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境建筑:批判的历史和地景的尽致呈现

#建筑评论家Michael Webb

对话时境建筑事务所合伙人张继元&卜骁骏
Michael Webb
资深建筑评论家
卜骁骏于北京清华大学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小他一岁的张继元则在纽约库伯联盟建筑学院完成本科学业,期间师从约翰·海杜克(John Hejduk)并深受其影响。
卜、张二人相识于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GSD),之后决定成立他们共同的工作室——时境建筑(Atelier Alter Architects),最初以纽约为基地,2009年拓展至北京。
创业之前,卜曾就职于建筑事务所标准营造(Standard Architecture)和SOM,而张加入了雷蒙·亚伯拉罕(Raimund Abraham)的建筑事务所,这位特立独行的奥地利建筑师“教会了我们独立”,张说。
张继元 / 卜骁骏

Michael Webb

请问你们最初对事务所抱有何种愿景,彼此的兴趣又是怎样互补的?

卜骁骏:

我们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创办了公司。那个时候我们鲜被人知,但尽力保持批判性和与众不同;远离所谓的主流。而要做到这些,你必须非常坚决。

张继元:

在当时,建筑对于我们来说就像宗教一样。保持独立,意味着要有独立的思想。我们通过自己的工作室,去自由表达和探索一种独特的建筑语言,它遵循中文的语汇,源于我们对本土而非西方文化的批判性分析,包括在地建筑、绘画、景观等。对这些过去的遗存进行提炼。

卜骁骏:

不同才华的组合,比单个人的大脑要强大得多。我们认识到,形态与形态背后的哲学,有着同等的重要性。

©Atelier Alter Architects

Michael Webb:

鉴于在中国尤其是北京,创意型建筑公司的数量与日俱增,类似你们这样的10人规模的工作室,是否仍然很难接到好的项目,包括在首都北京以及更遥远的地区比如厦门或云南?

张继元:

的确很不容易。我们一直在寻找合适的项目,合适的客户。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知名度更高了,所以这个过程变得相对容易一些。

卜骁骏:

我们没有太多设计竞赛的资源,所以大部分项目都是通过推荐而来的。我们对预算越来越有把控能力。

时境建筑设计项目获奖清单
©Atelier Alter Architects

Michael Webb :

能否谈一谈2015年完工的北京幼儿园项目,它在尺度和色彩运用上,与你们近期的作品有很大不同,在令人生畏的公寓塔楼森林中为孩子们创造了一片绿洲。这个项目很有趣,像是由孩子用玩具积木搭成的。

卜骁骏:
在中国,开发商提供这类配套设施以换取盈利性塔楼的建造权。这个项目的灵感来自我的德国老师,Sauerbruch Hutton Architects的作品。在北京城灰蒙色的环境中,它如此醒目;从语境中跳脱。这种超现实的特质,使得项目很受周边社区的欢迎。

BEIJING NO.12 KINDERGARTEN

北京十二中幼儿园

Michael Webb :

在你们的电子专著《语境与语汇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中,呈现了七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项目,其中除了一个项目以外,其他的都已建成。而每个项目似乎皆是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同时又大胆地背离自然并凸显而出。

《语境与语汇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

现代主义建筑先驱理查德·诺伊特拉(Richard Neutra)曾谈及“花园里的机器”——与土地和绿植的有机形态形成对比的一种棱角锐利的结构。你们是否认同此观点?
理查德·诺伊特拉 (Richard Neutra)
建筑师(1892-1970)

张继元:

我们一直都很专注于,建筑学是如何与自然产生联系并与重力对抗。当建筑与自然并置在一起,我们视建筑为体量而不只是形状。我们会着手研究建筑学与自然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建筑学能否给予城市空间以新的定义。我们不曾刻意将形式叠加在自然中,而是更关注自然与建筑的混合结构如何对重力作出回应。

Michael Webb :

另一个令我印象颇深之处是,文中的每一个项目都强化了场域感和场所之内的活动或物件。能否谈谈你们对表现主义建筑的兴趣?

张继元:

我们追求建筑的表现力,让项目的张力与内在力量外化。我们试图表达项目潜在的诉求,以形式、体量、动线或者建筑突破地表的方式来展现张力。

Michael Webb :

这些项目之中,有四个是博物馆,而博物馆项目在中国似乎成为一个新兴产业,近似于日本在1970-1980年代繁荣时期的情形。你们会否担忧,它们之中有许多是华而不实的,寥寥可数的展品在巨大的空间中显得相形见绌?

QUJING MUSEUM BUILT

曲靖历史博物馆

YINGLIANG STONE NATURE HISTORY MUSEUM

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

GUGGENHEIM HELSINKI MUSEUM

芬兰赫尔辛基古根海姆博物馆-竞赛方案

WASAW HISTORIC MUSEUM, POLAND

波兰华沙历史博物馆-竞赛

张继元: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产业在中国蓬勃发展,人们也更加地意识到了教育的价值。伴随经济模式的转变,文化与教育愈发成为新的关注点。国内的众多博物馆项目,令我们得以对项目的功能进行重塑,也有机会从功能的角度去再造建筑。

卜骁骏:

博物馆是我们的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但显然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不过它们的潜力是巨大的,有许多博物馆就吸引了广泛的参观者,尤其是学生。

Michael Webb :

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室内引人入胜,但(从项目图来看)内容却很单薄。而我想知道,这是否会构成一个大的问题。形式必须依附于功能吗?

