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岩茶水仙才会有苔藓味?是树龄,还是山场?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周末时, 遇到一泡带苔藓味的老丛。

并且价格还不便宜,三泡茶就要六百!

但是,那泡茶的味道还真不咋样。

有苔藓味不说,还水薄,不醇,茶汤没浆感。

堂堂的老丛水仙,茶汤竟然不醇?这简直将“斗不过水仙”的脸面都丢光了。

最后,那泡水仙泡了5冲就没味道,要重新换一泡茶。

带苔藓味,汤感不醇,不耐泡……

这关键性的三点相加,足够将一款老丛水仙打入黑名单。

每当在外面碰到这样的茶,就觉得我们家的慧苑老丛实在太实惠了。

明明是一泡山场不正,内质寡淡的烂茶,还能在品牌店里卖出高价。

这不是明摆着,欺负外面的一众茶客喝不懂正岩茶,以次充好吗?

话说到这,有人该好奇了。

不是说老丛水仙会有苔藓味吗,怎么这一提到“苔藓味”,却这么不受麻花待见?

到底什么样的岩茶,才会有“苔藓味”?

是因为树龄,还是因为山场?

《2》

岩茶的品种有非常多,水仙肉桂是当家花旦。

但从这两种茶里选出一款,很多人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肉桂。

因为肉桂的桂皮香,花香,果香,能让你喝得到,尝得着。

可是水仙就不一样了,它的品种特征兰花香, 香气很细很幽。

加上蝴蝶兰,文殊兰,君子兰,素心兰等等,每个人理解的兰香也有不同。

曾听过武夷山的茶农解释水仙的兰花香,说它更像是草木的香气,非常的泛。

弄懂水仙的品种特征,尚且不易。

再进一步分清老丛水仙的风味特征,那就更难了。

先给新茶友们做简单科普,何为老丛?

水仙是小乔木茶树品种,茶树可以存活很多年。

按树龄高低划分,水仙有普通水仙,高丛水仙,老丛水仙之别。

普通大众级水仙,树龄低于30年。

老丛级的水仙,是岩茶界的老寿星,树龄不低于60年。

至于高丛水仙,树龄刚好介于两者之间。

水仙茶树,并非是武夷山本地土生土长的品种。

它是外来户,发源自建瓯。

从清末开始,水仙从建瓯迁徙至武夷山,并在此扎根。

由此算来,历史也不算特别悠久。

发展至今,历经多年的风雨沧桑,天灾人祸后。

迄今能够保留在武夷山当地,正儿八经,根正苗红,达到“老丛级”的水仙分布区域,数也能数得过来。

存量少,产量低,风味特殊的老丛水仙,凭“物以稀为贵”的市场原则,身价不菲。

那么切入正题,老丛水仙会有苔藓味吗?

客观看,会有。

关键看你遇到的老丛水仙,到底是哪方的妖精!

喝了多年的正岩老丛,没发现有哪家天心村的山场主,说他们的老丛有苔藓味。

甚至提到“苔藓味”这三个词, 避都避不及。

因为只有山场外围,水土环境和正岩产区相比,差了一大截的产地,才会产出苔藓味的老丛。

其中,以某处非正岩山场的***老丛水仙,最为典型。

略带潮湿和土腥的苔藓味,已经彻底偏离茶香轨道。

某知名评茶师曾一语中的,喝茶从来是讲花香果香,苔藓味搁审评过程看,只能称为杂味怪味!

《3》

什么样的岩茶,会有苔藓味?

是因为树龄?还因为山场?

