脚挺在炕沿外边。祖母将祖父一双新鞋送给他们。朱根儿接过鞋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就给祖母磕头谢恩。祖母的善良是源自骨子里的。家里有小燕子、麻雀飞进,从不让捉住,更不许害命打死。惜贫济困已成自觉行动。每年正月初一早上,家中鸡、狗、猪、牲口都让吃一个饺子,说它们为这个家都出了力,一块过年。

亲孙子,命根子。祖母对我们孙子辈疼爱有加。她给我下边几个弟弟起小名二狗、三狗、四狗,以示亲切。我跟祖母睡时,她晚上常打开箱子取出别人送的点心、水果让我吃。我上学后,她常常说,好好念书,长大了坐官享福;不好好念书,担茅子出圈受苦。以此激励我读书上进。那时虽不懂坐官是干什么,总知道念书比不念书好。我在煤油灯下爬在窗台上写作业,祖母一直陪在一旁,告诫我不能用有字的纸擦屁股。可见老人对文化的敬重。

由于祖母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得病后远近亲戚前来探望。现在想起来,她应是得的中风偏瘫,但脑子清楚,语言如常。病重期间,她曾对侍奉在侧的母亲说,我都能丢下,就是丢不下你,你娃多……陶梁三老舅来看望祖母时,和亲爹几个人熬了松香,灌在棺木中,用熨斗熨平,棺底像是铺了玻璃。1958年春节期间,韩家庄高旺伯伯把照相馆师傅请来,为祖母祖父照了相,老人家慈祥的面庞留在这个世上,更留在后人心中。

祖母逝世于农历三月二十八,虽接近麦收,吊唁者络绎不绝,好多嫂子大娘进门就哭上了。三天封棺时,祖母安慈善良,如同睡着了一样。当时灵柩是大爹的学生杨家庄七娃油画的。大爹为灵柩写的上下联是:左金童引上灵霄殿,右玉女送进宝莲宫,横额是:永别千秋。大门上白纸蓝字联,只现出上联:我母病卧床医药无效忽登仙,下联没记住。

人都说我是家里头数娃,是祖母抱大的,亲大的。老祖母说过,“小娃勤,爱煞人;小娃懒,没人管”“上等人争理,下等人争嘴”。这些话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张占魁,1949年1月11日出生于稷山县桐上村,1964年考入铁路中专,1968年参加铁路工作,2008年退休。退休后,热心参与关工委工作,参加老年人戏曲演唱,宣传歌颂共产党好丶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
——发刊制作:薛前发
(0)

相关推荐

  • 俗语小识|猫吃猫攒的,狗吃狗撵的

    这是村庄物语第278篇原创推送 从前,皖北农家饲养的小猫小狗,跟城里人家的小猫小狗,不一样.城里人养猫养狗,名曰宠物,也即宠爱之物.反映在喂食上,就是吃的好,尽是鸡鱼肉蛋.农人讥之,说的是" ...

  • 俩妈相处三十载

    俩妈相处三十载 李毓英 时光荏苒,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但我的俩妈(母亲与婆母)却难以忘怀.我的母亲活了九十二岁.婆母活了九十六岁.我与二老整整生活了三十余 载. 提起我母,就想掉泪.母亲娘家应县中和村. ...

  • 张振杰 || 怀念母亲文

    怀念母亲文 张振杰 寒来暑往,似水流年,转眼之间临近冬月了. 三年前的冬月二十日,是慈母仙逝的日子.三年来,我一直都在思念中度过.慈母一生辛苦忙碌,任劳任怨,勤劳朴实,贤良慈善,表率后辈,堪为楷模.其 ...

  • 刘育华‖三踅

    刘育华|家乡的萝卜席 回到娘家,看见母亲身旁有两个60多岁我叫叔的村人陪着说话,心里甚是欢喜.随着我的一句"妈!"那两人也一同回过头,一个贾叔,一个刘叔,难得他们今天都到了我家,他 ...

  • 杨钟健:记忆中华县那些琐事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的童年(三):琐 事 作者 杨钟健 中国的家庭从来是极少和睦的,尤其是婆媳之间,更加难于相处.我母亲十四岁就嫁我家,由于年小,当然有些事做不来,不入婆婆之眼 ...

  • (启书有益)至情笔记——写给外公周年的怀念

    总有一些惊喜,等着你 (2016年12月14日下午5点40,外公病逝,享年85岁.今日,适逢其逝世二周年,也是二舅娘逝世7天.人到中年,总是有很多东西能泪流满面--仅以三篇很久以前写就共8000字的文 ...

  • 【儿童文学-专栏】锁链/作者:张 骥

     锁链 作者:张 骥 五月的北方,虽还未彻底地迈入夏季,那闷热却是已经初显风威了.百来十平方的楼屋里,沙发上瘫坐着一个不过十五六岁的少年,只见他用手捧着脸,身旁是刚从学校里搬来的行李包.许久,少年站起 ...

  • 谈心|一个出家人的美丽乡愁

    法晗法师  祖籍河南桐柏,大学毕业后曾就职于某大型国企.2001年在韶关南华禅寺传正法师座下剃度出家.曾任武汉宝通禅寺<谈心>杂志编辑,获得湖北省第一.二届佛教讲经交流会一等奖.现为安徽省 ...

  • 【缅怀】我的母亲李秀花

    点击上方文字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     石德虎,亦称"常青树".或"天空".七零后,卫国海疆服过兵役,退转地方事过辅警:后从环保至今.心性阳光,感恩过往:喜阅读 ...

  • 【我们陪老娘找舅家 】/冯晖

    我们陪老娘找舅家 冯晖 老娘今年九十高龄了,她有个心愿:"在她暮年,想去她小时候生活过的舅家乾县马莲镇后胡家村,去看看舅爷家后辈的人,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 母亲四岁时,外婆常年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