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建全力打造投资兴业热土!
经过多年建设,东盟经开区已经打造成为宜居宜商宜业的活力新区。
2015年,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为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2020年,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工信部绿色工业园区。
这是2013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两张靓丽名片。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盟经开区”)位于南宁市北30公里,辖区面积180平方公里。
这里山环水抱、资源丰富、百业兴隆,具有浓郁的华侨异域风情,正着力打造的综合产业区、教育园区、旅游健康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四个功能区已展现出新的发展势头。
这里聚集了百威、中粮、珠江、统一、双汇、伊利、李宁等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现有工业企业44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9家。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环保家居三大产业,同时抓好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为主导的新兴产业。
这里服务贴心,从帮助企业顺利落户安家到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再到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紧紧抓住创新驱动之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为客商打造了投资的沃土。
绿色园区、生态园区;产业集聚、服务优质……如今的东盟经开区已成为中外客商关注的焦点。“东盟经开区有着强有力的产业集群凝聚力,又有贴心的‘管家式’服务,让我们感受到选择落户这里是非常正确的决定。”李宁体育(广西)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徐生洲说。
优化营商环境 厚植投资沃土
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市场主体参与公平竞争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东盟经开区今年在持续提升企业建设便利度、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等方面凝心聚力,激发市场主体潜在活力,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定制惠企“大礼包”,建立一站式服务区。今年,东盟经开区精准施策“划重点”,定制惠企“大礼包”。建立“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区,实现企业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社保(医保)登记、公积金开户等6个事项一表申请、一窗通办,与银行开户实行联办,0.5个工作日办结。政府买单,对新开办企业免费赠送公章、税控设备(含一年技术服务费),真正做到企业开办“零成本”,助企业“轻装上阵”。今年以来,开发区新办各类企业达241家。
探索竣工联合验收,打造建筑许可改革高地。6月初在南宁市各县(区)、开发区中率先出台《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联合验收实施方案》,以“减环节—简材料—压时限”三位一体打造建筑许可改革高地,不仅将原来串联办理的规划、消防、人防、质量、档案等5个专项验收环节及竣工验收备案环节压缩成竣工联合验收1个环节,同时把原本专项验收累计需要向不同部门先后提供140余份材料精简为44份,更将3次以上的现场核验压缩为1次现场联合核验,最快12个工作日即可取得《竣工联合验收确认书》。此外,全面简化优化建筑许可其他各环节的办理流程和时限,实现一般社会投资项目16个环节、38.5个自然日办结,10000平方米以下社会投资低风险产业类项目4个环节、13.5个自然日办结,大大缩短了企业项目建设投产的时间。
以问题为导向,构建“一站式”暖心服务基地。针对传统分类式、条线式的政务工作服务模式存在业务流程复杂、审批环节众多、议事程序漫长等问题,辖区政务服务中心线上线下双聚焦、齐发力。线下实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大厅比例达100%,在持续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基础上,探索“无差别全科受理”模式,将工程项目建设、经济、社会领域等受理整合为1个“综合受理”窗口,变“专科”为“全科”。线上实现事项实施清单准确率100%,网上可办率100%,根据事项下放、取消和调整情况动态调整实施清单。同时,着力加强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按照“四减一降”工作要求进行流程再造,实现水电气外线工程审批等5个事项流程优化再造,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再造水电气外线工程审批流程助推建设便利阵地。为提升占用、挖掘城市道路审批效率,对占用、挖掘城市道路“一件事”审批事项优化调整,将5个相关事项并联办理,实现一件事一次申报、多证同步办结。同时,实行“承诺制”审批模式,审批流程中涉及的所有缴费项目一律不再作为审批前置条件,由收费主体按收费标准出具缴费通知或迁移预算,缴费主体确认并作出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缴费的书面承诺后即可进行审批。 强化项目服务 助力招商引资
今年以来,东盟经开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扎实开展“三企入桂”、产业大招商活动等各项招商引资工作,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切实把招大引强作为培育产业链的核心、招商引资的重点,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项目对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为推进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增添了蓬勃动力。1—11月,东盟经开区共引进项目74个,其中食品加工类21个,家具家居类14个,生物医药类8个,投资超5000万元以上项目17个。
