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 186 第一次伐宋——看苏秦如何忽悠李兑打宋国

齐国和秦国在东西两向称帝,这件事情在国际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也惊动了赵国的李兑,李兑之前气死了赵主父,然后一手遮天,执掌了赵国的政权。他担心秦国和来报复自己,准备主动投怀送抱,向秦国倒过去,一见情势不妙,楚国、韩国、魏国三国也打算跟着这么干。

苏秦很清楚,如果出现了这种局面,他的连环妙计,就将破产了,所以他必须马不停蹄地赶向赵国,阻止这件事情的发生。苏秦,领了齐湣王之命,向西北方向去找赵国,计划是说服赵国和齐国结好,不要干预齐国南下灭宋国,赵国人会答应吗?这时候我们也说了,赵国大当家的就是权臣李兑,就在七年以前他和公子成,饿死了自己的赵主父,从此两个人就抓着赵国之政,贵为封君,号称奉阳君。

史书《战国策》说奉阳君李兑,“甚不取于苏秦”。什么叫甚不取于苏秦呢,用简单的大白话来说,那就是对苏秦,很不感冒,非常讨厌,对于李兑来说,苏秦那就是一个嗡嗡地到处乱飞的绿头苍蝇,这一句那一句的,搞得大家都不安生。苏秦也知道他想改变这种难堪的局面,再出发去邯郸之前,他已经派人先传了话,对李兑说:我苏秦是代表燕国利益的,如果我们燕国投入齐国的怀抱,齐燕合作,讨伐赵国,从东西两个方向,一起夹击,你们赵国那就悬了,唯有燕国和齐国对抗,你们赵国才是安全的,是不是这个道理。现在您讨厌我,这不是逼着我带着燕国去结好齐国吗?私下的诚恳的说,您不够聪明,所以不管您是喜欢也好,讨厌也罢,最好还是把表面功夫做足吧,善待我苏秦,这样才好,否则,齐燕结好之后,你们赵国可就被动了。

李兑虽然很讨厌苏秦,但是听听这话好像确实是有道理的,作为一个职业的政治人物。他知道,个人情绪是不能影响自己的政治决定。赶紧的,大张旗鼓欢迎苏秦,做出亲近燕国的姿态,以表示:其实燕国和赵国,有着业已存在的传统友谊,现在应该加深和巩固了。苏秦就这样大模大样的来到了赵国,远远地见到李兑亲自驾车来迎。

苏秦也不客气,下了豪华马车,张口就骂:你以前饿死你家赵主父,天下人都知道,按理说你该灭三族,一旦诸侯以此为借口来打,你还有活路吗?您现在在赵国是危如累卵呐,现如今,你要听我的话就生,不听我的话你就死定了。李兑原本就不太喜欢苏秦,现在亲自来接已经够委屈了,没想到热脸贴上了冷屁股,一下车就都投给泼了一盆凉水,挨了一顿臭骂,气得脸都青了。吭哧了半天好不容易把气给压住了,恨恨的问:苏先生,那您有什么可以指教我的呢?一看李兑服软的,苏秦反而转为和颜悦色,就说您现在有权还不怕,但一旦您春秋已高,未来退休了,别人算计起你饿杀赵主父的事儿,那就不好玩儿了。

您退休以后,最好逃到别的国家去避一避,赵国您就别呆了,韩国、魏国那里不好,因为这俩国家旁边就是贪婪的秦国,不安全。去楚国或是燕国呢,倒是偏远了,安全了,但又太偏了吗?吃的猪狗食,穿着没品味,哎,整个一城乡结合部,也太地摊啦。生活没意思,去中山之地呢,那里土地又太贫瘠。其实,我建议您可以选在中原偏东的宋国的陶邑,那里那叫富得流油,倒一群聚,商业发达,抽的商业税就够您吃好几辈子的,如果可以夺它做自己的封邑,退休以后到那里闲居养老,岂不既安全又发财呀。

这一段话,算是一下揪住李兑的小心肝了,自从饿死了自己的主公以后,李兑就一直没睡过好觉,深更半夜的,都以为赵主父来自己床头找自己算帐,所以自己的后路该怎么走,他早就想了无数次了。至于陶邑嘛早就已经听说了,那地方,当然好,商业发达,不夜城啊。但问题是,这么好的地方,不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呀,李兑就问了,苏先生您说的不错,但问题是,陶邑是宋国的大都市,是宋康王的心肝宝贝,怎么可能成为我的封地呢?

苏秦一笑说您别急,只要按我说的做,陶邑就是你囊中之物,李兑心头一喜,紧着就问了,苏先生请教我,赶紧说、赶紧说呀。苏秦就说了,如今齐国正想吞掉宋国,如果赵国与齐国结好,共同灭掉宋国,那是有大德与齐国,齐王就可以把陶邑私人赠送给您作为回报,你想吧,宋康王又是昏君,您除去了昏君,替天下做了好事,齐国又感激你,这样岂不是一举多得。这么好的事情,这么齐全的条件,那是一百年都碰不上一次。

行了吧,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李兑虽然不喜欢苏秦的嘴皮子,但也不能不服了。于是乎,赵国和齐国的默契就达成了,赵国协助齐国,吞掉宋国,作为回报,李兑将得到宋国的陶邑。作为自己将来退休以后的养老之地,三言两语一点拨,举重若轻,一下,苏秦就已经实现了结合齐赵的计划,这真是让人不服不行。这也正是战国纵横家的过人之处,看的比别人多想的比别人远,不得不服,既然赵国已经默许了,齐湣王就可以放手发动对宋的战争,第一次对宋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88年。

