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ACM Fellow放榜!北美45位学者入选 谢源、李向阳等七名华人上榜
美国时间2019年12月11日,ACM(美国计算机协会)公布了2019年当选的58名ACM Fellow,表彰他们在人工智能、云计算、打击网络犯罪、量子计算和无线网络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
其中,华人代表7人入选,分别是谢源、李向阳、宋晓东、陈熙霖、吕松武、周礼栋、陶大程。
在小脉星探2019年ACM Fellow预测名单中,除了李向阳、陶大程两位华人学者被命中外,还有Diana Marculescu、Prashant J. Shenoy、Tamara G. Kolda、Brad Calder四位学者也榜上有名。
此外,在不久前关于2019年IEEE Fellow的预测名单中,小脉星探也命中了八位学者。
恭喜他们!
(小脉星探传送门:https://star.aminer.cn/)
北美学者占绝对优势
ACM是全世界计算机领域影响力最大的专业学术组织。ACM Fellow设立于1993年,用于表彰在计算机领域有“杰出贡献”的领先者。
截止2018年,全球共有1163位学者当选ACM Fellow,而毕业于大陆高校的ACM Fellow有36名。
2019年ACM Fellow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埃及、法国、德国、以色列、意大利、瑞士和美国的大学、公司和研究中心,凸显了ACM在全球的影响力。
此次入选的58位学者,主要来自北美地区,共45位,占比78%;8人来自欧洲;还有2人来自亚洲,他们是中国大陆的李向阳与陈熙霖;2人来自亚太地区,分别是蒙纳士大学的Philip Cohen与悉尼大学的陶大程;1人来自中东地区。
2019年ACM Fellow的贡献涵盖了计算机领域里的人工智能、云计算、计算机图形学、计算生物学、数据科学、安全和隐私、软件工程、量子计算和网络科学等众多子领域。
2019年ACM Fellow的成就为定义数字时代的技术奠定了基础,并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ACM Fellows作为一个精英团队,在该协会全球会员中所占比例不到1%。
ACM主席Cherri M. Pancake在宣布2019年ACM Fellows名单时说道:“计算技术对塑造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有直接或间接影响我们的技术都是无数个小时的协作和/或个人工作的结果,以及创造性的灵感,有时还需要承担风险。每年,我们都期待着邀请一些最杰出的人士加入我们的行列。ACM Fellow项目是我们整体认可的基石。在强调ACM Fellow的成就时,我们希望给予他们应有的荣誉,同时也让公众了解到计算机专业人士在各个领域的非凡工作。”
回顾过去几年来的入选情况,在2018年56名当选学者中,斯坦福大学李飞飞教授等6名华人入选,但无一大陆学者上榜。
而在2017年的54位ACM Fellow中,马毅、芮勇、杨强、张世富、翟成祥、张爱冬、Li Erran Li 等九位华人科学家当选,创下了华人一年入选ACM Fellow的最高纪录。
相比于两年前的情况,今年终于有两位在中国大陆任职的学者上榜,也是可喜可贺。
小脉星探命中六位学者
下面就来看看小脉星探命中的这些大咖都有谁?
李向阳
为物联网和移动系统的设计、分析和优化做出的贡献而入选。
李向阳,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执行院长。李向阳教授从事无线网络、移动计算、网络安全、社会网络等领域的研究超过 15 年。自1998年,共发表期刊论文 130 余篇,会议论文 200多篇。在 ACM MobiCom、ACM MobiHoc、ACM STOC、ACM Sensys、ACM SODA、USENIX NSDI、IEEE INFOCOM、IEEE ICDCS、 IEEE ICNP 等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 MobiCom 12 篇,MobiHoc 6 篇,STOC 1 篇,Infocom 40 余篇;获最佳论文提名 2 项(Mobicom 2005,Mobicom 2008),最佳论文奖 6 项。李向阳教授在多个国际顶级学术会议(MobiCom、MobiHoc、INFOCOM、STOC、ICDCS、AAIM、MASS 等)担任技术程序委员会主席、技术程序委员会委员、大会主席、专题讨论主持人等。
陶大程
对表示学习及其应用的贡献而入选。
陶大程是人工智能和信息科学领域国际知名学者、澳大利亚尤里卡(Eureka)奖获得者、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2018年5月22日,陶大程当选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陶大程,200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得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陶大程先后在中国香港理工大学计算机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分别担任助理教授,后到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担任教授,目前担任悉尼大学教授。
Diana Marculescu
为能源感知计算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做出贡献而入选。
Diana Marculescu目前是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的主任、教授。她于1998年获得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得计算机工程的博士学位,她曾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担任教授,兼学术事务部主任。她的研究方向包括可持续性计算以及用于可持续性或生命科学应用的计算。她所带领的EnyAC研究小组,一直致力于可持续性计算以及用于可持续性或生命科学应用程序计算的研究。
Prashant J. Shenoy
因在分布式系统的建模和设计做出的贡献而入选。
Prashant J. Shenoy于孟买印度理工学院获得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并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获得了计算机科学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他目前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兼副院长。他的研究兴趣主要在于分布式系统和网络,最近的研究重点是云计算和绿色计算。曾在诸多国际顶级会议上获得多个最佳论文奖,包括Sigmetrics Test of Time奖等。在数种期刊的编辑委员会任职,并曾担任过十几个ACM和IEEE会议的程序主席。他是IEEE和AAAS的研究员,也是ACM的杰出成员。
Tamara G. Kolda
因对张量分解算法的创新、对数据科学的贡献和社区的领导而入选。