YINGLIANG STONE NATURE HISTORY MUSEUM

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

如果某个地方想要吸引游客却又几乎无物可展,那么建造一座本身即是艺术品的建筑物有何不可,就像纪念馆那样?曲靖历史博物馆的梯状“船头”和与之呼应的大台阶,在我看来似乎完全合理,建筑的体块和虚空间更是绝妙[像是丹尼尔·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柏林犹太博物馆扩建部分,当然是在它被藏品填满之前]。请问,对此你们怎么认为?

QUJING MUSEUM BUILT

曲靖历史博物馆

张继元:

我非常认同。它作为一个建筑宣言,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加以诠释。它拥有自己的生命,且成为个体通向集体记忆的一种方式。我们懂得形式须是抽象地依附于功能;形式可以经过形态学和类型转换,从而以抽象的方式遵循功能。曲靖项目的形态为新建的体量注入了历史感,并以混凝土结构将地景抽象化呈现。它成为一座巨型的雕塑——当地人引以为豪。而振奋人心的建筑可以像磁石般吸引参观者,担当所在地的地标。因此,我们的工作室从一开始,就力求通过设计让历史重现生机。

Michael Webb :

相比之下,北京理工大学文体中心更像是建筑与体育盛宴的完美融合;一座必将为观众带来升级体验的建筑,且全然不同于大多数体育馆的盒状容器形态。请谈一谈这个项目的概念演变,以及为这个宏大设计买单的客户的意愿。

BIT SPORTS CENTER

北理工文体中心

张继元:

项目的造价并没有所看上去那么的昂贵。耗时了数年才争取到所有的相关利益方的认可,不过校方领导一直足够坚定地要把它建成。我们希望项目能够传达教育的理念,这让我想到了约翰·海杜克(John Hejduk)改造的库伯联盟基金会大楼。跳出条条框框,这一点很重要。剖面上,当位于一层的图书馆和位于二层的画廊被剖切,所展现的是一个开放的剖面,重新诠释了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现代主义。对海杜克的开放剖面的理解,指导着北京理工大学文体中心项目的整个研究过程。

BIT SPORTS CENTER

北理工文体中心

Michael Webb :

这组项目之中的五里春秋示范区(坐落北京五环畔),是融合了传统材料与形式的一栋建筑:包括仿砖的建造体块、竹子和月门元素。而这似乎是中国建筑师越发关注的设计议题(DnA工作室在松阳县的乡村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想知道你们是否也热心于探索这一领域?

WULIEPOCH CULTURE CENTER

五里春秋泛文化艺术中心

©Highlite Images

卜骁骏:

这个项目所在的场地自古有名,也因秋天的红叶烂漫而闻名。它起初充当新住宅楼盘的售楼处,结束售楼功能之后有意成为社区中心。我们试图让建筑依环境而倾斜,形成通向屋顶的一连串坡道,同时与山脉景观形成参照。我们创建了多个轴线,从项目场地指向周围的历史名胜古迹。我们将这些轴线重叠在一起,以此作为场地在空间上的策略。一系列的三角形或梯形庭院也就随之形成。

WULIEPOCH CULTURE CENTER
五里春秋泛文化艺术中心
©Highlite Images
张继元:

我们想要在建筑以及设计细节之中捕捉中国的精髓。传统的矩形胡同四合院,被转化成三角形庭院并悬浮于空中,突显了横向的东方建筑美学。我们通过竹子和混凝土砌块的使用,使长城和京城的四合院之间形成微妙的关联。这是为新一代北京人提供的一处精神家园——深受原始小屋(Primitive Hut),中国水墨山水,以及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劳伦齐阿纳图书馆(Laurentian Library)的启发——这样的一座公共建筑,在我看来是这个城市的家。

WULIEPOCH CULTURE CENTER
五里春秋泛文化艺术中心
©Highlite Images
卜骁骏:
我们力图将历史和地景尽致呈现,总结过去并想象未来。

Michael Webb :

最后一个问题,鉴于你们都曾是在哈佛获得硕士学位,现在又都在清华任教,我很想知道,从你们的角度会如何对这两所名校作比较——包括教学质量方面和旨在培养未来建筑师的相关课程方面?
张继元:
在清华,我们根据中国的现实需求,培育学生使其适应设计及建造业的职场。但要如何合理地给予他们一些引导?与美国相比,我们对实用性的重视程度要高得多。清华的硕士研究生还要去研究书法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他们很用功,但也太听话太听指挥。他们应该更多地学会打破常规,打开思维。
卜骁骏:
同时你必须忠实于自己的原则。

卜骁骏/张继元

策划:周三霞

撰稿:Michael Webb

翻译:Juan

编辑:依晴
本文由 时境建筑 授权 全球设计奖项研究所 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