很多人觉得这两点是必选项,缺一不可。

1,茶树生长的产区环境要潮湿,阴凉, 光照少。

像马头岩开山坪、天心岩、鹰嘴岩一类的“岩上茶”,光照相对较强,日照时间长。

沐浴在充足的阳光下,喜阴喜湿的苔藓、地衣,当然长得不茂密。

只有临近水源的,空气潮湿的,茶树枝干枝桠上才能挂满青苔。

2,茶树的树龄要足够老。

让茶树枝干长满青苔苔藓,不难。

只需一个雨季,足够。

下过几场雨后,潮湿阴凉处的茶树枝干,便能蔓延出一大片青苔。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但让茶叶的内在的骨子里渗透进青苔、苔藓味,没那么简单,要靠时光的作用。(这句先圈重点,下文会有提示。)

水滴石穿,斗转星移,潜移默化。

当茶树常年与苔藓为邻,同呼吸,共命运多年后,才会生出苔藓味。

将这两点亮出来,很多茶友会感觉岩茶的苔藓味得来真不容易,带青苔味的老丛确实稀罕。

由此做卖点,一批批带有苔藓腥味的老丛水仙,卖出了高价。

甚至有些贪心的人,欺负别人不懂岩茶。

直接将苔藓味当作吸睛点,三下五除二就将苔藓味老丛卖出了比正岩核心肉桂,还高的价格。

但行文至此,我要揭开一个真相。

山场环境潮湿+树龄老,根本不是岩茶生出苔藓味的理由!

《4》

先从山场环境说起。

亲自走一趟正岩山场,感受更深刻。

由于坑里,涧里,水源旁的小山场环境,终年雾气重,湿度大。

然后,茶树底部的枝干,主干上 ,攀附上许多的绿色的苔藓。

牛栏坑、水帘洞、慧苑坑、倒水坑,流香涧、悟源涧等等清一色的正岩核心山场。

随处皆可见到青苔苔藓,铺满岩壁,垒石,茶树,丛木。

从武夷山景区出来,想必大家会对这种身上刮满青苔的茶树,印象深刻。

但大家可以仔细想想,有哪位牛栏坑、马头岩、慧苑组的人,会说他们家的岩茶,有苔藓味?

从来没有。

因为根正苗红的正岩茶,不该有苔藓味。

坑涧里茶树身上长着苔藓,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却不是苔藓味形成的根源。

因为茶树与苔藓,是跨物种的存在。

攀附在茶树枝干上的苔藓,属于寄生植物。

当茶树身上挂满了太多的青苔时,反而要及时处理,以免得茂盛的苔藓会夺走茶树生长资源,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

再退一万步看,哪怕是树龄能到到七八十年,甚至更高年份的茶树。

在与苔藓为邻多年,达半世纪之久后,也不会生出青苔苔藓味。

所谓“茶树呼吸进青苔味,后期就容易生成青苔味”的观点,很不科学。

按这样的逻辑,长在榴莲树旁边的野花杂草,会有榴莲味;

天天烤臭豆腐,烤串的人,会呼出臭豆腐味;

将橘子树栽在茶树边上,能得出橘子味的岩茶。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沾上什么,就是什么。

但这样的理解逻辑,太天方夜谭。

茶树生长过程需要呼吸,这点没错。

但茶树吸附进周遭的气息后,会快速的新陈代谢,呼出体外。

能够最终保留在茶青鲜叶内的含量,微乎其微,大可忽略不计。

所以,臆测苔藓味道会通过呼吸,进入老丛水仙细胞内。

压根就是生物知识没有考及格,才会如此脑洞大开。

《5》

山场+树龄=苔藓味。

这样的想法,一直都被人误解了。

其实,说到底。

水土环境不佳,土质的通透感不强,才是形成土腥苔藓味的根源!

碧水丹山出好岩茶,正岩山场的土壤, 疏松通透,多砂砾质。

哪怕前一天刚下过雨,再去走鬼洞,慧苑等山场,地面也不会泥泞。

走一天下来,鞋底也不会沾上湿泥。

反观部分外山的茶园,土壤偏黏腻。

产出来的茶,容易带土腥味。

尤其是老丛,容易有苔藓味。

这就跟江边、溪边、小河沟里的淡水鱼,尤其是吃水藻水草长大的那一类。

处理起来,不论是红烧或红焖,总有股土腥味。

而海里的鱼,就从没有这样的问题。

说白了,带有苔藓土腥味的岩茶,并不神秘。

不过是一方水土,养一方茶而已!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李麻花,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主笔,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1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