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尚推荐】有画要说(十九)孙志刚谈山水写生
有画要说(十九)孙志刚谈山水写生
讲座日期:2020年11月28日 20:00——21:30
沧溟画馆微信群
画 家:孙志刚
各位画友、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我是山水画家孙志刚,我应王鹏老师的邀请,今天晚上跟大家聊一聊关于户外山水写生的一些感想。
作为一个山水画家,户外写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经常去写生。因为写生会更多的搜集、整理山水素材,为创作而服务。我们写生,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大自然出现的物象,这并不像我们临摹的那么有秩序,要求画者去认真进行梳理和取舍。面对一个非常杂乱无章的风景,映入眼帘的这些东西最终想要表达什么?想表现什么?想画什么?这是写生的一个关键。
写生,从广义上讲就是对景画画,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的含义。“写”是表现手法,他要求我们画家用笔墨这种语言去表现对象,对于画面效果,要求我们用写的手法,将认识到的对象表现得栩栩如生,不仅是注意他的空间、形态、色彩的客观现象,还要求传神和达意。
作者:孙志刚 规格:35X65cm
上面这张图是我2019年在山西画的一幅写生,是35cmx65cm的一个横幅的大场景的山村写生,这个写生由很多元素组成,有树木、房屋、远山、台阶包括石头砌成的墙,大大小小的石头如何组合。所以说,到一个我们要去写生的地方,通常我们不要太着急,最近这五六年,我一直是坚持并痴迷于户外写生,因为写生确实是通过量变到质变,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手上的功夫以及看到的东西和心中的东西才能完全表达出来。写生和临摹,是有不同的要求,也是两种不同能力的训练,作为山水画家,首先要用大量的时间去临摹古画儿,从中得到一些营养,能掌握到中国绘画的笔墨的技巧和一些表现的方法。
大汖村
我非常喜欢用钢笔去画写生,因为用钢笔画写生比较方便,容易操作,时间长短都可以。时间多的时候呢,你可以把很多细节去画下来,时间短呢,你可以很快的把一些大概的结构画下来。那么时间充足呢,你就可以把一些山石、树木、房屋的细节表现出来。所以每次写生就把看到的东西,按照自己的思路,像做文字记录一样,把你最深刻最有特点的东西记录下来。
素材的积累也可以做到胸中有丘壑,其实用钢笔来画传统的中国画的白描写生也是线性写生,初学者可先用铅笔来勾了个大概的草稿儿,定个位置,再用铅笔重新描绘。但我是主张尽量不要画一笔看一遍,我们力求用大脑和眼睛要像照相机一样把所有东西都记在脑子里,然后经过大脑的思考、过滤和消化,再呈现到画面当中。
到大自然里写生,我们要把临摹传统绘画的那些技巧、技法,用中国绘画的语言来表达,西方的写生和绘画是讲究焦点透视,他注重体积感、空间感、质量感,但我们中国画写生是要用中国画的线、中国画的语言来表达,这个线不同于西方绘画的轮廓线,中国绘画的线其实是我们所说的结构,包括线条的疏密关系、大小、曲直以及一些线条的排列组合。
在写生过程中,要通过模仿和临摹前辈大师们那些勾皴擦点的基础技法进一步的组合应用,并表达出情感,包括一片树叶、一棵树、一片树林,一片瓦、一间房以及大面积的房屋,包括一块石头、一座大山、整个山川,这些所有的语言都是要经过大量的对古画的了解,把这些传统的东西运用到写生的技巧当中,因为如果没有传统的技法、传统的思路和中国绘画这些基本元素的支撑,那么我们画出来的东西,可能是很苍白的,也不符合画面的很多东西。
我画的这个古村落,山西盂县梁家寨,题目《大汖古韵》,这个村叫大汖村,大汖村(字典读pìn去声,此处读chang3,当地人读ce3,传统盂县方言中ang发音全部e化,平卷舌都发平舌)村位于山西省盂县梁家寨乡深山沟谷中,是一个古老宁静的古村落—大汖村,盂县大汖村有着15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盂县现存最古老的村落…
