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师手札 | ​故纸堆中岁月长

2020年盛夏时分,暑热炙烤着京城,坐落在东南三环的首都图书馆因疫情防控需要,只开放了两层阅览室,读者寥寥。在A座四楼的内部办公区,紧邻着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的就是古籍修复组。酷暑时每每经过,见到“古籍”二字,顿感时光放慢了脚步,身心一阵清凉。

     
故纸堆中岁月长
首都图书馆里的古籍修复人
文 | 王 岚
古籍修复组的源起

首都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室在上世纪80年代便已开设,当时的馆址在成贤街的国子监太学里,修复室就设在最后面的大殿“敬一亭”后面。每到秋天,院里的柿子树缀满果实,古建红墙、落叶满阶,颇有一番意味。彼时曾有三位老师先后在这里从事修复工作,现在修复室里放置的红漆裱案就是当年定做的。
从国子监搬到新馆后,修复室面积扩大,人员不断增加。尤其是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成立,并于2009年10月在首都图书馆正式挂牌后,在国家的支持下,首图的古籍修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修复人员增至五人。以前的老师傅们转岗、退休、离世,工作由年轻人接下,继续着抢救古籍的任务。
安静的修书人

大多数时间里,修书都是一件安静的事情:一人,一书,一支毛笔,一碗浆糊,独对残叶旧纸,枯坐桌前一天,孤独静谧,如老僧禅坐。
修复组组长刘晓羽就如同这样一位老僧。他从事古籍修复工作将近15年,在组里工作时间最长。2007年10月,他参加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国家图书馆举办的第一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师从杜伟生、张平等修复专家学习。
记得我初来修复组没多久,之前的老师傅就因病提前退休了。对修复技术还是一片空白的我,全靠晓羽老师带领传授,才逐渐掌握了修书技法。他面容和蔼,讲话轻言细语,对待工作极其认真。每次拿到书后,都要先将修复方案和操作步骤考虑周全,才开始动手修书。
近两年,我与晓羽老师合作修补一套天坛公园藏本——清道光刻本《太常寺则例》。太常寺是古代专门掌管礼乐、社稷事宜的机构,负责国家祭祀、庆典等活动。《太常寺则例》记录了清代北京地区各坛庙祭祀的礼仪规章,文字内容精确到每一方供桌桌衣的纹饰描述,以及供奉的食材、香火、调料等应入几两几钱。古人对天地鬼神的敬畏之心在书中可见一斑。
这套书为清代内府刻印,存量稀少。天坛公园希望扫描全书,以再造善本形式重新出版,为中国祭祀文化研究保留珍贵资料。
但由于《太常寺则例》常年封存在天坛的神库大殿中,四季冷热和不良环境对古籍造成了严重伤害。虽然书体比较完整,并没有撕毁、水渍和火烧等痕迹,文字墨色清晰,但实际上该书的纸张严重酸化,经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实验室纸张研究室检测:内叶pH值低至4.5。紫外线灯光下,每一叶书上都可见点点霉斑。书口处也全部开裂,书体四周磨损、缺失严重。加之北方干燥,纸张边缘处稍稍一碰即会粉化。
这种书的修复难度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书籍纸张韧性很差,在接补纸时,容易因潮湿而粘脱下原有的书叶,造成二次伤害;二是纸张氧化严重,书叶边缘处已呈浅褐色,而书叶中间还是原本的白色,这导致补纸配色时如何调整色泽渐变成为一个大问题。
取回这套珍贵的古籍,我们倍感棘手,不敢贸然拆书,先是花费半个多月时间研究讨论,力求形成一个稳妥的修复方案。在此期间,晓羽老师经常捧书静坐,对着书反复端详,用手摩挲纸张,他说这是在与书对话:“修书人要多和古书沟通,才知晓书需要怎样修复,明白怎样做对它的伤害最小。”
为了完善修复方案,我们邀请了国家图书馆修复专家张平老师来馆指导,请张老师对补纸染色给予专业建议。张平老师说:虽然缺损的部位已呈浅褐色,但补纸仍要遵循“宁浅勿深,保持色差”的原则,不能一味追求一致,否则存放久了,补纸也会氧化,不仅颜色加深,甚至还可能污染原书纸。
国家图书馆修复专家张平指导修复《太常寺则例》
几经考虑,最终确定了具体的修复方案:先清洗书叶再做修补;补纸染色,接补书口和四边;最后用超薄的三桠皮纸局部加固;整套书修好后统一进行上书皮装订。
染色方面,经过配比试验发现,使用橡碗子加少许普洱茶煮出的颜色更符合这套书的纸张需求。同时根据原书不同部位的氧化程度,多染出几种不同明度的补纸,便于修补中随时调整。
方法听上去简单,但每一叶都需要溜书口和接四边也是个大工程。加之书册开本较大,真正操作起来,一个多小时才能完成一叶的修补,头也不抬地坐上一整天,最多只补出四叶,若赶上其他工作烦扰,更是做不出活儿来,心里着急也无济于事,唯有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持续进行这项工作。
晓羽老师说:“没关系,慢一点也无妨,要紧的是把书修好。这么珍贵的书流传到现在不容易,修书人接过来,就一定要对它负责任。”
