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对药经验!

(一)同类相须

是指将两味功用相近的药物配伍合用,习称为“姐妹药”,如银花与连翘,三棱与莪术,乳香与没药,荆芥与防风,桃仁与红花等。临床运用要注意“姐妹药”并不是所有的作用皆相同,如桃仁与红花,在活血化瘀方面是“姐妹药”,但若用于大便燥结,红花不能代桃仁;用于关节痹痛,桃仁不能代红花。荆芥与防风,在发散风寒方面是“姐妹药”,若遇产后血崩,需用荆芥炭者,防风不能代替;中砒毒,需用防风解砒毒者,荆芥也就不能代替。可知其相关配伍,既须与病证相符,还要区别“对子药”的各自特性,把握同中有异的用途。兹仅举例如下:

1.麻黄、桂枝

麻黄辛温发汗,通阳散寒,祛营中寒邪;桂枝辛温解肌,祛卫分风邪,行阳活血,为血中气药,能引血中之寒外达。相须相使,增强散寒发汗,温经宣痹作用。

2.荆芥、防风

荆芥、防风辛温解表,祛风散寒,协同增效。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并可祛肌表之风,而治皮肤痒疹。

3.麻黄、细辛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细辛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多用于寒邪犯表,痰饮阻肺,恶寒身热,无汗身痛,喘哮咳逆,痰多清稀者。

4.川芎、白芷

川芎上行头目,为祛风活血止痛要药;白芷祛风止痛,引川芎而入阳明,治偏正头痛,反复久延不愈。

5.天麻、川芎

天麻入肝熄风,缓肝而治肝虚风动之眩晕;川芎入血行气,血行则风息而头痛平。共奏平息肝风,定眩止痛之功,主治肝风上扰所致的眩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

6.苏叶、香附

苏叶散寒解表;香附理气舒郁。主治风寒夹气滞,无汗恶寒,周身胀痛,胸脘痞闷。且能顺气安胎,治疗妊娠呕吐。

7.银花、连翘

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协同增效。治风温病身热,表里俱热。且可凉血解毒,治疗痈疮。

8.黄芩、桑白皮

黄芩泻肺中实火,桑皮泻肺中郁热,佐黄芩清肺。泻肺、平喘、止咳,用于肺热壅盛,气逆咳喘,咯痰黄稠。

9.桑叶、菊花

桑叶、菊花疏风散热,轻宣肺气,相须增效。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咳嗽,咽痛。

10.山栀、丹皮(桑叶、丹皮)

山栀苦泻清肝,丹皮凉血泄热,为泻肝清火常用药物。桑叶清肝经气分之热,轻清疏泄,上走头目,配丹皮气血两清。

11.丹皮、大黄

丹皮入血,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大黄苦寒通下,清热解毒,凉血消瘀,合用更能泻热散瘀,荡涤热毒瘀滞,常用于肠痈、附件炎、盆腔炎等。

12.青蒿、黄芩

青蒿清透少阳邪热,黄芩苦泄肝胆湿火,共奏和解清泄之功。治疗热郁少阳,外受暑湿,寒热往来,热重寒轻,胁胀口苦等症。

13.夏枯草、蒲公英

夏枯草善清肝火,疏通郁滞,散结消肿;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相须合用,清火解毒更强。可用于肝经实火,热毒内蕴所致的咽喉肿痛,目赤肿胀,疔疮痈肿,如肝炎、乳痈、淋巴结肿等。

