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老人原始方法烧制柿子酒,每天喝两杯没进过医院


进入数九以来,山西南部气温持续下降,中条山部分区域在昨天还下了一场小雪,这种气温下,正是老匠人们烧制柿子酒的好时候。2017年1月1日,家住芮城县阳城镇阳干村桃洼自然村的翟安民老人在儿子的协助下,在家门口的一块空地上埋锅搭灶,进行一年一度的用原始土办法烧制柿子酒。

(应网友要求,经与翟安民家人联系,文后附有翟安民家人的手机,有需要者可直接与其电联)

翟安民老人(左)正在和儿子一起做烧制前的准备工作。

翟安民老人今年84岁,从祖辈那里学了一手烧制柿子酒的技艺。每年秋季柿子成熟时,老人会挑拣一些柿子装进大瓮,放进平时蒸馍用的老酵子,让柿子在瓮里发酵,等到冬天气温降到零度以下时,就在地下挖一个土灶,搭上一口大锅,放上篦子,再在锅上放置一口去掉底儿的大缸,开始用最原始的蒸馏法烧制柿子酒。

芮城县是山西柿乡,山坡、地头种植着大量的柿子树,自古就有用柿子烧制白酒的传统。由于柿子酒的主料是柿子,烧制时仅加入一种当地叫做公鸡豆豆的野草,再不加任何添加物,所出的酒味道纯正、健康,口感略带甜味,还具有软化血管的作用,很受当地百姓的喜爱。“我酒量不行,但我每天都喝一点自己烧的柿子酒,早上一小盅,晚上一小盅,活了80多岁,身体到现在好好的,从没有进过医院”,翟安民骄傲地说。

翟安民老人目前是五世同堂,玄孙已经6岁,但他依然面色红润,一般人很难看出他已经是84岁高龄的老人。“有一次他去镇上的信用社办事,工作人员问他年龄,根本不相信他已经80多岁了,非让他拿出身份证和户口本”,翟安民老人的儿子翟克俭说。

翟克俭正在将搅拌好的原料装进竹篮内,准备倒进加热的大缸中。翟克俭是翟安民老人的上门女婿(进门后就成了儿子),今年也已68岁,由于掌握着用原始方式烧制柿子酒技艺的大多为老年人,而现在的年轻人或外出打工或因柿子酒价格低而不愿意学,翟克俭就成了父亲烧制柿子酒的主要帮手。

发酵后的柿子加入公鸡豆豆并搅拌均匀后,就成了烧制柿子酒的原料。加入公鸡豆豆的目的是起到疏松、透气的作用。

翟克俭将原料倒进大缸里后,翟安民老人用一根木棍将原料铺平,村里的一位中年人帮着往火塘里添加柴火。添加制酒原料时,不能一次把大缸填满,要倒进一篮子后加热至冒热气,再倒第二篮子,依次进行直至将大缸填满。

原料填满后,翟安民父子俩配合着将漏酒的器具从大缸上专门开的小孔中穿过。

漏酒器类似一个小铲子,放置于大缸的中央位置,用于收集因冷凝而形成的白酒。

翟克俭和村民一起将一个铁鏊子抬放到大缸上,翟安民老人在一旁指挥摆放的位置。铁鏊子的中间略凹,加入冷水后以起冷却作用。

翟安民老人坐到火塘旁烧火,儿子翟克俭则用一根管子往铁鏊子里添加冷水。同时,还要用一根管子不时地将热水抽出去,这样一边往里放冷水,一边往外抽热水,就能使鏊子里的水温不会升高。

用来烧火的全部是干燥、易烧的树枝,火塘里的火苗非常地旺。

大火烧了不到20分钟,冒着热气的白酒就顺着漏酒器的管子持续地流了出来,空气中顿时弥漫着浓烈的柿子酒香味。

翟克俭用小酒盅接了一盅头道酒倒进嘴里,而老父亲则用眼睛盯着他喝酒的表情,以判断味道是否纯正。

“一缸原料大约可以出20斤酒,先出的度数高,慢慢的就会低,混合到一起有50度左右就可以盖火出酒糟了,再烧的话出的酒度数就低了。咱们烧的这酒主要是自己喝,虽然也卖一点,但不求数量有多少,只求味道纯正、好喝",翟克俭边查看罐子里的白酒边说。

一缸烧完后,翟安民老人和一位村民将铁鏊子从大缸上抬下,准备将酒糟掏出。

翟克俭用一把叉子将缸中冒着热气的酒糟掏出,放到一辆小车上。

酒糟掏完后,翟克俭又用一个长把勺子将埋在缸下面的锅里的水清理出来,准备烧制第二锅。翟克俭说,他们每年准备的原料基本上就烧100多斤的柿子酒,一部分自己喝,一部分以每斤15块钱的价格卖出去。


翟安民家人的手机号码

159-3559-3741


如想及时获取更多图文信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