我也经常去带我的朋友,我的学生们去山西的一些古村落写生。因为我们山西保存的古村落非常多,从整个山西的北部,到中部,到西部,到南部,北到大同,大同往下面忻州、五台、阳泉、吕梁、李家山等包括晋南的永乐宫,还有中条山都非常适合我们去写生。不管是古村落,或者是太行,因为整个太行山是从山西的北太行一直到河北再到河南的南太行,这一路的山势,北方的山的雄壮,北方的山的气势非常地适合我们画山水画的去长时间地进行写生,写生其实在画画当中也是二度创作,面对复杂的物体进行充分的理解,以及画面的经营位置。
写生和临摹是不一样的,但也是相互有关联的。第一作为一个画家,面对不同的对象进行结体,练习体态,第二是在依靠对大自然的梳理进行感觉认知的基础上的进行的,面对大自然,写生前,对于写生的一些场景,包括门楼子,甚至是一座房屋,或者是整个村庄,一个节景,首先要找到一个好的位置,别着急,坐下来平息一下自己,然后你就想你所看到的这个地方是哪里,最打动你、最让你有感觉的地方,那么你就坐下来,坐下来之后开始思考,不要急于下笔,因为太匆忙,一路的奔波,你要进入一个非常有激情的创作状态当中,首先要把自己心态平息下来,让自己心安静下来,然后你慢慢的读懂它,哪个地方最打动你,然后开始在画面上布局,比如高山、平原、大川,包括一棵大树,这种远中近,这些所有的东西,你要在心里边有这个思路。
然后要看一些细节,中间的画面呀,远处的呀,所以说一幅画儿也像指挥员指挥打仗一样,要排兵布阵,要把你看到的东西,你要呈现到画面当中,在画面当中,你还有符合这个画面的要求,宋代一个绘画理论家郭熙率先提出了山水画的取景构图法,也就是咱们平时说的三远法,指的是在一幅画当中,可以有几种不同的透视角度。
表现景物的高远、深远、平远,郭熙在晚年创作的一幅作品中,就是使用平远法构图的经典作品,描绘了北方深秋辽阔田野的清幽之境。过去山水画家都是饱游沃看(是北宋郭熙用语。《林泉高致·山水训》:“欲夺其造化,则奠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有一句话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为那时候的交通工具不像现在日行千里,夜走八百,开个车一天能走七八百公里,过去也就是骑个小毛驴儿,骑个马就不错了。
所以过去的时间、空间很多条件的制约,没办法短时间能达到一个你想去的地方,现在交通工具的速度缩短了我们这些距离,包括信息的传递,让我们更多的能了解到全球很多名胜古迹、名山大川,所以信息非常快,那么我们也能看到更多的优秀画家的作品,交流起来也更畅通。
我之前《大汖古韵》开始画的时候,是先从画面当中右下角也就是差不多居中的这个房屋,就是我面朝的这个房屋,逐步地往西、往上画,再往左,然后这个房屋前边的这些树,然后逐步再往右排列,包括前面的小广场,再一层一层地往上推进,整个村庄房屋的大小、方向、疏密都是要自己在这里重新把它梳理,包括整个的透视关系。我们中国绘画讲究多点透视,也就是散点透视,整个村庄的透视,就像我们一个人的眼睛在跟着画面从左往右移动的感觉一样,他没有焦点透视,如果焦点透视的话,所有房屋都消失在一个点上,那么这个就像一个摄影作品一样,中国画的大场景写生,就是要多点透视,然后整个画面就像在你面前由左向右慢慢推进,所以看到这幅画整个角度看着都是比较舒服的。
那么在画的过程中,包括房顶上的瓦,这些瓦也要注意一些疏密关系,就是说不要让每个线条相互叠加,相互的重叠都让他错开,在整个一片瓦楞中,他也要有疏密,包括墙的斑驳,还有用石头砌成的石头墙,因为在山西,他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因山势而建,他这个房屋一层比一层高,它是建在一个山坡上和巨石上,是层层上升。
他这个村庄是坐南朝北,大概是稍微朝南朝东南的方向,这个方位我是站在这个村子的对面儿的一个看台上,在这里面向整个村落是鸟瞰这个村庄,这张写生我也大概用了四个多小时才完成的。
我画写生有个习惯,就是尽量在写生过程中把这一张画画完整,就像我们平时吃一顿饭一样,如果吃到一半就出去办事儿再回来话可能就没这个意思了,我的主张就是画画一定要把这张画画完整了,整个儿房屋、整个大小疏密、远处的山和村里的树,包括最后画面的落款都要讲究。现在很多人写生不是很重视这个落款,我觉得中国绘画是非常讲究落款的,过去讲究诗书画印,因为现在方方面面的原因,不一定现场就能把诗做出来,但也可以把当时的一个状态、所在位置,以及绘画的主题记录下来。比如这个右边儿是一个非常密集的村庄,左边是一棵柏树,我觉得这边有点儿空,那么我就用一个成片的文字把落款儿形成一个灰的调子,跟对面儿跟右边儿这个密集的村庄形成一个呼应,那么整个画面看起来就比较舒服一些。