14.胡黄连、银柴胡

胡黄连入血,清阴分伏热,银柴胡凉血,清肝胆虚热,二药合用,可治内伤劳热骨蒸,午后潮热,夜热早凉,手足心热,盗汗,小儿疳热等症。

15.桑白皮、地骨皮

桑白皮、地骨皮二者皆可入肺清热,润而不燥。桑皮偏入气分,泻肺中邪热;地骨皮能入血分,清肺中伏火。治肺热阴伤,喘咳气逆。

16.栀子、黄柏

栀子清肝经之郁火,黄柏泄脾家之湿热,相伍能增强清热利湿之功,治疗阳黄热重于湿,尿赤,下焦热淋等证。

17.生地、大黄

生地凉血清热,滋阴生津;大黄泻下热结,降火凉血。二者合用,增强清热凉血止血之功,治疗心胃火炽,阴伤火炎之出血。

18.大黄、黄连

大黄、黄连苦泄胃热,泻火止血。主治胃火内燔,迫血妄行,以及肺胃热盛,吐血、咯血,口舌生疮等症。

19.青蒿、白薇

青蒿、白薇清透气营伏热,治温病后期,高热己退,低热不清,午后为甚,热郁气营,或内伤劳热。兼有阴伤者配鳖甲、地骨皮。

20.全瓜蒌、薤白

全瓜蒌、薤白豁痰散结,通阳宣痹。治疗胸痹证,临床以胸闷胸痛,舌苔浊腻为主症。如胃炎、肺气肿、冠心病具有以上特点者均可应用。

21.石膏、知母

石膏辛寒透热,知母苦寒降火。相须合用,清胃除烦,治胃火内盛,阳明气分实热,壮热、汗多、烦渴、面赤、脉大。胃热中消。

22.黄连、黄芩

黄连泻心胃之火,黄芩清肺胃之热,治上、中二焦火热炽盛所致的身热,头面红肿焮痛,口舌生疮,烦躁不寐,吐衄发斑,神识昏迷等症。

23.知母、黄柏

知母、黄柏清利下焦湿热,治热淋,尿频急疼痛。配肉桂化气行水,治湿热癃闭。肾阴不足、水亏火旺,配生地、龟板滋阴降火。

24.人参、蛤蚧

人参、蛤蚧补肺益肾,纳气平喘。治肺肾两虚,咳嗽气喘,动则为甚,汗多,语言无力。

25.僵蚕、白芷

僵蚕、白芷祛风通络。走阳明而治风热头痛、齿痛,可随寒热兼夹主次配药。亦治湿浊下注,妇女白带。配生川草乌各1.5g、生甘草10g(僵蚕、白芷各10g)研成粉剂,分成九包,一日三次,每次一包,用绿茶送下。有祛风散寒通窍之功,治风寒头痛、偏头痛。

26.天麻、豨莶草

天麻、豨莶草平肝熄风。主治肝风眩晕,手指麻木,血管硬化,血压偏高等;伴见头皮、手足麻木者,重用豨莶草;伴见头昏晕痛,目花,重用天麻。

27.僵蚕、地龙

僵蚕、地龙搜风化痰通络。治风痰入络,头痛、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斜,肌肉瞤动。

28.苍术、厚朴

苍术苦温性燥,除湿健脾,升运脾气;厚朴苦温性散,化湿除满,和降胃气。共奏化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治湿困中焦,胸膈痞塞,脘腹胀满,呕恶不食,口粘,舌苔厚腻等症。

29.高良姜、香附

高良姜温胃散寒,理气和中;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合用可治寒凝气滞,脘宇胀痛,胸闷胁痛,喜温喜按,口淡多涎,苔白等症。

30.附子、干姜

附子辛热,走而不守,回阳补火,散寒除湿;干姜辛温,守而不走,温中回阳通脉,二者协同增效,回阳救逆,祛寒破阴。

31.当归、白芍(当归  川芎)

当归、白芍(当归  川芎)养血和血,以养为主。治疗肝病,筋、爪、胁痛、风痹、月经不调等病。芎、归并用名佛手散,可治妊娠伤胎难产,胞衣不下。

32.苁蓉、当归

苁蓉、当归润肠通便。主治虚人、老人,肠燥津枯便秘。

33.三棱、莪术

三棱长于破血中之气,莪术善于破气中之血,合用破瘀散结更强,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癥瘕积聚,心腹诸痛,腹部肿块,妇女经闭经痛。

34.穿山甲,王不留行

山甲血肉有情,其性走窜,活血通络,宣通脏腑,力达全身;王不留行入血通脉,逐瘀开闭,合用祛瘀通络之功更强,治疗气血瘀滞所致之癥瘕积聚、痈肿、妇人经闭、痛经、产后乳汁不下。

35.补骨脂、胡桃肉

补骨脂温肾暖脾,壮阳止泻,纳气平喘;胡桃肉养血益气,补肾填精、敛气定喘,两者刚柔相济,功能补肾壮阳,纳气平喘,强健筋骨。主治肺肾两亏之虚喘、阳痿早泄、腰膝酸软。

(二)异类相使

主要是指将两味以上功用不同的药物合用以促进疗效。但亦涵盖相杀及相畏、相恶等药物的配伍,以使其增效减毒。临证还当根据复法治疗的需要,把握药物的配伍关系,才能取得预期疗效。兹举例介绍其相关配伍如下:

