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惇 || 没有笔法,就没有书法
黄惇,1947年3月生于江苏太仓,祖籍扬州。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艺术学、美术学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艺术学)评议组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美术馆艺术鉴定顾问。现为西泠印社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与篆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黄惇 作品
我想书法如果抛弃了“笔法”这一内核,就不再是书法了。
黄惇 作品
我们的书法不要只为迎合洋人,如果为了普及给洋人看,迎合他们的审美习惯,高级就会变得低级。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予自幼学书,至今六十余年矣。初习楷,临柳、欧。稍长,随时风学篆隶北碑,略存形模。及读米襄阳《海岳名言》,谓“石刻不可学”,“颜柳挑踢乃丑怪恶札之祖”,始知前学徒费岁月。又读董思翁《书品》,其皆论晋以来笔法流变,深入三昧。往日疑滞,一时顿释。因悟清人得之金石,失之写意;得之篆隶,失之行草;得之拙重,失之风流。若以用笔论,凡包安吴、康南海皆碑眼看帖,离古人远甚。
时出版渐精良,得博观古代名迹印本,窥其笔法,清理脉络。因以老米为门径,上追右军、大令,旁涉东坡、觉斯,心摹手追,在离合之间,书风遂大变。自谓革面洗心,比之禅语,如哪吒拆骨还父,拆肉还母,粉碎始露真身。戊辰初夏,予刻“王谢堂前”一印,转刘梦得意而用之,印侧跋云“书不入晋,便为野俗”,志入山阴之道耳。时年四十有一,为予书之转捩也。是时,尊碑贬帖之风仍炽,予趁时代之变,撰述讲习,挽狂澜,张帖学,为休明鼓吹,冀帖学复兴,超越清代。忽忽近三十载,今天下帖学大盛,甚慰予怀。
吾师陈大羽先生尝教以“寂寞之道”,又嘱“为学不作媚时语,闻道方悟勤为师”。予恪守至今。夫扬子曰:“书为心画。”画者写也,写其心,写其神。故以心神相寄于书,得好书常有不让古人之思,神与古会,不亦快哉!
风骚者,诗也;风神者,情性也;风华者,才貌也;风骨者,笔力也,皆书中所寓深意,故当静观。忆昔时家中每有好风,长辈辄云:风先生来矣。风先生姓吉讳亮工,祖父之师,祖母之养父,晚清扬州大名士,诗文书画,皆卓尔不群,人谓八怪之后唯此一人。予自号风斋,颜斗室曰风来堂,今复以“风来”冠予书印展,皆志不忘也。
黄惇书法篆刻作品欣赏
书法作品
窗推锺山碧
隶书横幅 35cm×180cm 2017 年
金鸡唱晓,喜鹊登梅。
行书春联 133cm×34cm×2 2017 年
李青莲《广陵赠别》
草书条幅 168cm×31cm 2017 年
贺铸《忆仙姿》
行书斗方 46cmx68cm 2017 年
杜牧之《题扬州禅智寺》
篆书立轴 208cm×53cm 2017 年
萨都剌《送佥事王君实之淮东》
行书立轴 216cm×52cm 2017 年
贺铸《晚云高》
行草斗方 47cm×55cm 2017 年
临柳公权《伏审帖》《荣示帖》
46cm×73cm 2017 年
蒙斋 《梅花》
行书斗方 64.5cm×43.5cm 2017
邝露《洞庭酒楼》
篆书立轴 137cm×42cm 2017年
郑板桥《扬州》
草书条幅 168cm×30cm 2017 年
陈继儒《岩栖幽事》句摘
隶书扇面 32cm×62cm 2013 年
篆书对联
篆书对联 180cm×30cm×2 2014 年
徐大椿《游山乐》
小楷扇面 25cm×34cm 2014 年
陈师道《送泽之过维扬》
草书立轴 201cm×53cm 2017 年
秋崖《山眠》
行书条幅 94.5cm×28.5cm 2017 年
徐凝《忆扬州》
隶书立轴 208cm×54cm 2017 年
梅花作伴
篆书横幅 33cm×60cm 2017
..........................................................................
云物无心
李朱印信
且饮墨渖一升
镜己堂前一衲子
经石山房
黄敦之印
染于苍
中国石谱
...............................................................
黄惇临《圣教序》
来源:深圳市书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