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被提拔,你以为苦尽甘来?其实有可能是个局,目的引诱你上钩

职场智谋 ” 专注研究人性的规律与智慧,揭秘职场潜规则以及办公室政治

【参考书籍】《左传》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

【事由】秋七月,楚昭王在城父打算援救陈国,为出战而占卜不吉利,为退兵而占卜也不吉利,昭王说:那么只有死了,再次让楚军失败还不如死。抛弃盟约逃避仇敌也不如死。

同是一死还是与仇敌战死吧!命令公子申继位为王,公子申不同意,又命令公子结继位为王,公子结也不同意,于是命令公子启继位为王,公子启推辞了五次才答应,将要交战昭王生病,十六日昭王攻打大冥死在城父。

【解析】

事出反常

楚昭王打算与吴国死战,为了避免国内因群龙无首而混乱,所以在开战前安排接班人,楚昭王并没有安排自己的儿子接班,而是在兄弟中选择接班人,但没想到公子申和公子结坚决不肯继位,公子启则推辞五次才答应。

国君是诸侯国的最高职务,诸侯国内的所有人都是国君的臣子,都得听命于国君,能当上国君是大家梦寐以求的梦想,有些公子为当国君而发动政变,甚至弑父杀兄相互残杀,可见国君职务极具吸引力。

放弃继承

按照春秋的继承制度,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应该是要立儿子为继承人,但国君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立有贤能的公子(兄弟)为继承人。

此时公子申、公子结、公子启是经楚昭王批准而拥有继承权,手续以及流程都是合法的,也就是说只要他们同意,就可以成为楚国的国君。

而公子申、公子结、公子启却不很接受国君职务,如果只有一个公子不肯接受还情有可原,现在是三个公子都不肯接受国君位置,这显然不符合常理,那么公子们到底顾虑什么?职场智谋作以下分析。

1、实力不足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何况是国君?只要条件以及实力允许谁都想当国君,而公子三人不肯接受国君职务,有可能是实力不足,如果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硬要上位,有可能小命不保。

国君职务虽然很有吸引力,但生命更可贵,所以只得拒绝,另外虽然是楚昭王批准的,但并不代表朝中的大臣会支持,如果大臣们不支持,那么失败的风险极大,到时候随时有可能掉脑袋。

2、幕后操手

楚国因为一连几任国君无能,导致国内的势力频繁内斗,另外吴国势力强大频繁攻打楚国,此时楚国人心惶惶极为不稳定,在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选择做幕后操作,所以暂时拒绝继位。

如果在局势不明的情况下上位,到时发生什么事情,有可能成为背黑锅的替罪羊,另外如果急于上位就暴露了野心,其它势力必定会把矛头指向自己,到时候将被其它势力围攻,到时不但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有可能成为第一个牺牲品而被淘汰出局。

3、试探行为

楚昭王有儿子却不立自己的儿子为继承人,这显得也不符合常理,事出反常必有妖,人若反常必有刀,公子们心想这有可能是楚昭王的试探行为,目的是要试探他们是否有当国君的野心。

如果公子们爽快接受,说明有当国君的野心,到时楚昭王有可能先下手为强,先把有野心的公子铲除,只有铲除有野心的公子们,才能增强儿子当国君的几率,也就是说楚昭王在为儿子铺路。

所以说公子们不接受继承权,并不是不想当国君,而是怕这是楚昭王设的局,为了安全起见所以不敢接受,公子启推辞了五次才答应,当然最后还是放弃继承权,而扶持楚昭王的儿子上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