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镜相 | 涂料门店“风云”
基本是乳胶漆,不讲品牌,只求价格,别说艺术性、环保性了,甚至很多店面都做不到干净整洁,布局凌乱、陈列混乱更是这类涂料店的普遍形象。而由此类店面聚集形成的家居建材市场遍布在西北欠发达地区的每个地方,与内陆、沿海一带追求大品牌、多元化、美观、体验感的店面形象天差地别。
涂料市场发展至今,经历了多个阶段的转变,杂货店到品牌形象店,再到如今的新型品牌专卖市场和建材超市,规模越来越集中,规范性和可管理性也越来越强。现在,全国各地的建材市场基本上都形成了杂货店、品牌专卖店、品牌大卖场、建材超市等几种模式共存的格局。
店面“形象战”
在湖北市场上,大品牌霸占着市场销量的70-80%,一些小品牌涂料经销商为求生存,只得不断渠道下沉、涂料下乡。在走访应山、老河口两地的市场时,当地涂料经销商就反映,市场上除了几个大品牌外,其他品牌都是做的一团糟。
记者带着疑问走完所有的油漆涂料店后发现,经营立邦的店面,无论是店面形象还是服务方面,都是其他品牌店面无法比拟的。例如立邦有专业的调色区、产品展示等;其他品牌店面则是与板材、五金、瓷砖等在一起,经营成乱七八糟的杂货模式。这样一来势必会在消费者心中形成鲜明的对比。就像两件同样的物品,一件被放在大型超市精致典雅的专柜上,一件被放在人潮拥挤的地摊。
随着时间的推进,杂货店、品牌专卖店、大卖场和建材超市之间的竞争日渐升级。其中,品牌大卖场和专卖店日趋向高端的方向发展;建材超市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提升,而大众印象中“脏乱差”的杂货店市场份额逐渐萎缩。
终端市场上的店面形象作为决定产品营销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越来越被品牌厂家和经销商重视。甚至品牌厂家对店面形象设计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并写进了招商政策中。而提升店面形象则成为经销商转型升级,以期更进一步发展的战略规划。
但这条定律在乡镇市场上却似乎并不具备普适性。根据本报记者的走访观察,在乡镇市场上,店面装修的很好的,生意可能也并不好。反而是有些又小又旧的杂货店,生意往往做得很大。而且此类店铺虽然店面很旧很小,但店面的经销商一般都有好几家仓库,存货量很大,他们的经营模式都是在外面接单发货,生意非常好。
乡镇市场上,很少有规范的建材市场,涂料店面很多都是杂货店模式,和普通日用快消品集中在一样的路段经营。这与“现在的建材行业发展趋势越来越趋向专业化、集中化,专业化带来了目标客户的‘聚商’氛围”也是相悖的。
在这里,你会发现,很多涂料行业经销中的已知规律和规则似乎失效了,反而是经销商们通过不断地实地经营和实践积累的经验,以及摸索出的模式,才是支撑他们生意和经营的根本所在。
“体验店”兴起
随着涂料厂商由“卖产品”向“卖服务” 的升级,越来越多线下体验店应运而生,“所见即所得”已经变成可能。
2010年左右,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了概念式营销,多乐士,嘉宝莉等企业率先创建立体验店。它与普通的专卖店不同,“体验店”内设客厅、卧室、儿童房的体验区,营造家居的购物环境,无论是色彩还是家具搭配都让人眼前一亮。让业主更直观的可以联想到自己的房子装修过后的样子。
体验经济的兴起,让涂料行业越来越强调对消费者的线下引导和亲身体验。消费需求也从过去单纯的追求产品品质成为了获得“更好”,包括更好的产品、更好的体验、更好的生活方式、更鲜明的品牌个性标签元素。
说到体验店,我们不得不提互联网电商,两者虽为线上线下不同运营模式,但在一定程度上两者息息相关。面对电商的巨大冲击,以及自2015年艺术涂料一反涂料市场低迷的常态呈现百家争鸣的景象,市场竞争持续加热,体验式服务逐渐成为涂料实体店的制胜“法宝”,各大涂料企业纷纷增开涂料体验店。
事实上,近两年涂料在电商上发展并不如意,除了一些大品牌已经起来,大部分涂料企业,要么已经退出,要么未曾踏足电商领域。
在电商市场,目前为止仍没有出现破亿的涂料品牌。一些涂料商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线上流量资源。即便如立邦、多乐士这样大品牌也没能“玩开”,从2011年开始参加“双十一”以卖产品为主转变为如今卖刷新服务,都未突破对流量的极度渴望,而这也正是涂料行业需要深思的问题。
在尚未成熟的涂料电商领域,欺骗与被欺骗时刻上演,消费者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他们往往不愿意通过电商方式购买涂料产品,这也导致了涂料电商刚刚起步就可能扼杀于摇篮里的局面。
随着网络零售逐渐成长为零售业增长的主要动力,进而催生了新型商业模式的产生和落地,尤其是“新零售”和“体验店”渐成趋势,越来越多的门店抓住机遇通过改革和升级打造体验店。作为线下流量的强大入口,体验店也被涂料行业视为“新零售”的新价值挖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