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前言碎语
一晃5个多月过去了,笔记还未更新完,心境已经变了。
我开始明白为什么说读懂一本《道德经》需要花十年以上。在给人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我开始说不出推荐语,因为它阐述的东西似乎太简单,说起来又太复杂。
《道德经》的打开方式有很多种,我似乎选择了一种最牛逼的打开方式——天道视角
用西方的话来说就是开了“上帝视角”。这个视角,最初尝试站上去有新鲜感和隐秘于心的骄傲感,时间一长,没了真实感。
你我都是凡尘俗世里的人,昨天为了工作苦恼,今天为了人际烦心。在人生阅历还远远不够的时候,妄图窥探这“天机”的过程中,就产生了极大的撕裂感。
“我读不懂”
“我似乎读懂了,我做不到”
“所以读懂了又怎样”
很多年长的人都说,鲲算是活得还比较明白的人了。而我自己知道,当我打着“修心”的旗帜开始读它,之后的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得产生了无力感,心乱了不是!
可能我也需要十多年吧。
不过大家放心,这个系列会一直更新的~
今天读《道德经》第55章
标题叫做“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其实会有些文不对题)
本章讲的是“赤子之心”
也勉强可用“少年”一词来形容吧
用道德经的话来说,这叫做“婴儿”
可引申为“受到大自然的庇护”
而并非指天真烂漫不谙世事
话说,道德经真是推崇新生事物啊
天道有好生之德
永远会站在新生事物的一边
凡是固化、垄断、剪径等行为
都会被“损有余”的时候损掉
而我们人类的本性呢
总是在一无所有的时候想得到些什么
得到之后想要保持不失去,甚至想得到更多
仔细想想,是有些好笑的
什么样的人才能一直得到大道的庇护呢?
那自然是有大道大德之人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第39章讲过: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
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天、地、神、谷、万物、圣王
大家都是得了先天一气,保持了道的存在
有同样的德性,自然能相互感应
像是照顾朋友那样互相关照
这样的人都有什么好处呢?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厉害了
毒虫不会去咬他
猛兽不会去伤他
猛禽不会去抓他
他的筋骨虽柔弱,但小手握在一起却掰都掰不开
他并不知男女情爱,却不影响自己勃起
这是精力充沛的表现
他可以终日哭喊,自己的喉咙却不会哑
这是内在和畅的表现
(作为一个吸蚊子体质,本鲲是非常羡慕的
)
精之至、和之至,是道家养生的重要依据
婴儿的精气是内在自循环的
成人的精气则总向生殖方向奔流
修真经验上来说
就是把人向外奔流的精气返还体内
不受制于情欲,活得饱满健康
(这算是养生学的道德经打开方式,此处不多展开)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悦祥,心使气曰强。」
能够维护自己的精气充沛和内在和畅
就算是掌握了生命的常理
掌握了生命的常理,叫做内心通明
如果都把生命力用来满足爱欲享受奢华
那是不祥的
用意志强行使唤自己的气血
那叫做强为
而道德经早就说过
强梁者不得其死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任何事物,太过亢奋就会衰老
生命力一去不复返,这叫做不合于道
不合于道,只会早早衰亡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是“生”的基本结构
若是不管不顾消耗于各种欲望追求
就是走向了取死之道而已
参考资料可选以下:
① 古:河上公注本、王弼注本
② 现:《傅佩荣讲道德经》、《黄明哲正解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