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耳机上工地

今天这篇文章,需要背景音乐。
白岩松的《白说》里有一个章节,讲音乐的。他说,音乐给人以力量,它能够带动神经最深处的感觉,这种感觉比视觉更高级。
我非常认同。
《北京东路的日子》这首歌是我们高中午休前的最后一首歌。前面的歌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这首歌却一直在。高一、高二时对这首歌没有感觉,直到高三了,一眼就望得到尽头时,才顿悟这首歌其中的梗概。
至于现在,神经仍不时被触动。
记忆中,这首歌响起的时候我一般在看因为传阅得多,被分解得只有半张纸的《兰江导报》(我们小镇上的一种都市报纸),这首歌结束时,在班主任的怒视中悻悻地翻开《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做上几道题,然后趴着眯上半小时。
午休结束,铃声响后又会放一首歌。
以前热闹呀,大喇叭里放着当下的流行的歌曲,兴致来时会和同桌一起哼着唱。可惜我因为长得太高,都是坐在最后一排,前后左右都是一群糙汉子,而那时的狗嫂在遥远的第一排,我只能望着她的背影低吟“从前从前 有个人爱你很久 但偏偏 雨渐渐...”
现在,工作了。
中午在食堂吃完午饭后就半耷拉着躺在椅子上,盯着手机,或者pad,又或者极少数时盯着书。
大多数的同事都盯着手机,王者单人上分的,刷抖音的,看朋友圈的,关心国家与世界大事的,但唯独不是在工作。
工作是万万不能再工作了,一整个早上都在工地吸灰了,中午的闲暇时光是绝对不能再被工作充斥的。
也会有音乐,但很少有外放的音乐。大家的耳朵里都塞着耳机,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这就有一种“生活的本质是越活越孤单”的感觉。
但这就是常态啊。
前年的时候,那会我还在千岛湖,因为一点工作的事情和项目的安装经理老宋吵了一架。年轻气盛的我一根筋,愣头愣脑地刨根问底,结果双方就闹僵了。
那个场景想来也好笑,老宋四十多,我二十多,我俩就和俩小朋友似的谁也不搭理谁,犟着也对着干。好在后来我没心没肺,他也大度开明,我俩关系依旧不错,他作为一个老前辈也非常照顾我。
但这件事后,我就买了一副耳机,我开始尝试自己和自己相处。不得不说,效果还不错。
起先只是听听音乐,后来开始听书,比如听樊登讲书,再后来甚至会听一些比如易中天品三国这种喜马拉雅的节目。
那段和自己相处的时间很充盈,也不浮躁。
再后来,到这边后,一次抢预售铺楼板时我的无线耳机给丢了,一来二去后也就没有再戴过耳机自己和自己说话。
今天和我们的精装修工程师干了一架,显然我又浮躁了。
其实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我就是没压抑住,一不小心就互喷了。
好在我俩都是没心没肺的人,很快就和过往烟云一样散了。
但这事让我回忆起了那段与自己独处的时光,觉得浮躁的自己应该试着静下来,心平气和地面对自己,心平气和地面对工作,当然,还有心平气和地面对领导和同事。
心平气和,这个词好啊。
所以,狗嫂,您看,我可以买一副无线耳机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