承载历史信息的书籍和纸张,皆是人类文明重要的不可再生财富之一。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了修书人对古籍的一份责任感,也是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
工作不忙的时候,晓羽老师常以写书法的方式缓解长时间精力集中带来的紧迫感,这使得他更像一个恬淡的古人。修书人稳健的性格已经融进他的一言一行,以及修过的每一张书叶中了。
年轻一代的责任担当
因为修书的工作特点,修复室常常是安静的,每个人都坐在自己的修复桌前,专心做手中的事情。无论外面怎样喧嚣,古籍修复的环境里,似乎自带一种慢时光的气场。
偶尔也有热闹。此次修复《太常寺则例》需要大批量染纸,组长和我两人忙不过来,于是五位组员一齐上阵:煮橡碗子、配茶叶水,浸染、刷染、架杆晾晒,揭纸……各自分工,又彼此配合,根据几种染色试验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忙碌了好几天,是修复室最嘈杂的时候,也是彼此交流学习的时候。
陈平来到修复组工作有五年了。这位南方姑娘个头不高,修起书来却能量十足。她本科时读的是新闻专业,因为对古籍修复感兴趣,毅然辞去原来的工作,参加国家图书馆的修复研习班,之后一直从事修书工作。她现在修的清道光刻本《郑少谷先生全集》破损非常严重,每一张书叶上都有前人简单粗陋的修复痕迹——天头地脚的位置被大面积粘贴补纸,经过数年存放造成纸张板结。修复时需先将原补纸揭下,再进行修补,修补一叶耗时耗力。
有时临下班了,手头的书叶还没有修完,她会用干净的宣纸将修了一半的书叶盖上收好,确保书叶平整安全,才打卡离开。日日如此,从不怠慢。临走前必先妥善处理好古籍,已成为陈平的工作习惯。修书人的细心与条理性不止体现在修复技法上,也贯穿于整个修复过程的始终。
与陈平同年进入修复组的朱喆,是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硕士,年轻时尚的外表让人很难将她与古籍修复这一传统行业联系在一起。艺术专业出身的她对手工活儿并不陌生,经过一段日子的工作实践,很快便能够独立修复一套书了。
由她修复完成的民国线装书《金石宝典》干净平整,缝线紧实规矩。捧起书籍随意翻阅时,很难想象书在修复之前的样子——书体天头处虫蛀成片,部分书叶粘连,蛀洞上面还有手抄字迹;翻书时速度稍快一点,纸片就哗哗掉落;揭书叶时需格外小心,每一片脱落的纸张都要收集起来,并在修复中按照原样粘回。揭和补,都是非常考验耐心的工序。
基于多年的绘画功底,朱喆在染纸配色上有着纯熟的技巧和独到的审美见解,每一次染纸,都能快速准确地调配出颜色,这也是作为一名古籍修复师难能可贵的职业能力。工作之余,她常关注古籍修复相关报道,并及时转发给大家共享。闲暇时喜欢以手账插画的方式,记录下修复师的日常工作。从修过的书到生活的点滴,不难看出这是一位真正热爱古籍的有心人。
将染制好的纸逐张揭开
今年因为疫情,首都图书馆从年初开始,关闭了三个多月,5月恢复开放了一个月,又因北京的第二波疫情继续实行内部人员在家办公。从6月中下旬到8月,本就读者零星的图书馆更显得冷清寂寥。但是古籍修复组的成员却不想在家休息,执意要求轮岗值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领导允许每天最多两人来修复室继续工作。
何晓莹年龄不大,但读文博专业的她在修复岗位上已度过了十个春秋。她今年年初怀孕,预产期是8月中下旬,6月份当全组决定轮岗时,她也积极参与。我们劝她休息,以身体为重。她却说:“手里的书还没有修完呢,至少要在休产假前,把手头的工作整理好、交代好,才能踏实地休上几个月的产假。”
比起每天睡到自然醒的舒适,大家更在意洗完的书叶有没有晾干,压好的书叶是不是该翻倒,裱墙上的书皮要不要撤下来等具体问题。经过多年工作浸润,对古籍负责任这件事,似已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容忽视。
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古籍的破损不同,修复方法不同,修复师各自的技艺水平也不同,但每一位修书人心中对古籍的情怀与热爱却是相同的。
回顾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的十多年,我深感修书的重要与不易。对修复技法的磨炼不仅止于修好一张书叶或一套书,修复师的能力还包括对不同程度破损的判断,对古籍纸张的辨别,以及对修复标准与美观度的把握等。近年来的媒体宣传中,古籍修复这一行业经常被渲染为一派岁月静好的理想主义格调,但事实上,我们每天与灰尘、霉菌为伍,低头久坐造成的颈椎不适几乎是修复师们的标配,手工活儿的枯燥与单调才是修书工作的常态。没有一定的耐心、不能从传统文化中体会乐趣的人是没办法坚持下来的,这是一项集细致、耐力、学习热情和审美能力于一体的职业。
相比于古籍留存在世间的漫长历史,人的一生非常短暂,修书人不过是这些珍贵古籍迎来送往的过客之一。一册册古书,不知经前人谁手修复,也不晓得后人谁来翻阅。我们因古籍缘聚于此,在陈年旧纸的世界里,唯一想做的,莫过于修好手边的每一册书,平复每一叶记录过激荡历史的书叶。以细心、耐心为基点,以修旧如旧为原则,延续古籍寿命,让古籍展现原本的价值,守护古老的文化在悠久的岁月里源远流长,绵延不息。
(0)

