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风采】——于艳华诗选
于艳华简介
于艳华,女,194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祖籍山东省蓬莱市。大学毕业,中学高级数学教师。先后在韩城市象山中学、韩城矿务局中学任教,担任过建安处学校校长。现任世界文协副主席兼吉春文学院副院长等社会职务。退休后,集中从事诗歌、散文创作,出版《四叶草》诗集,又准备出版《散文集》。诗歌曾发表于全国、省市、企业等报刊。
千古绝唱
柏拉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
触目皆情致的韩城
皆古意绚烂的小北京
司马迁的《史记》最著名
可以用“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司马迁为世界名人当之无愧
一个人身上最体面的是思想
不是高官厚禄
不是显赫名望
回首三千年过去了
那些功名富贵已成烟云
一部《史记》名垂千古
给韩城带来实实在在的名声
这就是文化
这就是故事
一个拥有司马迁的城市
不光只满足是中国的著名城市
要成为国际著名的大都会
韩城的底气
源于是司马故里
司马迁的后人
吉司马又補叙二千一百年
可谓前扑后继
上下五千年的《史记》《续史记》
给中国及世界留下千古绝唱
《史记》的思想
在韩城,中国,世界
放着万丈金光
超一流的民族文化
向世界传播
其民族文化征战世界
那感觉就是中国
在宣传她的文化底蕴
证明她的古老和强大
当我的情感卷入了她的情怀
我的心中
便有了一份幸福
快乐的期待
读书
在我的记忆中
可爱的鲁迅最爱读书
鲁迅小的时候
在学校第一学期取得好成绩
受到学校佳奖
奖励他一枚金质奖章
到南京把奖金换成了几本书
并买了一串辣椒
夜深人睏时
摘下一支辣椒
放进咀里
嚼得额头冒汗
睡意顿消
他用这种办法
驱寒坚持读书
心无旁骛克苦读书
成了中国的文学巨匠
在延安毛泽东主席
通宵达旦读鲁迅的书
还将《鲁迅全集》
随身带到中南海
是晚年的手边书
他说:“鲁迅是中国第一个
圣人,中国圣人不是孔子,
也不是我,我算是贤人,是
圣人的学生。”
鲁迅的身高不足一米六
却是帅酷的一代男神
一米八的萧伯纳
赞美他好看
他告诉萧伯纳:“等到我老了,会更好看。”
今天的中国
有百分之九十九的
注册作家
渴望获得鲁迅文学奖
鲜花的芬芳
大自然的美妙
都是那么短暂
唯有书香永驻
闻一多读书成瘾
一看书就醉
华罗庚猜书
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
侯宝林抄书
高尔基救书
苏东坡他的读书方法
其中有一种是“各个击破”
范仲淹是苦读
立下造福天下的志向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马克思一生
克服各种困难
坚持阅读和科研
这些名人读书的共同点
心怀伟大理想
把受苦受难
当作一种快乐
把苦尽甘来
当成一种享受
把各种磨难
当成自己的财富
年长日久
把成败藏在心里
积累了非凡的才能
在我们民族的史册上
因此有了闪光的星
读书写作
就是我们所说的心路
就是
像鲁迅,闻一多,范仲淹,…
千古豪杰走出的路
曾经的那样艰难摸排
我们如今
站在巨人的肩上
眼前是没有沟壑只有坦途
坚实而沉着地迈着步子
从内心多一份感恩
我感谢所有的开路人
引路人
仙人指路
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把意境里的万纵高贵
凝成文字
把人世间的高贵品质
传承下来
让后人继承和发扬
我小的时候
如饥似渴地看书
现在到了古稀之年
总感觉还有很多书没有读完
我在努力
我知道高耸的
珠穆拉玛峰
我攀爬不上去
我们的文学前辈
如珠峰一样
可望不可及
当我满怀感念的心情
走进远古
借着原野里的
清风细雨
借着大师们的故事
如明镜一样
看到了刻骨铭心的学霸
借着日月的光辉
欣赏着那广袤的天空
星光闪烁
我去品读
每一起远征的故事
思考着
历代帝国的崛起
感叹着
每一段英雄的血泪
吟咏着
每一位骚人的绝句
我站在脚下的
每一寸士地
都是生长着的
五千年的文明沃土
我深深地懂得
我周围的亲朋好友
都是转千山
涉万水得来的相遇
我怀着感恩的心
我含着热泪
我喜欢
我爱着
我的这一片土地
鲁迅先生,闻一多先生…
等众多闪闪发光的明星
我时常对着星空仰望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他们像珠峰一样
让我敬仰
在书的大千世界里
有比钞票更值钱的宝藏
有比爱更加真切的爱
有比生命更加宝贵的情
我渴望通过“书籍”
这座桥梁与
智者交流
打开世界文明之窗
让世界打开
友善宽容的大门
让世界充满爱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里
像饥饿的人
扑到面包上一样
腹内有书气自华
我手捧心仪的书走天涯
读书
确实是人生一件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