Tamara G. Kolda现为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的杰出技术人员。领导了许多计算科学和数据分析的项目,涉及多线性代数和张量分解、图形模型和算法、数据挖掘和优化、非线性求解器、并行计算以及科学软件设计等主题。其作品被引用超过15000次。她曾获得多项荣誉,包括2003年美国总统科学家早期职业奖(PECASE),R&D100奖,以及国际顶级会议上的三项最佳论文奖。2011年成为美国计算机协会(ACM)的杰出科学家,2015年成为为工业与应用数学协会(SIAM)的会员。目前是SIAM董事会的当选成员,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数学科学与分析委员会的成员。
Bradley G Calder
因对云存储的贡献、处理器模拟和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反馈优化而入选。
Bradley G Calder目前任职于谷歌,2006-2014年间他曾在 Microsoft Azure Storage任职;之前他曾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副教授。
除了小脉星探预测中的两位华人学者外,还有以下五名华人学者入选2019 ACM Fellow。(先后顺序不代表排名)
谢源
为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实现和评估提供设计技术和工具的贡献而入选。
谢源是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教授,IEEE Fellow。他于1997 年获得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士学位,于1999年和2002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电机工程系硕士和博士学位。谢源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计算机系统结构、嵌入式系统设计等。
谢源教授于2002-2003年任职于IBM,于2003年加入宾州州立大学,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2014年加入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任电机系教授、可扩展高能效体系结构实验室主任(Scalable Energy-efficient Architecture Lab, SEAL)。
谢源教授目前担任IEEE TVLSI, IEEE TCAD, IEEE D&T, ACM JETC, IET CDT等期刊的Associate Editor。他所获奖项包括NSF CAREER award,the SRC Inventor RecognitionAward,IBM Faculty Award,ASP-DAC 2008Best Paper Award,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等。由于在三维集成电路和体系结构上的突出贡献,他于2015年被评为IEEE Fellow。
宋晓东
因对安全和隐私的贡献而入选。
宋晓东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教授,Oasis Labs创始人兼CEO,被媒体誉为“互联网安全教母”。她的研究方向包括深度学习、计算机和网络安全、区块链等。曾获麦克阿瑟奖 (MacArthur Fellowship),古根海姆奖(GuggenheimFellowship),斯隆研究奖 (Alfred P. 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奖 (TR-35 Award)等;是计算机安全领域中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学者(AMiner Award)。
周礼栋
为值得信赖的分布式计算和中国的系统研究和教育做出贡献而入选。
周礼栋博士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微软杰出首席科学家(Distinguished Scientist of Microsoft),主要从事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存储系统、无线通讯和网络,以及系统安全和可靠性方面的研究。周礼栋博士于2002年加入微软公司,曾任职微软硅谷研究院研究员、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微软雷德蒙研究院系统研究组首席研究员。他的研究一直推动着可靠及可扩展的分布式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进步,为在线云服务提供支持,与此同时,他还对实时部署的大规模服务做出了重要的技术贡献。多年来,周礼栋博士在设计和开发大规模分布式系统方面扮演了重要的技术角色,这些系统支持着微软从搜索引擎、大数据基础设施、云可靠性和可用性到AI基础设施的主要服务。
陈熙霖
因对面部和手语识别及多媒体系统的贡献而入选。
陈熙霖博士,研究员,IEEE Fellow, IAPR Fellow, 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并获终期评估优秀,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多媒体技术以及多模式人机接口。先后主持多项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973计划课题等项目的研究。曾任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的Associate Editor,目前是IEEE Trans. on Multimedia和Journa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Image Representation的Associate Editor、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领域编委、计算机学报副主编、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副主编,担任过FG2013 / FG 2018 General Chair以及CVPR 2017 / CVPR 2019, ICCV 2019等的Area Chair。
吕松武
帮助创建一个更有弹性和性能的蜂窝网络而入选。
吕松武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系教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网络、传感器网络、移动系统、普及计算、互联网与无线网络安全等。1990年毕业于中科大,随后在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 (UIUC)攻读硕士、博士,并担任助理研究员至1999年,随后加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2019 ACM Fellow全部入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