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为丘脑性痴呆的多发性硬脑膜动静脉瘘并直窦血栓形成1例报道

患者,男,65岁,因“发作性头晕、视物旋转伴记忆力下降1月余”于2017年7月12日入院。

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视物旋转,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肢体乏力,休息约6min后缓解,此后出现记忆力明显下降,于5月25日在外院行头部CT示,双侧丘脑异常信号。予以拜阿司匹林治疗后,患者头晕视物旋转未再发作,但记忆力下降无改善,故来我院,起病以来一般情况可,体重无减轻。

既往史:高血压病7年,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可;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传染病史;无药物过敏及中毒;吸烟史20年,每天1包;偶饮酒。

查体:T:36.4℃,P:70次/min,R:20次/min,BP:139/92mmHg。MMSE评分16/30。心肺腹部查体无异常。神经系统体查:神志清楚,言语流利;计算力、记忆力下降;理解力、定向力粗测正常;颅神经体查阴性;颈软无抵抗;四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感觉正常。Kernig征阴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6.7×109/L),N(85%),余正常。尿便常规正常。凝血功能正常。

血生化:肌酐(124μmol/L)、肝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心肌酶谱均正常;血清梅毒及HIV抗体均阴性;维生素B12及叶酸大致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相关抗体均阴性。

腰穿脑脊液压力:210mmH2O;脑脊液常规:无色清亮,潘氏试验弱阳性,细胞数0.01×109/L;脑脊液生化:蛋白(705mg/L)、糖(3.5mmol/L)、氯化物(129mmol/L)。

辅助检查: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伴不齐,偶发房早,短阵房速。

肺部CT:右侧肺中叶内侧段陈旧性病变。脑电图:边缘状态。心脏彩超:室间隔增厚,二三尖瓣少量反流。

腹部彩超:前列腺增生并钙化,余无异常。

头部MRI+增强+MRA:双侧丘脑可见长T1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境界尚清楚,增强示轻度强化,考虑胶质瘤可能;双侧顶枕叶多发留空血管影,与大脑大静脉相通,增强呈明显强化,双侧顶枕叶多发异常血管影,考虑静脉丛瘤;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桥脑可见多发斑点长T1长T2信号,考虑多发腔隙性脑梗死。

7月14日DSA:右侧颈内动脉造影见颈内动脉及分支均显影良好,静脉窦左侧侧窦、直窦未见显影;

右侧颈外动脉造影:枕动脉、颞浅动脉增粗,可见脑膜中动脉分支、咽升动脉、枕动脉分支与Galen静脉相通、且Galen静脉扩张形成静脉瘤,直窦未见显示,通过大脑上静脉向上矢状窦,基底静脉向蝶顶窦、大脑中浅静脉、岩上窦向横窦引流。

左侧颈总动脉造影:见颈总动脉动脉明显迂曲,颈内动脉造影无异常,颈外动脉系统见脑膜中动脉分支、咽升动脉、颞浅动脉分支与横窦、乙状窦相通。椎动脉造影示颅内各分支显影良好,直窦后半部显影。

诊断:多发性DAVF,直窦血栓形成,丘脑性痴呆,高血压病2级,肾功能异常,前列腺增生。

诊断明确后,告知病情复杂,可能需多次介入治疗,甚至外科手术治疗,但患者家属拒绝我院治疗,于7月19日转院。

电话随访至今,患者在外院行介入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稍改善。

图1:患者头部MRI表现

注:A:T1WI像显示双侧丘脑长T1信号;B:T2WI像显示双侧丘脑长T2信号;C:FLAIR像显示双侧丘脑高信号;D:DWI像显示双侧丘脑稍高信号;E:增强显示双侧丘脑轻度强化,双侧顶枕叶多发流空血管影,增强呈明显强化。

图2:患者DSA表现

注:A、B:右侧颈内动脉造影静脉窦期正侧位示左侧侧窦、直窦未见显影;C:右侧颈外动脉造影见枕动脉、颞浅动脉增粗,可见脑膜中动脉分支、咽升动脉、枕动脉分支(白色细箭头所示)与Galen静脉相通(白色粗箭头所示)、且Galen静脉扩张形成静脉瘤,直窦未见显示。D:左侧颈总动脉造影见脑膜中动脉分支、咽升动脉、颞浅动脉分支(白色细箭头所示)与横窦、乙状窦相通(白色粗箭头所示)。E:椎动脉造影静脉窦期示直窦后半部显影(白色粗箭头所示)。

讨论

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硬脑膜动脉与静脉窦或皮质静脉的直接异常交通,DAVF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畸形,病因可能与脑外伤、颅脑手术、感染、肿瘤、静脉窦血栓形成有关,但大多是特发性的。

在非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中,进行性认知能障碍是DAVF相对少见的症状,包括皮质性认知障碍和丘脑性认知障碍,其中双侧丘脑痴呆相对更少见,目前文献报道约20余例,基本都是个案报道。

2016年Holekamp等报道了4例DAVF致丘脑性痴呆,供血动脉多为脑膜中动脉、枕动脉分支,静脉引流均引流至Galen静脉,引起深静脉高压致双侧丘脑水肿进而出现进展性丘脑痴呆。其中3例伴直窦血栓形成,经介入栓塞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好转。

本例患者右侧DAVF的供血动脉及静脉引流至深静脉系统,直窦未见显示,与上述文献报道一致。而左侧DAVF的供血动脉为脑膜中动脉、咽升动脉、颞浅动脉分支,直接与横窦、乙状窦相通,属于多发性DAVF,其同时合并双侧丘脑性痴呆和直窦血栓形成,文献未见报道。

至于多发性DAVF形成的原因,目前不清,最近Guo等综述了所有发表的多发性DAVF病例资料,研究认为多发性DAVF罕见,约占DAVF的6%~9%,多发性DAVF分为同时发生的和异时发生的多发性DAVF两种,并提出了3种发病机制,

第一,多发性DAVF是由于同时多发的静脉窦血栓形成,致静脉高压,静脉回流受阻,动静脉短路开放,静脉病理性扩张,形成多发性DAVF;

第二,原先就存在有DAVF,DAVF致血液湍流引起血管壁损伤,促进静脉窦血栓的形成,从而致新的DAVF;

第三,血管源性因子的广泛表达,诱导多发性DAVF的形成。

结合本例DSA表现,多发性DAVF形成的原因推测可能是左侧DAVF引流至横窦,静脉窦血流逆流,静脉压升高,诱发直窦血栓形成,进而导致深静脉压升高,形成新的右侧DAVF,深静脉高压导致双侧丘脑水肿出现丘脑性痴呆。关于DAVF的治疗有经动脉或静脉栓塞治疗、微创手术切除治疗、放射治疗、联合治疗等多种方法,及时的治疗,大部分都能得到很好的效果。至于DAVF合并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综合所有个案报道,除了介入或手术治疗外,均未提及抗凝治疗。

本例患者虽未在我院治疗,但随访显示经外院介入治疗后症状有明显好转,仍未提及抗凝治疗。Guo等研究建议如果合并静脉窦血栓形成,可以考虑抗凝治疗。

总之,双侧丘脑性痴呆可能是DAVF罕见的症状之一,临床上双侧丘脑病变要考虑到少见的DAVF,及早诊治,大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