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伴SSA抗体阳性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患者病例报告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由感染所致的脊髓灰质或(和)白质的炎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因为免疫紊乱致使正常细胞及组织受损,发生器质病变或(和)功能损害。根据受损组织的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但值得一提是,自身抗体的存在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并非两个等同的概念,自身抗体可以存在于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正常人,特别是老年人。有时,受损或抗原性发生变化的组织可激发自身抗体的产生,如心肌缺血时,坏死的心肌可导致抗心肌自身抗体形成,但此抗体并无致病作用,是一种继发性免疫反应。

既然如此,那么脊髓炎也可能存在免疫学病因。国内多见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横贯性脊髓炎,此篇文章所阐述的是一例伴有SSA抗体阳性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病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6岁,主因“面颊红斑30年,双下肢疼痛、活动障碍1周”于2017-09-28轮椅入院。患者30年前至今可见颜面部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不伴畏光、脱发、口腔溃疡,不伴关节疼痛,不伴雷诺现象,不伴眼干、口干。

4年前患者查C3、尿沉渣正常,ENASSA3+,ANA1:40+,诊断为“红斑狼疮”,予口服羟氯喹等对症治疗,2年前再次复诊查SSA3+,ANA1:320+,考虑“重叠综合征(SLE+皮肌炎)”,开始口服泼尼松治疗。

1周前突起双下肢疼痛、麻木,进行性加重,出现活动障碍并痛温觉感知障碍,甚至大小便排出困难、失禁,伴一过性发热,体温最高38.5℃。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双膝以下痛温觉、粗触觉减退,双膝反射、跟腱反射及病理征均未引出,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正常。

实验室检查:ANA1:160(+)核颗粒型;抗SSA抗体(3+),而血和脑脊液AQP4抗体(针对视神经脊髓炎)、血ANCA、RF、抗dsDNA、抗Sm、抗SSB、抗磷脂抗体、C3、尿沉渣均(-)。

脑脊液检查:细胞总数升高(220×106,其中白细胞数190×106,多核0.6),以多核为主。

MRI(颈椎+胸椎+腰椎)平扫+增强:脊髓圆锥处信号不均匀,提示病变。

前期,在甲泼尼龙40-200mg不等剂量静滴治疗,及予免疫球蛋白、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辅以抗感染、抗病毒、抑酸、护胃、补钙、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控制血压、白蛋白培补及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下,患者脑脊液细胞总数(90×106,白细胞数50×106,多核0.7)有下降,但肌力未见改善。

后期,再次予一轮免疫球蛋白(20g静滴,连用3d),环磷酰胺(400mg静滴),甲氨蝶呤+地塞米松(鞘内注射),并增大甲泼尼龙剂量甲泼尼龙(500mg静滴,连用3d)行冲击治疗,期间因患者软组织感染,未能继续甲泼尼龙500mg第二次冲击治疗,右下肢能向下做抗阻力动作,且复查脑脊液细胞总数较前明显下降(0×106,白细胞数0×106),核磁示L1上缘、L3-S3层面椎管内、左侧竖脊肌及左侧臀肌区、腹膜后多发病灶及周围软组织水肿,性质待定,炎性病变可能,L4/5终板炎,至此患者转入康复科继续治疗。

2病案分析

患者在发病初期,临床表现支持脊髓炎,但当时的核磁影像学表现并非典型。且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不排除合并细菌或病毒感染的可能性,然而,经过足疗程抗细菌、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病情仍未见改善,而后复查核磁提示脊髓炎性病变。由此可见,动态进行检查追踪非常重要。

同时需认识到,脊髓炎可以是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据报道,这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抗磷脂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硬皮病、强直性脊柱炎、贝切特病、结节病。临床可积极创造条件查因,该患者在检查尚可积极完善眼科检查、唇腺活检、神经肌电图等。该患者确存在自身抗体阳性,但缺乏结缔组织疾病其他相关症状。

脊髓炎一般非反复发作性,但尚不能排除复发的可能性,并且已经有文献报道抗体及复发性脊髓炎之间的相关性。一项研究表明,伴有抗SSA阳性的脊髓炎患者对于激素治疗的反应性尚可。并且在2012年的一篇病例报告中,两例伴有抗SSA阳性脊髓炎患者对于大剂量激素(1g/d,静滴,连用3d)联合环磷酰胺(500mg静注)的治疗反应性良好。

本篇报道中,可见在激素剂量加大的情况下,治疗渐有成效。综上,在伴有自身抗体阳性,比如抗SSA阳性的脊髓炎患者中,使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是具有保护性的措施,即便疾病恢复,仍需动态监测患者自身抗体的变化。

对该类患者,一方面尽快创造条件行详尽检查以期明确诊断,另一方面,可尝试早期经验性给予大剂量激素冲击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避免疾病进展,同时,由于此种治疗周期较长,可配合康复治疗进行,并进行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