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不止解热镇痛,还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前提是服用正确
相信几乎每个人都听过阿司匹林,这是一种解热镇痛药,能缓解轻度或中度疼痛,常应用于辅助治疗痛经、肌肉酸痛、牙齿疼痛、神经痛和头痛,同时也用于发热疾病退热如感冒和流感,辅助治疗风湿痛。
20多年前,人们发现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生成。一些老年人听说阿司匹林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自行去药店购买大量阿司匹林服用,认为这样能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但也有一部分人在一定的疑问,明明阿司匹林是解热镇痛药,为什么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
阿司匹林是什么?
阿司匹林是从1899年开始问世的,它对于各种发热、疼痛有着极佳的效果,所以提到阿司匹林,大家就会想到“解热镇痛药”,然而它的功效并不止于此。
1、减少心血管病突发死亡
研究表明,在发生心梗后,及时服用150毫克以上的阿司匹林,死亡率可降低23%;而在脑梗塞的48小时内,口服150-325毫克,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都有明显的减少。
2、预防老年痴呆和某些癌症
大脑中炎症是促进老年痴呆症发生的主要诱因,按时按量服用阿司匹林能对抗炎症,降低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长时间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也能防治多种癌症,特别是胃癌、食道癌和结直肠癌。肠息肉患者正确服用阿司匹林能降低息肉癌变几率。
3、降血压
研究表明,睡觉前用150mg阿司匹林,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降低4.8和7.8毫汞柱。
当然,阿司匹林毕竟还是药物,它同样拥有副作用,最为常见的是恶心、呕吐胃不适等消化道问题,而且长期服用还可能出其他的问题,所以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而不是随意滥用。
为何阿司匹林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急性心梗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和致死的主要诱因,特别是脑梗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其发生原因跟血栓生成有关。血管内皮受到损伤后如斑块溃疡、破裂或炎症等,可激活血小板凝血机制,促进血管内血栓生成。被激活的血小板会释放大量血栓素以及二磷酸腺苷,这两种物质可诱导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生成。
阿司匹林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血栓素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生成,从而预防心脑血管意外。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是不可逆的,使得血小板失去凝血功能,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而这也是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的,阿司匹林确实可减少心肌梗死、中风等病人的复发风险,约为15-50%;在07年,美国进行过一项评估,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的预防疾病作用,在不同年龄的男女效果存在差异,在≥40的男性和≥50女性中更有效。
甚至欧洲多个国家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指南,都把阿司匹林列为基础用药。
阿司匹林剂量该服用多大呢?
一般服用5毫克阿司匹林就能起到抗血小板凝聚作用,达到100毫克能全面抑制血小板,超过325毫克可增加出血风险。对大多数患者来说,一天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40~300毫克就能防止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生成。
不过目前为止,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最好的剂量是每天75~150毫克,每天最小剂量不能小于75毫克。
而阿司匹林的持续时间是很长的,所以每天1次即可,而且最好是餐后服用,这样可以减轻胃部的不舒服,如果仍出现胃部不适的情况,可用肠溶阿司匹林来代替。
服用阿司匹林的误区有哪些?
1、自行用药
没有经过专业医生评估,自行服用阿司匹林,因为脑卒中和心脏病是由很多原因诱发的,而且还存在未知原因,所以需要通过医生评估后方能决定能否吃阿司匹林,擅自服用的话可能会增加患脑卒中和心脏病风险。同时要谨记不能随意更换用药剂量,也不能突然停药。
2、服用阿司匹林就能防病
阿司匹林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神通广大,也不是万能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服用阿司匹林,年龄超过70岁或不足40岁、有高出血风险、出血风险远远高于血栓风险的患者不能用吃药。若想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仅仅服用阿司匹林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温馨提示
虽然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重要功能,但也不能随意用药。阿司匹林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造成消化道溃疡或消化道出血,甚至会导致脑出血而威胁生命,所以不能随意服用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