活用“招商大使”,落实“以商招商”方式。今年2月,东盟经开区相继出台了“招商大使”政策,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及各类社会团体参与招商引资,向开发区提供项目投资信息。通过“以商招商”的方式,成功引进了冰客食品、绿地泉景门窗、熊精灵食品、乐么乐无纺布制品等项目落地,总投资额超2亿元。 “
线上线下”齐发力,精准招商不停歇。创新招商引资渠道,危中寻机,在疫情影响下,加大招商项目的整合和网络发布力度,开启“云端谈判、线下代办”招商模式。通过网上洽谈、视频会议、在线签约等方式推进线上招商,重点推行“企业入驻全程代办”等服务。“三企入桂”活动开展以来,管委会领导亲自带队“一对一”叩门招商。共分27批次对广东、山东、浙江、上海、福建等地开展外出招商活动,拜访和联系企业超过270家,其中管委会领导带队外出招商15批次,拜访企业近75家。赴南宁及广西周边城市拜访企业共64批次、180余家。截至11月上旬,“三企入桂”招商引资活动签约入园项目19个,总投资额40.12亿元。
做优招商服务,在延链上下功夫。全力配合企业复工复产服务工作,发挥“口碑招商”力量。抓住南宁市作为全区防疫用品生产基地和辖区现有医疗材料生产企业的双机遇,整合现有大健康产业资源,重点围绕以熔喷布为原料的产业进行发展,以及生产消杀类用品,并配套医疗器械,利用有利条件,打造“东盟医疗防护用品生产基地”,初步形成防疫用品生产产业集聚。
注重产业研究,强化项目推进。东盟经开区继续开展食品产业强龙头、补链条工作,推动食品研发、检测、物流等方面的招商研究,开展医疗防护用品、包装行业、装配式建筑及建材五金关联企业等工业制造,以及铝精深加工、大健康、五金加工、新型建材方面的研究。东盟经开区还围绕落地项目,全力做好保障服务。坚持党政领导带队深入一线服务企业,采取集中开会协调、现场调研办公等形式,排除项目落地障碍,加速项目落地。1—11月,东盟经开区新开工工业项目40个,在建工业项目共81个。
建设教育园区 推动产城融合
今年10月,位于南宁教育园区(西片区)的广西制造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东盟新校区两所高等院校如期招生办学,迎来首届大学新生,两所学校全部建成后可容纳学生近3万人。
南宁教育园区是自治区重要的文教区,是教学、科研、产业、居住高度融合的新区,园区的加快建设将为东盟经开区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作为南宁教育园区教育项目承接地,今年以来,东盟经开区在自治区、南宁市党委和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部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通力合作,紧密配合,安排专人对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广西制造工程职业学校等11所签约入驻院校进行新校区建设项目全程跟踪和推进,全力以赴推动教育园区建设。
主动服务入园院校建设。开展交流与协作,做好信息上传下达,竭诚服务入园院校项目建设。一方面,主动与上级职能部门联系,及时汇报教育园区(西片区)项目进展及存在问题;另一方面,积极对接入园院校,简化项目审批流程,提供优质服务,协调解决入园院校项目建设存在问题与困难,配合学校推进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协调各级、各部门与入园院校累计召开专题会、现场协调会40余场次,妥善解决入园院校项目建设水电安装、校园大门开口、市政管道接驳、管线迁移、施工通道建设、材料申报等各类问题。目前,入园学校建设工作开展顺利,9所院校实现单体落地,2所院校实现招生办学。
基础配套加快完善。持续做好教育园区(西片区)配套建设,着力提升园区配套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南宁教育园区(西片区)已开工建设道路12条,总长25.62公里,其中新庆南路、宝源南路、发展大道(聚源南路—永和南路)、永和南路、里建大道东延长线等5条道路已建成通车;配套医院、里建湖水系已开工(其中,中水回用项目已竣工);致和路小学、第三幼儿园及百威英博消防特勤站已完工交付使用,累计完成投资14.23亿元。同时,着力做好招生办学院校周边市政道路的配套服务工作,配合博文管理学院和广西制造学院今年秋季招生办学,提前谋划和实施了学校周边市政道路绿化、照明、公交站牌、交通指示牌、信号指示灯建设安装工作。
积极推进园区规划。持续深化在编的南宁教育园区(西片区)控规修编方案,着重对南宁教育园区(西片区)的人口规模及发展定位、南宁北站周边片区用地开展研究,将产、学、研、城建有机融合。积极梳理教育园区(西片区)规划道路穿越广西幼师、广西国商职院、广西建院的道路调整方案,并将调整方案纳入正在开展的南宁教育园区(西片区)控规修编成果中。同时,结合开发区道路体系,对南宁北站综合交通规划中,发展大道、宁武路、里建大道规划走向提出了优化意见,并配合开展了《教育园区(西片区)城市家具设计导则(含设计图集)》《教育园区景观专项规划(含景观设计导则)》等两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广西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运营投入使用。在运营管理上,广西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大胆探索“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财政投入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目标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灵活运营模式,尝试通过资产管理和运营管理主体分离、分工负责,推进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作为南宁教育园区重大配套设施项目,该公共实训基地已于2018年投入运营使用,为企业、院校等各类群体提供实训、职业体验等服务13.8万多人次。承办了第三届广西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南宁·东盟人才交流活动月——高技能人才技能大赛、2019年南宁市农民工技能大赛、广西第六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南宁市复赛、2020年广西第六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决赛南宁主赛场等多项竞赛,并引进大连华实教育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开展机务维修技能人才培养,为广西技能人才培养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胡光磊 通讯员常丽莹 潘志安 梁宏德 王剑 李阳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东盟经开区提供
观看更多里建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