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胖:《大秦赋》的火说明了什么?

大家都在装13的时候,说明他们所装的13一定有值得“装13”的地方。
所以我现在也是满脑子“你说甚”、“你做甚”。
网友第一次跟我推荐《大秦赋》的时候只说了一句:“老师,你看看这部剧,里面的人都跟兵马俑活过来了一样。”
额,因为这么一句话我就去看了。
这一看发现还真的可以看看。
只是因为这部剧前后太长,所以打算稍微空一些的时候继续补一补前面的内容。
我也知道“正规”古装剧要想完全复原以前人们的生活是不可能的事,但至少比一些打着古装剧名义演青春偶像剧的作品更深得我心。
应该说《大秦赋》是一部近年来少有的高质量的古装大戏,对于当时各个诸侯国的服装和礼节等都做了最大限度的还原。
当然,今天说的不是剧评,而是觉得通过《大秦赋》的热度,毕竟对于这部剧,网上批评的声音也有不少,但看这部剧,我能感受到一些道理:
一、好东西自然有识货的人;
二、泛娱乐化时代有好东西很难得;
三、越是好作品越低调;
四、还是有那么一部分懂得审美的观众在等待好作品的;
五、什么都娱乐化的时候,人们的心态就崩了;
六、能被人关注和批评,说明本身质量还可以。
我对古装剧和年代戏之所以敏感,是因为我比较考究,对于细节和演员的表演的要求自然高一些,因为我觉得我的消费时间不能总是放在刷抖音或是送大火箭上。毕竟,人能追求一些档次高一些的文化产品是好事。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会对一些编剧或是导演的作品进行点评,我觉得能沉下心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细节处理,甚至对此去请教一些专业人士,说明文艺创作者们是在真正地做事情,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作品,无论后面的票房或收视率如何,都值得尊敬。
大家都知道,古装剧里的发型,一直都是一些较真观众的怨念,很多小鲜肉出没的地方,无论身在秦汉还是宋元,一律都是要青春靓丽,刘海是必须的。说到这,我好像明白为什么清朝剧一直是一些艺人的禁区了,当然,正经剧组也不敢找要求360度无死角的明星。
其次就是道具细节,我终于看到了马镫这东西在秦代的真实样貌,还穿了几千年都没有变化的靴子在这部剧里终于被终结。秦国有秦国的靴子,赵国有赵国的靴子。
作为一部历史剧,你能让我知道每个男子和女子在每个年龄段的发饰规范,我是很感谢你的,尽管我看过就忘了,但起码我以后再看其他历史题材的作品时能挑出错。
相比有些作品的过分娱乐化,这部剧的道具组显然用心。
无马镫时代的骑兵终于不再拎着刀剑、矛戈无脑冲击步兵军阵了,画圈骑射,让步兵够不着、撵不上才是无马镫骑兵真正的老本行。
虽然剧烈的马戏,为了安全还是用了马镫,这个无可厚非,安全第一。
然而,剧组的良心还在于:虽然给演员配备了马镫,但却还原了无马镫时代骑兵的作战样式。
目前为止,我对《大秦赋》很满意。
甚至可以说:《大秦赋》给中国影视剧的制作人上了一课,尤其在道具方面。
态度决定一切。制作组在道具和细节方面的认真,加上主要演员的表演过硬,难怪别人会推荐我认真看一看。
是的,这部剧至少在智商上足够尊重观众。
尊重观众了,观众自然也会买单。
他们知道战国时代——
没有马镫!没有马镫!没有马镫!
人家演员真的是在非剧烈马戏时用腿夹着马肚子骑马!
一个可能一秒钟的镜头,但它体现了道具师对自己职业和观众的尊重。
感谢道具组告诉某些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感谢道具组给那些懒得看壁画、文物、史料的圈钱客们上了一课。
大秦赋能火,说明在各种古装烂剧大行其道三观尽毁的时候,它的及时出现,让许多对古装剧绝望的有素质有要求的观众得到了精神寄托。
我们沉浸在只要娱乐不要历史的时间太久了,我担心有一天很多年轻的观众真的会在一些不负责的文艺创作者那里得到一些错误的甚至荒唐的历史知识。
《大秦赋》剧情有需要批评的地方吗?当然有,但至少在道具和细节还原上,它绝对对得起观众。
诚然,一部影视剧总会有非议的地方,但被人关注和批评,至少还有值得被关注和批评的地方。
大秦赋的火说明了什么?
说明一部分高素质的观众被烂剧委屈的时间太久了。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