1.补阴与补阳

要注意把补阴与补阳结合起来,或以补阳为主,结合补阴;或以补阴为主,结合补阳,适用于阴阳两虚,不宜纯刚、纯柔者。

熟地、附子:熟地补肾阴;附子补肾阳。从水中补火,治肾虚,阴阳并损。

龟板、鹿角:龟板补任脉之阴;鹿角补督脉之阳。阴阳并补,填补精血(如龟鹿二仙胶)。

2.补气与补血

血为气母,气能生血。“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

黄芪、当归:黄芪益气生血;当归入血(为引)补血。合用益气生血(血脱益气),治血虚形痿。

当归、人参:当归补血;人参益气。补阴中之阳,血中之气,治气虚(补血益气)。

3.补与消

白术、枳壳:白术补脾健脾;枳壳破气开痞。消补兼施(补破兼施),治脾虚气滞,食积成痞。如胃下垂。

熟地、砂仁:熟地补肾阴;砂仁健脾胃。拌蒸,治肾虚脾弱,能减少地黄滋腻碍胃之弊。

苁蓉、沉香:苁蓉补肾润肠;沉香理气调腑。治老年虚秘。

党参(人参)、莱菔子:人参得莱菔子则补不滞气;莱菔子得参则下气而不耗气。相畏相成。适用于胃虚气滞、噎膈呕吐。

4.补与散

黄芪、防风:黄芪补气固表;防风祛风散寒。治表虚自汗,易感冒。防风升散阳气,引黄芪达表。东垣:“黄芪得防风其功益大,乃相畏而相使者也。”

人参、苏叶:人参补气;苏叶发散风寒。扶正祛邪,治气虚卫弱,风寒表证。

杞子、菊花:杞子补肝肾阴;菊花清散风热。治肝虚、目疾、眩晕(桑麻丸之意亦同)。

5.补与泻

熟地、泽泻:熟地滋肾阴;泽泻泻肾经湿热。治肾阴虚而有湿热。

黄芪、防己:黄芪益气;防己利水湿。治风水浮肿,表虚身重汗出恶风。对慢性肾炎,心脏性水肿有效。如配茯苓,补气利水,治气虚浮肿。

6.补与攻

芫花、大枣:芫花逐水;大枣护胃气、解毒。治悬饮、胸水。

大黄、当归:大黄泻下通腑;当归润燥补血。润下通幽,治阴血亏耗,燥热内结。

大黄、人参:大黄通腑;人参补气。扶正祛邪,治正气虚弱,燥热内结之证。

7.行气与活血

川楝子、元胡:川楝子理气;元胡活血。治气结血瘀,血气刺痛。

香附、当归:香附理气解郁;当归和营活血。治气血郁结之痛。如香附配三棱可以消积。

8.升与降

桔梗、枳壳:桔梗化痰宣肺;枳壳下气利膈。治痰气郁结,胸膈痹闷,脘部痞满。

柴胡、前胡:柴胡解热散邪,前胡下气化痰。治时邪发热,咳嗽胸闷,肺气不利。

川芎、大黄:川芎引药上行;大黄清热泻火。清上部湿热火毒,治疮疡、目赤、头眩、头痛。

9.散与敛

细辛、五味:细辛散寒解表;五味收敛肺气。治寒饮蕴肺,肺虚上气咳逆。或干姜配五味,一开一合,治脾肺寒饮咳喘。如慢性支气管炎。

桂枝、白芍:桂枝发汗解肌;白芍敛阴和营。调和营卫,治表虚感受风邪,恶风自汗,脉缓。

10.表与里

麻黄、石膏:麻黄宣肺散寒;石膏清肺泄热。治表寒里热,邪热郁肺,风温喘咳,风水证。表证重,肺经症状不重的用薄荷、石膏。如肺炎、急性肾炎等。

麻黄、黄芩:麻黄辛散,宣通肺气;黄芩苦寒,清肺降火。用于表寒肺热,痰热壅肺之咳喘,痰黄而粘,气粗胸闷,烦躁,口渴。

柴胡、黄芩:柴胡透达半表之邪,黄芩清泄半里之热,二者合用,入少阳肝胆,和解枢机,疏散郁热。治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欲呕,口苦、咽干等症。

桂枝、石膏:桂枝祛卫表之寒;石膏清内伏郁热。治外寒束表,背微恶寒,内热烦躁,热痹证,关节痛、身痛。

豆豉、山栀:豆豉解表疏风清热;山栀清热除烦。合用解表清里。治热郁气分,发热,胸膈烦闷。

麻黄、附子:麻黄发表散寒;附子温里。温经散寒,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如再配细辛可达少阴寒邪,治太阳、少阴同病,表有寒束,寒水内伏。头疼、身痛、风湿痛。如慢性肾炎,因外感急性发作,水肿。

薄荷、石斛:薄荷解表发汗;石斛滋阴生津。养阴发汗,用于肺胃津液不足,外有表证,不能得汗者。

豆豉、生地:豆豉发表;生地滋阴。治素体阴亏,温邪失表,不能得汗,邪从气分入营。发热无汗,烦躁,舌质红。为透营转气之法。

11.寒与热(温与清)

