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单侧颅神经麻痹起病的吉兰-巴雷综合征2例

例1患者男,67岁,因“左侧眼睑闭合不紧、口角歪斜1周,右侧眼睑闭合不紧3天”于2014年2月14日入院。

入院前2周有腹泻病史,余无特殊。入院前1周家人发现患者口角歪斜、进食不便、讲话漏气,同时患者自感左眼闭合不紧;当地医院考虑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予对症治疗,疗效一般。2月12日再发右侧眼睑闭合不紧,无肢体麻木无力。

入院查体:口齿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鼻唇沟左侧变浅明显,双侧额纹稍浅,双眼闭合无力,伸舌居中;四肢肌力Ⅴ级,双侧膝反射(++),浅感觉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

头颅MRI:脱髓鞘改变;

腰穿脑脊液生化:蛋白634mg/L(参考值150~450mg/L),常规:白细胞6/ul(参考值0~10/ul);

肌电图检查因患者拒绝未完善

患者因经济原因,予地塞米松针剂5mg,每日1次,辅以营养神经等治疗;4天后病情无变化,改用丙种球蛋白针剂20g,每日1次,继续治疗5天。经住院治疗9天,患者双侧面瘫症状明显好转。

例2患者女,30岁,因“左侧眼睑下垂6天”于2015年6月14日入院。

既往体健,入院前6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眼睑下垂,无头痛,无肢体麻木无力及晨轻暮重持续存在。

入院查体:口齿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左侧眼球内收、向上、向下活动受限;鼻唇沟无变浅,伸舌居中,左侧眼裂5mm;四肢肌力Ⅴ级,双侧腱反射(++),浅感觉正常。

入院第2天出现四肢轻度无力感。

查体:新增双上肢Ⅳ+级,双下肢Ⅴ-级,四肢腱反射(+),余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

入院第3天新出现手指麻木,查体新发现双上肢远端痛觉减退。头颅MRI及头颅CT血管造影(CTA)未见明显异常;

腰穿脑脊液生化:蛋白1005mg/L,常规:白细胞1/ul;

肌电图:提示周围神经损害及F波延长。

治疗予丙种球蛋白针剂20g,每日1次,连用5天;联合地塞米松针剂7mg,每日1次,连用6天。出院时患者左侧眼球活动受限好转,双手指麻木基本恢复。

经典型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存在肢体对称性无力)中,合并颅神经麻痹较常见且一般为双侧对称,累及的颅神经最常见于面神经。50%的经典型吉兰-巴雷综合征会出现面部及口咽部肌肉麻痹,且可能为起始症状,但单侧颅神经麻痹起病的吉兰-巴雷综合征少见。

本文例1以单侧面神经麻痹起病,发病前有消化道感染症状,左侧面部首发,间隔5天后右侧也发病。

例2以单侧动眼神经麻痹起病,病程中陆续出现肢体无力麻木。从病程动态变化看出,单侧颅神经麻痹起病的吉兰-巴雷综合征可演变为吉兰-巴雷综合征脑神经型和过渡为经典型吉兰-巴雷综合征。但疾病早期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诊断时需拓宽诊断范围、完善相关检查,缩小范围后确诊。

本文例1易与脑干梗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等混淆,例2易与重症肌无力、脑干梗死、大脑后动脉瘤混淆。本文例1起病前有消化道感染病史,存在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头颅MRI排除脑干病变,既往无糖尿病史,考虑为吉兰-巴雷综合征。

例2也存在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头颅MRI排除脑干病变、头颅CTA排除大脑后动脉瘤,肌电图有周围神经损害及F波延长特点,均支持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断。

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治疗仍推荐血浆置换或静脉丙种球蛋白,荟萃分析表明静脉丙种球蛋白疗效和血浆置换相当。同时治疗过程需密切关注患者呼吸情况,严重者累及呼吸肌麻痹时可危及生命,需要呼吸机辅助支持治疗。

本组2例均未出现呼吸肌麻痹,治疗均予丙种球蛋白标准疗法为主,取得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