落款、盖章都要非常讲究,除此之外,有很多朋友可能没有时间去写,也可能是种种原因,工作呀方方面面,但如果说要想把山水画画好,做到胸中有丘壑,那么我觉得还是应该去大量的写生,同时要读一些书,包括美术方面的一些理论、美术史以及绘画的一些心得,包括很多成功画家的一些写生作品,从他们当中,学习和汲取他们的一些经验,学习他们的一些章法、布局,让我们真正地把临习前人的东西和一些非常成功的作品,能运用到我们的写生当中。我记得有一个画家说了这么一句话,写生就像出去打猎一样,我们手里的表现手法,就像自己手中的武器一样,如果你手里没有装备,你面对名山大川,面对大自然,你束手无策,拿不到自己的画面当中。
所以平时是加强一些基础性的训练,包括山、石头、树,包括一片叶子,都要从临摹、从古人那里去汲取,你有了装备,还要出来,到现实当中去实践,就是临摹,实践的时候,那你就拿出一些东西来检验到底行不行。写生是一个消化的过程,在消化的过程中,你就要动脑子,还要去大量的去实践。我这几年大概花了四五百幅写生,写生多了自然而然就有经验了。
画得多,画十幅,和画一百幅,他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你在画每一幅画的时候,你都是要思考要动脑子,怎么把你面前的东西,一个山峰、一棵树,怎么把它落到我们的画面当中,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东西,写生的时候,要注意几个要点。当看到一个风景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最能打动人的东西,也就是你最想表达的东西,比如这个瀑布非常好看很含蓄,也非常有气质,有诗意又非常浪漫,一个深谷有小溪,旁边又有石头,还有几棵树,非常适合中国山水绘画的语言和美感,那么根据这些构图,或者你内心里有一瞬间就可以把它组成一个画面,把这些东西布局就是开始构图,不仅要对近中远三个景物的位置要安排好,还要考虑到这个景物在画面的一种姿态,起承转合这些相互的关系。
作者:孙志刚 规格:直径33cm
上图是我的另外一幅作品,今天也是我第一次用这种方式来跟大家一起交流我写生的一些体会和一些经验。这幅画是一个圆光,也是在同一个村里,在这个村的东头儿,也就是面对这个村庄的右手边儿,这个圆光规格为33x33cm。
这是一个农家,场面非常丰富,这几个房屋的错落,包括石头砌成的墙,这个小门儿、门楼子,旁边堆放杂货杂物的这些东西,右手边这块儿石头中间这一棵树,房屋院子里边儿的这棵树和远处的一个房子,整个关系的疏密和布局,其实这个现场是非常凌乱的,但写生和拍照最大的区别就是你要理智地把它梳理出来。
有些人画写生呢,就是有什么画什么,画完以后密密麻麻,让人感觉透不过气儿来,因为中国绘画这个线性就是白描写生,他就是一根儿线,一支笔,你能把它整个繁杂的环境画下来,你就要去动脑子,密的时候非常密,密不透风,疏的时候可能疏能走马,当你真的要做到的时候,你在画中,包括这些小石头的堆积,它是一块儿压两块儿、两块儿上面还是一块儿压一块儿。
这个树包括这些杂木杆子,粗的短的细的长的,还有杂物间这些,远处的这个墙、小石头的堆积,这些都要你有耐心地梳理,用几根很稀疏的线给他表现出来,所以这张画不是很大,直径就33厘米,但它里边儿包含的信息量很大,这个横线长线曲线短线,在运用到这个画面当中,就是感觉这个画面非常的饱满,有疏有密,看起来也是比较舒服的。
画这张画,我是先从左边的石头和门楼子这里开始,包括小门楼儿上边儿这颗树,先画右边这块儿,然后往左边推,边推边画,边推边画,画完再在下边再往上推,基本上我画这个写生,就是一支钢笔,或者签字笔,我是不主张用橡皮,铅笔随时修改,因为你要修改,就是给自己留有后路,下笔就不肯定,所以说,你这个落笔的时候,一定要有心里有数才行。
作者:孙志刚 规格:65X35cm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张画也是在同一个村里画的,这个题目叫《又见大汖》,当时这个村庄的画,我画了不下十几张,画的非常多,各个角度我都有画,大全景的,局部一小部分,我都在画。画这张画,让我感觉最好玩儿的就是这是一个小胡同,一个小巷子,拾阶而上,曲径通幽,一步一步的往上走到那个山顶,画这幅也是,从左手边这个房屋开始。
