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秦始皇太优秀了,负面形象都是西汉人丑化的

千百年来,众人心中都有这样的疑问:秦始皇帝陵到底修了多少年?秦始皇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日前,我们在搜集已故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原院长段清波的资料时,发现他曾作为秦始皇陵考古队长,生前在多个场合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秦始皇帝。

秦始皇的形象从古到今没有太大变化,从秦始皇那个时代开始,《战国策》以及战国晚期一些著名的学者对秦始皇的评价,给我们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即秦始皇是私生子,长相奇特、极凶,声音沙哑,马面,性格暴戾、反复无常,根本没有规律可言。

在统一的过程中,秦始皇的形象在他的对手的范围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统一以后,我们也知道秦帝国很快就灭亡了。在西汉初年,人们对秦始皇的形象又有了新的加工,比如秦始皇在晚年大兴土木,后来为了求仙,提出“吾慕真人”,不愿意让任何人包括他的丞相、大臣正常地见到他,在各个宫殿秘密地潜行等等,这些事都塑造了秦始皇是个反复无常的人的形象。

2000年来,秦始皇已经不是个人的一个概念,他是一种文化的概念,这个文化的概念是什么?秦始皇是一个暴君,是一个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人。后来历代但凡有人要对当时的圣上谏言献策,定会拉出秦始皇说事,比方说他修长城,修阿房宫,修秦始皇陵,修驰道,开发五岭,都是被诟病的具体案例,但是我们不知道,其实这些案例都是在秦始皇的后五年干的。

秦始皇13岁继位为秦王,39岁统一中国,50岁去世,在13岁继位到39岁统一中国这段时间内,没有看到他所做的能够让我们批判的事情,而且从39岁统一到大概45岁之间,他的所作所为也是正常的,而刚才我们所说的大兴土木等事件,全部集中在他临死前的后5年,包括修秦始皇陵、长城、阿房宫、弛道,以及开发岭南。

那么真实的秦始皇是什么样的人?通过对秦始皇陵的考古以及对相关文献的理解,可以做出这么一个判断。首先秦始皇是一个特别勤政的人,文献上记载,说秦始皇在工作的时候,每天要读一担书,即一担各地向他报写的报告,一担竹简重120斤,合下来是30公斤。有历史学家计算过,按照正常的书写规范格式,大概是20万字。

这仅仅是他每天阅读20万字,他还要对这些各地上报的奏章做出批示、研究并作出决策,说明他的工作量很大,而且秦始皇每天不读完不睡觉。

不仅如此,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天下巡幸了五次。所以说,秦始皇应该算是比较勤政的一个帝王。

这么多年来,我们通过考古的发掘,尤其是1974年发掘兵马俑后,似乎更加印证或者佐证了历史文献对秦朝、对秦始皇的认识,那是军事性的时代,那是一个暴君。

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后来我们发现,其实秦始皇的形象在西汉初年被人们所妖魔化。这种妖魔化不是只有汉朝人这么做,而是中国的历朝各代都会做的一件事情,我把它称之为“末代之王”现象。仔细看历朝各代的最后一个皇帝,他们的形象是一样的,从夏桀、商纣王、周幽王、秦始皇、秦二世、王莽、曹操乃至于隋炀帝等,每一个朝代最后一个帝王的形象都是暴戾、不讲信用、不信功臣,亲小人、远君子,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严刑峻法等,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按照过去文献的记载,秦始皇陵前后修建了将近40年,在《史记》里司马迁说,“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意思是秦始皇13岁当秦王就开始修建他的陵墓。

按照这个文献的记载,我们可以合理地理解,秦始皇陵在秦始皇时期就修建了将近37年。他13岁即位,37年后死去,他的儿子把他下葬之后又修建了将近2年时间。这样一算,秦始皇陵前后修建时间将近40年。但是我们现在通过在秦始皇陵园内外的考古发掘表明,这是一个短期的行为。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在秦始皇帝陵园发现一个修陵者的墓地,修陵人墓地的石鼓上盖有瓦,瓦上刻有文字,文字写明死者的姓名、籍贯,这些籍贯除了在秦国本土范围以外,还有来自于山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而位于山东半岛的齐国是统一那一年,是秦始皇26年才灭掉的,所以当时来自齐国、江苏、浙江的工匠都来修建秦始皇陵,这一定是统一以后才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包括我们在秦始皇帝陵园发现的瓦上的戳记,戳记上显示的是官府机构的名称,这些机构的名称也显示出这是帝国时期,而不是秦国时期。

