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遂:旧时明月照伊人——戏曲古籍里的中秋之夜

又到一年月圆中秋

桂花飘香,车程满满

戏曲古籍里的中秋之夜

邀你一起来品味

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和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被公认为十七世纪中西戏剧史上并峙的双峰,其代表作《牡丹亭还魂记》更是家喻户晓的戏曲作品,标志着明代传奇发展的最高峰。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得偿所愿,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牡丹亭还魂记二卷,(明)汤显祖撰,明万历刻本,四册

【集贤宾】(旦)海天悠、问冰蟾何处涌?玉杵秋空,凭谁窃药把嫦娥奉?甚西风吹梦无踪!人去难逢,须不是神挑鬼弄。在眉峰,心坎里别是一般疼痛。(旦闷介)

其第二十出《闹殇》所描述的中秋之夜正是全剧浪漫高潮的起点。这一夜不能赏月,还下着雨,从春天以来就害相思病的杜丽娘在中秋之夜病势转沉,竟香消玉殒。杜丽娘肉身在中秋之夜的暂时告别,却是她与柳梦梅浪漫的双向奔赴的开始。

明万历刻本《牡丹亭还魂记》第三十五出《回生》插图

重庆图书馆的古籍收藏中有多种版本的《牡丹亭》,其中最为珍贵的是明万历刻本。汤显祖一生主要生活于万历时期,《牡丹亭》也创作于此时期,这部万历刻本可以说是最接近于《牡丹亭》成书早期的版本。且书中配有多幅插图,穿插于美妙的唱词之中,更显美轮美奂。

右为明万历刻本《牡丹亭还魂记》第十出《惊梦》插图,左为清乾隆五十年(1785)冰丝馆刻本《玉茗堂还魂记》对其的翻刻。

此外,清乾隆五十年(1785)冰丝馆刻本《玉茗堂还魂记》也十分精美,全书以白棉纸精印,莹洁疏朗,其中数十幅精美的插图正是翻刻自明万历刻本,体现了《牡丹亭》这一经典文献在传承过程中的独特价值。

《牡丹亭》还被收录于明代著名藏书家、出版家毛晋编选的传奇选本《六十种曲》中。《六十种曲》有多部作品描写了中秋节。

绣刻演剧六十种曲一百二十卷,(明)毛晋编,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一百二十册

被誉为“传奇之祖”的《琵琶记》,叙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蔡伯喈与赵五娘结婚后进京赴试,一举及第,登上状元,官拜议郎。不料牛丞相奉旨招伯喈为婿,伯喈只得与牛小姐成婚。

【念奴娇序】〔贴〕长空万里,见婵娟可爱,全无一点纤凝。十二栏杆光满处,凉浸珠箔银屏。偏称,身在瑶台,笑斟玉斝,人生几见此佳景?〔合〕惟愿取,年年此夜,人月双清。

【前腔】〔生〕孤影,南枝乍冷,见乌鹊缥缈惊飞,栖止不定。万点苍山,何处是修竹吾庐三径?追省,丹桂曾攀,嫦娥相爱,故人千里谩同情。〔合前〕

其第二十八出“中秋望月”记叙中秋之夜,蔡伯喈与牛氏在花园中赏月。在牛小姐看来是“全无一点纤凝。十二栏杆光满处,凉浸珠箔银屏”的月亮,蔡伯喈却见月伤心,把它看作是引起“孤影,南枝乍冷,见乌鹊缥缈惊飞,栖止不定”的原因。

明人屠隆《彩毫记》第十五出《游玩月宫》是著名的中秋节节令戏,它描写了唐明皇游月宫的故事。

【步步娇】〔小旦〕琼楼玉宇光笼罩,顷刻飞身到星河,逼绛霄。(远远望见大殿金书署“广寒清虚之府”)殿署清虚,金书朗耀,尘念霎时消,双眸闪烁神魂掉。〔生〕你看桂树之下有素衣仙女数人,乘白鸾歌舞。〔外〕这是嫦娥仙子的侍女。

唐明皇游月宫的故事在唐代已盛传。《彩毫记》中写唐明皇厌倦了人间的中秋之夜,想观看天上的中秋之夜。于是,让叶法善真人带他、杨贵妃、翰林供奉李白同游月宫。他们在月宫里看到广寒清虚的殿府、桂树、嫦娥仙子的侍女。听到了侍女们唱的霓裳羽衣之曲。这些场景的描写使得这一出更加迷人,充满神话色彩,显得生动有趣,丰富了作品的审美趣味。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这个中秋

让我们相约古籍

一起聊文化、赏圆月!

文献提供:

朱遂,文学博士,重庆图书馆特藏文献中心馆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