这个房屋是我们中午休息吃饭的地方,左手边这个小院叫大汖农家乐,卖他们的刀削面,拉面,所有游玩的,搞摄影的,旅游的,画画儿的,都在左手边这个院子里吃饭,右手的这个胡同,这个台阶一直往前走,往上走。
因为北方的房屋都是坐北朝南,都是一层房子,他这个房子基本上就是有三层,一层的是杂物,养牛养鸡,二楼一般是住人、休息,所以他们这个村庄大概是在元代末年,因为战乱从南方迁徙过来的,所以他把南方的一些吊脚楼的结构挪到咱们北方来,因为是山西,他们这个房屋是绝无仅有的,只有他们这一代才有这种建筑风貌,也非常有意思。
他们这种建筑,当时也是为了一个是生存,一个是安全,还有一个是防御,因为过去这个大山深处,狼呀,豹子呀,各种这个猛兽出入,会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安全,所以他们修建这些房屋都考虑到安全,生存这些基本条件。这张画我大概是在9月13号画的,我们第一站就到这个地方,画这张画的时候是下午,下午的时间我就坐在这个胡同口儿,坐在这里花了大概也是三个多小时。
画完这个画以后,上边儿是空的,正好上面有一大片云,非常的好看,我就把它用中国绘画那种祥云用线来表现,它曲线的云和下面直线的台阶和阶梯,形成了一个呼应,让这个古建筑,这个村庄,非常有生气,也有动感。
作者:孙志刚 规格:35X65cm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又一幅画,这幅画也是在山西盂县梁家寨乡,叫《骆驼道古村落》,这个村就叫骆驼道村,当年也是山西通往五台,通往河北,通往省外的一个经商的必经之路,过去也是个商道,所以他也是一个全是石头砌成的路和墙,他们当地以石头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这个就是以房屋和道路构成的一幅画。
画这张画呢,我是从画面中间的这个建筑物,就是有这个三扇门窗的那个斜方格窗户开始的,他这个房屋左边,有裸露到外边这个船,和斑驳山墙的石头和下面院落的小树,包括里边房屋的这种斑驳的东西,包括前面这一道墙和这道墙石头的布置,这个非常下工夫,远处包括这个右上边远处的房屋的这个台阶,还有往上去的这些。
我们画写生,首先你要坐得住,坐下来的时候你要多思考,把这个画面和眼前的东西,怎么把它放到你画面当中,这是一个关键。那么放到画面当中,第一要考虑房屋的透视关系,还要考虑整个画面关系,所以多考虑一些。
作者:孙志刚 规格:35X65cm
这幅画画的是山西榆次,在太原边儿上,这个村庄叫后沟村,和刚才说到的阳泉盂县梁家寨的建筑风格都截然不同,他是陕西黄土高原的地质地貌,可以看到这个画面是坐北朝南,我是在这个村庄的南边儿。
这个村庄比较散落,他这个村叫后沟村,其实他的前沟后沟这个意思,我是到后沟这边,他们的房屋基本上是保留了黄河文化和汉文化早期的一些建筑的特点,人类是从穴居、洞居,然后再到房屋,他这边的房屋都挖洞,这个土洞就挖到这个黄土崖里边,外边砌成砖,这个窑洞可以说是冬暖夏凉,冬天它是冻不透的,很暖和,夏天还挺凉的,也晒不透。
画这张画,我就先从左边的小院落,这个房屋就在墙里边,外边一个小院儿,他们也是一个院落一个院落,错落有致,包括远处的梯田,黄土地,条田,还有下边这个院子,包括左边儿往上走的台阶儿,还有一户人家在往左边连续的两个台阶和院落,画这些是要通过他的远中近,来表达整个画面的东西。
这幅画的右边也是后沟村,我当时记录了一下,后沟村有七十五户人家,280多口,是榆次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可考历史上溯到唐代,建筑接近陕北窑居,沿河依山而建,保留了砖窑、四合院一些风格特点。落款是跟整个画面呼应在一起,咱们写生落款要讲究一些,要跟画面融为一体,感觉画面更完整,这张画的规格是35cmx65cm,把它放成一个四尺整纸的画,整个布局和构图也非常有画头,画虽然小,但是它的气势不小。
作者:孙志刚 规格:35X65cm
这张画是山西盂县梁家寨乡骆驼道村,上边一个非常有钱人家的院落,这是它的院外边,前面这个门楼底下有三个人在画画,画这张画的时候,当时正在下雨,下着小雨,我在他们的对面支个伞在这儿画,这个村子全部姓梁,就是梁山好汉的梁。这个建筑物是明万历年间建筑,300多平方,为砖木石结构的四合院,正房是坐南朝北,前出廊,石砌地基,两层木结构。这个房子的主人现在基本都在太原,北京,都在外地了,基本上这个院落现在是挂的阳泉市重点文物保护牌匾。