这个现象也可以从文献上得到证明。一本名叫《汉旧仪》的古籍上记载了一件事,说李斯以丞相的身份负责建造陵墓,在建造陵墓的过程中,“已深已极,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天状”。这是什么意思?即李斯以丞相身份负责秦始皇帝陵园的建设,向下挖的时候挖不动了,向秦始皇请示怎么办?秦始皇说“旁行三百丈乃至”。

李斯当丞相应该是33年左右,而秦始皇是37年去世的。从以上的文献也能看出来,整个秦始皇帝陵的主体工程,包括陵墓本身、大量的陪葬坑、陵园以及陵园地面上的建筑,这些都是李斯当丞相之后的所作所为,而这个时候大概就是秦始皇死之前的五年时间。从某种程度上说,秦始皇陵其实修建不到十年。

上世纪80年代和本世纪初,我们对秦始皇陵的墓室进行过两次科学的探测。因为司马迁在《史记》里说,秦始皇陵的地宫是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达到了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这么一种设计。

那是不是如此呢?秦始皇陵里是不是有水银呢?

经探测,秦始皇陵地宫里确实存在大量的水银,并且这些水银和陵墓的封土是完全一致的。这说明水银不是土壤本身所携带的,而是从地宫里挥发出来的。

很多人认为秦始皇在地宫里放水银,一是为了长生不老,防止尸体腐烂,二是为了防止盗墓。还有人夸张地说,也许有朝一日把秦始皇陵发掘了,秦始皇还安然无恙地躺在地宫里。其实这都是拍脑袋的说法,在秦始皇的时代,人们根本不知道水银有这些用途。当时,水银除了用于鎏金鎏银之外,就是一种治癣的中药原料。

水银的剧毒和防腐功能,是在后世才被逐渐认识的。当时秦始皇在地宫里放水银,其实只有一个功能:以水银为江河大海。

去参观过兵马俑的人都知道,秦始皇陵最著名的就是陪葬坑,目前发现的陪葬坑有200多座。

这些陪葬坑,如果里面出现兵马俑就是兵马俑坑,出现马和车就是马厩坑。我在那里工作的时候就想:这么多坑是干什么用的呢?过去我们认为秦始皇比较贪婪,他要把生前所拥有的一切都带到地下。

后来我们发现,这些陪葬坑可能是秦始皇想让后人知道,秦始皇和他之前的中国古代帝王是完全不同的。这一个个的陪葬坑,象征着一个个的中央政权下属机构,这个中央政权就是皇帝专治下的中央集权郡县制。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墓室,就相当于一间卧室。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就是把一个秦国的版图放到墓室里去,放到卧室里去。

秦始皇从他39岁统一中国到50岁去世,这十多年里干了太多的事情。我们所熟知的事情包括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辙等等,这些都是基础性的工作,但其实最重要的是建立社会治理体系。秦始皇生前对这套政治体制充满了无限信心,所以他死后到了地下,也想让帝国的江山从始皇帝一直传下去,传至千秋万代。

从秦始皇之后,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漫长时间。时至今日,它依然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

正因为秦始皇功过显著,所以后世对其褒贬不一,整体是褒少贬多,誉之者称赞他为“千古一帝”,毁之者便称其为“残暴昏君”。

但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还是考古。大量的文物资料证明,秦始皇其实是一个雄才大略、很有理想的君王,构想了“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统一帝国。

总而言之,秦始皇不能只认为他是个暴君,实际上他是一个有作为、非常勤政的皇帝,他以及他的团队制定的中央集权的体制,改变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程,影响了一个区域社会2000年的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