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最古老遗迹出土了女神像,专家将其还原,惊艳世界
关于中华文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被认为是由黄河流域所发源的。其实,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中华文明并不是封闭的,更不是单一起源的,它是由众多文化共同汇集而成,这才诞生了如此光辉灿烂,令人骄傲的成果。其中,红山文化、大地湾文化、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都被视为文化发祥地之一。
红山文化起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在距今5、6000年就有人类活动繁衍的痕迹,并具备了文化遗址的基本特征。它覆盖范围极其广阔,包括热河地区、河北北部、辽宁西部、辽河流域。它的发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但因为种种原因,考古工作却止步不前,直到建国后才提出红山文化的概念。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对于红山文化遗址的考古工作,进入了一个高潮期,成果斐然。红山文化标志性的陶器、细石器都非常发达,陶器的横“之”字形纹和直线纹是红山文化独有特征,细石器小巧玲珑,工艺精湛,体现出当时极佳的手工艺水准。而且,红山文化的玉器相当出名,近百件的出土文物,彰显了当时先民们已经对玉文化的有着深刻的理解。
所以,专家认为,红山文化与中原仰韶文化几乎同时期并存,可以与之匹敌,同样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但是,令人困惑的是,红山文化缺乏祭祀方面的遗迹。要知道,祭祀也是文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往小的说是精神寄托,往大的来说是聚集民众凝聚力的必要手段。任何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都脱离不了这一环,这也是其它文化遗址都具备的。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考古专家对红山文化重要组成之一的辽西东山嘴-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考察中,终于有了重大突破。在当地,一座女神庙被发现,出土了6个大小不等的残体泥塑女性像。最为重要的是,还有一尊完整的泥塑女神头像被发现,与真人一般大小。
这就是一个突破性发现,这说明红山文化却是存在着祭祀场所,而且还处于母系社会,那尊女神头像,就被命名为红山女神。她高颧骨,低鼻梁,薄嘴唇,浅浅的眼窝,面目表情也很有特点。她的眼珠,还是用绿色的圆形玉片装饰而成,极富有红山文化的特点,也可以反映出当时先民的审美情趣。
因为它的残缺美,被人誉为“东方的维纳斯”,然而我们不禁好奇地问:到底她是哪路神仙?人们的猜测很多,但最被认可的说法是她就是造人的女娲娘娘。特别是在离女神庙只有一公里的地方,还有一座黄土夯成的“金字塔”,被认为是祭祀的场所。而在“金字塔”之上,还有大大小小1000多个炼铜的坩埚,这像极了女娲炼制“五色石”补天的场景。也许,当时的先民,就是以这种方式,怀念女娲的功绩。
这尊红山女神像,历经五千多年,当然已经有很大程度上的失真。但是,在当时,它一定是根据真人的原型所制作,说不定还是按照口口相传女娲的模样制作的。时至今日,科学工作者利用现代技术,进行了图像复原,最终确定了红山女神的还原图。这也是让我们第一次能够比较感性地看到传说中的女娲,看到五千多年前先民的相貌。虽然不一定百分之百准确,但也足以惊艳世界。
这尊中国最早的女神像,理所应当成为国宝,也成为了红山文化最佳形象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