画这张画有很多生活的元素,有很破败的碾盘,还有前边的梯子,梯子上边有两个窗户,过去应该是他们家女子的绣楼,左边也是一户人家,这个地方、这个房屋的布局要考虑到。你面前的门脸,包括门楼,还有人,因为人都坐那,也没办法不画,所以都上去了,右手边的树木,远处的山,整个营造的氛围都是在大山之中。
作者:孙志刚 规格:35X65cm
这个山也是属于我们北太行,这是我的老家,山西盂县神泉村,落款是: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离开家乡三四十年了,每次回家都会去画一些写生。我们这个村从唐代的时候就有了,山上有北魏的石刻,村里边有唐代的槐树,山石结构非常的结实。
我画这张画是先从左手边开始,上边有个庙,有一个砌成的水池,还有近处的一个玉米垛,秋收以后这些玉米都放在山上,在这风干,当时我用美工笔画这个山的石头结构,这个线变化、顿挫,充分地把山石的结构和节奏感给表达出来,远处山上有小梯田。
画这个山的时候,首先注意山石的纵向,横向,这个线的长短,粗细,大小,都要去考虑,要抓住太行山非常显著的特点,其实山上没有这些线,我们其实就是山石的结,我们将来用毛笔画水墨,工笔的时候,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素材,我们仅仅是用毛笔去转换它,它的表现的形式和方式,就会更丰富。
作者:孙志刚 规格:35X65cm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北京房山十渡的孤山寨,我去十渡也是从2015年开始就去了,至少不下十几趟,因为离北京城还是比较近,100多公里,它属于燕山山脉。它的石头结构非常适合我们画山水画去了解,去画,因为很多石头,你不了解他自己胡编,是编不出这种感觉来的。
画山石的结构,包括山石、山峰,错落有致的大小、疏密,在画的过程中有些可以忽略,有些可以多加一点,疏密关系关系到山石的山势和它的走向,起承转合这一块儿。落款我是把它落在画面中间,在整个画面当中,感觉还挺有意思。
最下边还有一帮画写生的学生们,把画画儿的人画的非常小,就是人越画越小,显得这个山非常的高,非常的雄壮。这个山的线条还有很多东西都在对比当中,长对短,曲对直,大对小,都是在对比当中。
近处的树就要画的有细节,把叶子包括树干给表现出来,远处的树就大概忽略一些细节,这些东西你要考量到整个画面的效果。
今天呢,咱们讲了8幅写生,我也是第一次利用这种方式来跟大家交流写生体会,有点自顾自说的感觉。其实还是需要我们亲自到大自然当中,面对大自然,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感觉,每个人对山水有每个人的看法和观点,所以你了解多少,你能画多少,其实就是你整个对山水的一个了解和看法。
今天在这里只是谈一下我对写生的感受和心得,重在与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希望我今天的交流能抛砖引玉,能让大家从中得到些许启发。因为我们都是画画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孙志刚谈山水写生”就聊到这儿,希望有机会我们多交流,互相学习,今年疫情也慢慢会过去,等来年春暖花开,欢迎大家去我们山西写生,谢谢大家,在这里我祝愿大家周末快乐。
孙志刚:1963年3月生于山西,祖籍山东。
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驻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中国楹联学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北京民进开明画院理事;
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石化美术家协会会员;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