十年以前,就是公元前298年那时候,孟尝君还是齐国的相国,因为他鸡鸣狗盗地从秦国跑回来,他想报复秦国,所以发动了齐国、魏国、韩国三国的合纵力量,大举伐秦。连打三年,还打破了函谷关,一直打入了秦国的腹地,大猫和狗打起来了,旁边的老鼠就开始偷油了,赵国就把中山,一举吞没了。本来吧,战国七匹狼,已经打得够乱的了,宋国这个死跑龙套的,也不知道从哪跳出来凑热闹。

自从春秋末年,世界和平大会以后,宋国就开始潜水了。几乎从我们的视线当中完全消失,可这个时候他又跳出来了,这个时候他的CEO是宋康王,趁着大家打得热闹,他也偷着出去转便宜,趁机吃掉了齐国附近的滕国,这块地方,原本是齐国一直虎视眈眈想吞掉的,这还不算了,连齐国以南淮北的土地也给吞了。

这个可怜的滕国,就是从前孟子治理过的,孟子在滕国的政绩,我们以前也为您说过,主要就是把三年守孝,写进了宪法,也就是自己的长辈死了,得守孝三年,在战国中期,这已经算是很迂腐的了。连滕国的父兄百官都不想要的,但孟子他偏偏要在腾国这么做,要教他们,为善国,行王道。现在行了20年的王道,腾国终于被人趁机吃掉了,吃的是这么干脆,吃的是这么彻底,这迂腐守旧的王道,确实是灭亡之道。

话说回来,孟尝君当年攻秦三年,一战六不讨好,是典型的远攻近交的失败案例。这个案例引发的第一个结果就是三年之后秦国大举报复,在伊厥之战砍了魏、韩两国24万颗大好的人头,这还没算完呢?因为齐国要报复宋国了,好小子我去办大事儿,你在旁边给我唧唧歪歪的让我吃苍蝇,就这么便宜你了,那岂不是给天下的小偷树立了一个正面的案例?

况且,淮北和腾国是我们齐老大想要的地方,你凭什么吃它呀?理由很充分,就向西南的宋国压过来了,宋国的地理位置,大约位于今天山东省和河南省交界的地方,首都是商丘,宋康王虽然骄横不可一世,认为自己神命天受,但是在齐闵王大兵打过来的时候,依然是不堪一击败下阵来,失败的速度之快,甚至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来形容。总之结果就是他被迫割让了淮北之地讲和,这就是齐国第一次伐宋之战,这一仗当中宋国被打败,没什么好讲的,因为这是必然的事,在这过程当中发生的一个小插曲,才叫有意思。

齐国人伐宋国,燕国当然要帮忙了,燕昭王也派出了自己手下大将张魁率领两万燕国士兵,自带干粮,协助齐国人作战,说起来这和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以后还派了3000的越国士兵协助夫差进攻齐国,是一样的道理,其实就是要怂恿齐国去消耗实力,可惜的是张魁,不是范蠡,素质区别太大了,想范蠡范大帅哥到吴国去侍奉夫差的时候。假模假式的尽忠尽责,苦情戏那是演的惟妙惟肖,把夫差都感动得想留他做自己的大臣,张魁粗人,当将军行伍出身的,没什么掩饰。虽然嘴巴里也是噢噢噢、是是是,唯唯诺诺,对齐国人唯命是从。

但这一切,只限于他的嘴巴,除了嘴巴之外的身体协调的不太好,调整的不到位,用各种肢体语言传达出很多对其国人的痛恨,想想也是,从前齐闵王的老爹齐宣王灭掉的燕国,没少祸害燕国人民,后来齐闵王在权之战,又灭掉了燕国十万大军,反正是两代的血海深仇。所以这位将军张魁,他的表情和身体语言不断的背叛他的嘴巴和大脑是可以理解,既然你有意做给我看,齐闵王也没客气,高高兴兴的就把张魁给宰了,从而冻结了他可恶的身体语言,消息很快传回了燕国,燕昭王听说秦王杀了自己手下的爱将,好几行眼泪从眼睛里流下来,当然还有鼻子里的。

燕昭王哭了,他召集手下的大臣说,我派兵随齐军进攻宋国,可齐国却杀了我的爱将,我下令,全国整顿,秣兵历马以攻齐国,为将军张魁报仇,一道命令发出,燕国的朝堂之上一片哭声。随即又转化成群情激愤,大伙都憋不住了,急着要找齐国人报仇,这个时候有一个大臣叫凡繇的,上来说:大王,您是个贤明的君主,我才愿意来当您的臣子,现如今看来,大王您并不是一个贤主。我想辞去,不再做您的臣子了,请您接受我的辞职报告吧,燕昭王那边正哭着呢,突然之间听到这话眼泪鼻涕都凝固了,哎,这是唱哪出啊,我为自己的臣下报仇,哦,现在被你臣下骂呀,我是吃饱了撑的欠你谷子还你糠了。

他就问,凡繇,你这是为什么呀,范瑶就说了,从前国家遭乱,先王死于齐军之手,大王您异常悲痛却依然忍痛负重,那是因为报仇的力量不足啊,现在大将张魁死了,大王却准备攻齐报仇,从这个角度讲您分明是把将军张魁看的比先王,也就是您饿亲生父亲还重要了。您如此混淆贵贱,事理不分,岂能说得上贤明二字。所以我请辞而去。听完这话,燕昭王沉吟了半晌。确实,伊燕国现在的虚弱根本没能力打齐国,现在说去报仇,了不起人一时义气,真打起来,那只能是自取灭亡啊。想明白这个道理之后,燕昭王马上停止自己的鲁莽行动。那么按照凡繇的意思,张魁被杀就这么算了吗?不,燕国还有一件事情要做呢,精彩的故事我们下次再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