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分享:东海医话
版权所有,可转载不可剽窃!
东海医话
王东海
1、当前民病,总体来说,如有气温骤降、暴寒突袭,或人突入寒地,或淋雨受冷之类,必须用伤寒思路;另有生冷水饮瓜果、或西药消炎等伤人脾肾阳气的情况下,宜用温阳思路暂行救急。其余甚少有宜用燥热伤阴的阳药之时。
如男子房事后受凉,腰冷痛不能伸直、转侧,必仿麻黄附子细辛汤用药。又如饮用大量冰啤后,肚腹不适小便不利,宜理中汤合五苓散。夏日空调病,必须香薷饮加味,藿香正气水力有不及。
2、很多患者在服用我的中药方以后,出现多屁;大便量多而秽浊、稀溏之类的表现。询问是什么原因?
答: 正气得助、气血得旺,就能自然而然挤走、排驱肠道里蓄积的淤浊(原正气的位置被浊物所占,鸦占鹊巢)。排浊几天后,续服同样的药,大便情况显著改善(蓄积的秽浊尽了,就是正常的食物残渣)。
那宿浊停滞肠道,日久必作乱,宜排出才是。
通便涤肠汤(兼治阴虚身弱之便秘):
当归30g、党参30g、白芍18g、熟地30g、干龙眼肉30g、枸杞20g、山萸肉20g、元参20g、柏子仁12g。
3、从前贤著作中可知:前贤立方,各有所本,寒热温凉之药,攻补中和诸法,都有它派上用场的时候。
前贤祛病共有八法:汗吐下温清补泻和。程国彭说:一法之中,八法寓焉;八法之中,万法寓焉。其文简,其义深。 执一二医家心法,以治天下病,必多误漏! 因医家所处时代、所处地理、所遇病人不同,心得经验各有侧重。即使医圣,也不能外乎此理。并由此可知,徒执经方之浅陋。
4、不记得是曾读丹溪翁传还是某一篇医古文。里面说到朱丹溪师从某位名医。“久悟其非”,从此以后,丹溪医术真正高明起来。
观历代大名医,子承父业、徒从师学而留下医名的,根本就没有。家传的、承师技的,必须在上一代学问基础上有大的突破或颠覆才能活世救人。难道是上一代前辈活人术有伪劣吗? 非也! 人虽一样,然时过境迁,民病的特点大不相同,前辈们的宝贵经验不可用于下一代! 所以医著中常常见作者批驳他的前辈名家。
5、再细小的局部,也蕴藏了整体的全部信息,这个好像是现代科学的发现。实际上早在五千年前,古圣贤就知道了。概括为“天人合一”、“草木亦各得一太极”。人体是一个缩小版的宇宙,与自然界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耳朵是一个缩小版的人,与人体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实际是很容易让人理解接受的道理。
6、蜂,不论蜜蜂、黄蜂蛰伤人,用“芋子”苗杆 折断取汁,外涂患处。涂二次就好。屡试不爽。
芋子,槟榔芋,红岩芋,都可以。没有苗杆汁,用芋头汁也可以。
7、补益,分温补、清补、平补。人们常常用的是温补法。温补如春:党参、黄芪、白术之类;清补如秋,清凉润泽的补养:麦冬、沙参、石斛之类;平补合前二类药而用之,药性的寒温上取其平,又如木瓜、茯苓、茯神、葡萄、龙眼肉之类。
凡用阿胶、补血颗粒、参芪上火的,皆宜菊花、桑叶、麦冬清凉润的力量佐之。并再健脾养胃(神曲、炒麦芽之类),才不易上火。
所谓“虚不受补”,大多源于二因: 脾胃虚弱,不能运化补腻的力量;阴阳都较弱或是阴弱较甚,补益力量偏于温补,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冲击得太快,宜用清补 、平补,缓缓的阴阳携手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