相关推荐

  • 46年弹指一挥间——采访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人杜伟生先生手记

    庚子岁末,于蓉城龙泉驿区洛带古镇"中国古籍修复技艺培训班"现场,幸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导师.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员--杜伟生先生.观其古 ...

  • 修书 . 宜纸

    绘:岚心 如果用某一个日子来形容古籍书的破损,那么天天都是惊蛰. 活跃的小生物在书角.书脊和字里行间大快朵颐后留下的残局,给修书人带来了不少麻烦. 在缀补这些虫吃鼠咬的痕迹之前,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 ...

  • 修书丨看古籍修复师如何妙手回春

    编者按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文物古籍保护",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和文化节目将目光聚焦于古籍保护行业,古籍修复者师这一"神秘"的职业渐渐为人所知.古 ...

  • 静时岁月好,闲中滋味长

    时逢夏日,天干物燥,很多人欲行一场避暑清凉之旅.窗外车马喧嚣,若能燕居避人潮,静心以闲读,不失为人生真趣,生活可以匆忙,但心态要轻闲.这一分"闲",是生活中的点滴欢喜,更是心情的宁 ...

  • 诗词丨静时岁月好,闲中滋味长

    ◆ ◆ ◆ 文丨诗词君  时逢夏日,天干物燥,很多人欲行一场避暑清凉之旅.窗外车马喧嚣,若能燕居避人潮,静心以闲读,不失为人生真趣,生活可以匆忙,但心态要轻闲.这一分"闲",是生活 ...

  • 古诗词丨静时岁月好,闲中滋味长【图文】

         时逢夏日,天干物燥,很多人欲行一场避暑清凉之旅.窗外车马喧嚣,若能燕居避人潮,静心以闲读,不失为人生真趣,生活可以匆忙,但心态要轻闲.这一分"闲",是生活中的点滴欢喜,更 ...

  • 古人的闲适诗词:静时岁月好,闲中滋味长

    时逢夏日,天干物燥,很多人欲行一场避暑清凉之旅.窗外车马喧嚣,若能燕居避人潮,静心以闲读,不失为人生真趣,生活可以匆忙,但心态要轻闲.这一分"闲",是生活中的点滴欢喜,更是心情的宁 ...

  • 察右后旗白中岁月——记我的老师们【四】

    〓第 1529 期〓 文|殷煌文   编辑|王成海 孙歧山老师是代了我们三年体育课的老师,孙老师是师院体育专业毕业生,分配到青海西宁工作,后调回白中.孙老师中等个儿,面目清秀,皮肤微黑留着小分头,长年 ...

  • 察右后旗白中岁月——记我的老师们【五】

    〓 第 1531 期  〓 前文阅读,点开即看: 察右后旗白中岁月--记我的老师们[四] 察右后旗白中岁月--记我的老师们[三] 察右后旗白中岁月--记我的老师们[二] 察右后旗白中岁月--记我的老师 ...

  • 察右后旗白中岁月——记我的老师们【三】

    〓第 1528 期〓 文|殷煌文    编辑|王成海 樊镇国老师初二时教我们平面几何,樊老师个大腿长,第一节几何课,两步就迈到讲台上,放教案时顺势把腰一弯算是还礼,接着在黑板上写下几何两个大字,开始讲 ...

  • 中国道长的长寿秘决!(收藏)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许多人梦寐以求长生不老,求仙方,觅仙果,炼金丹--结果无一人能逃过死亡的劫数.尽管如此,人类也积累了丰富的养生保健经验,使平均寿命不断提高.现将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良方介绍如下, ...

  • 察右后旗白中岁月——记我的老师们【二】

    〓 第 1527 期  〓 文|殷煌文  编辑|王成海 给我们代数学课的是女老师鲍德勤,鲍老师大高个方脸盘大眼睛,有蒙古族女性的鲜明特征,鲍老师是师范大学毕业生,讲课条理清晰概念明确,语言简洁.对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