细辛、石膏:细辛升散郁火;石膏清阳明胃热。治阳明火热上攻,头疼齿痛。

细辛、黄连:细辛升散郁火;黄连清心泻火(如属肾火改黄柏)。治心肾火炎,口舌生疮。

大黄、附子:大黄通腑下积;附子温中祛寒。治寒积便秘腹痛。如:大黄配厚朴,大黄清热泻下;川朴燥湿理气。大黄减川朴之燥,川朴减大黄之寒,腑气通而燥结下。治腹胀满,便秘腑实。

大黄、肉桂:大黄清热通腑;肉桂温里化湿。治痢疾迁延,湿不化,热不清,腹痛,大便有粘冻。亦可治血证,在苦寒清热的同时,佐以肉桂从治,引火下行。

木香、黄连:木香行气消滞;黄连清湿热。治湿热痢。

苍术、黄柏:苍术燥湿;黄柏清热。治湿热在下焦,腿膝肿痛,小便赤涩、短少疼痛。关节炎,尿路感染。

肉桂、黄柏:肉桂助阳化气;黄柏清湿热。治湿热蕴结膀胱,小便不利,咽痛。

黄连、肉桂:黄连清心火;肉桂引火下行。交通心肾,治失眠。

苍术、石膏:苍术燥湿;石膏清热。治湿温发热,肢体酸重疼烦。

白芷、黄芩:白芷祛风引黄芩上行以清头目;黄芩清肺热制白芷辛温香燥之性。治风热头额眉棱骨疼。如阳明有热,用石膏代黄芩。

12.开与泄

即辛开苦泄法(或苦降辛通法),治胃气不降———痞满、疼痛、呕吐等症。

黄芩、川朴:黄芩清胃肠热;川朴燥脾胃湿。化脾胃湿热,治湿温,湿遏热伏,身热不退。腹痛,脘痞胀,泛恶,苔黄腻(单用苦寒则湿遏不化,单用苦温则热邪更炽)。

黄连、苏叶:黄连清中泄热;苏叶理气和胃。宣通上焦,治肺胃不和,气滞热郁,胃气不降。痞胀、噫气、恶心干呕。

黄连、川朴:黄连清热;川朴燥湿。治湿热郁于中焦肠胃,脘痞,腹胀腹痛,呕吐,腹泻,口苦而粘,舌苔黄腻,或有发热。临床多用于时病湿温。

黄连、干姜:黄连清热;干姜温中散寒。开中焦胃家之痞,令热从中散。治寒热互结,脘部痞胀或痛,呕恶,苔白罩黄,尖红。或栀子配干姜,用于胃中寒留热郁,胸中烦满而热。

黄连、附子:黄连清胃泄热;附子温中止痛。寒因热用,治胃痛脘痞。或栀子配附子,治胸痞切痛,或栀子配草蔻,苦辛合伍。

黄连、半夏:黄连清热;半夏化痰。辛苦合用。化痰热,开痞结,治呕吐。

黄连、吴萸:黄连苦泄清中;吴萸辛通理气。泻肝经之痞结,令热从下达,解肝郁。治肝胃不和,气郁化火,脘痞痛,胁痛,恶心吐酸嘈杂。或腹痛,腹泻。

临床对辛开与苦泄的比例,当视寒热的主次,寒热相等者宜平衡,热重者苦泄为主,寒重者辛通为主,如左金、反左金。  总之,中药配伍不仅是单纯有效量的积累,同时还可产生质的变化(如乌梅甘草同用,有酸甘化阴,敛肝和胃的作用),改变影响其作用,促进疗效,更好地发挥其在某一方面的专长而减少其副作用与毒性(如半夏配生姜),或牵制其偏胜,此即古人所谓“使药各全其性、各失其性”的意思。也就是说,药的功效不止一个方面,不同的配伍,可以发挥不同的特长,并避免其偏弊,有时甚至药量的比例不同,在作用上也都可发生变化(如川朴与大黄)。为此,必须根据疾病的特点,矛盾的本质和主次关系,决定药物的配伍,正确掌握和利用药与药之间的不同特性及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把中药配伍列为辨证论治的重要一环,用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理解总结药物的配伍规律。

本文来自:周仲英

- 完 -

(0)

相关推荐

  • 中药美容之酒渣鼻

    中药美容之酒渣鼻

  • 方剂学清脏腑热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导赤散 <小儿药证直诀>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 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组成] 生地黄 木通 生甘草梢各等分(各6g) [功用] 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 心经火热 ...

  • 中药药物配伍篇第二集:临床对药经验

    (一)同类相须 是指将两味功用相近的药物配伍合用,习称为"姐妹药",如银花与连翘,三棱与莪术,乳香与没药,荆芥与防风,桃仁与红花等.临床运用要注意"姐妹药"并不 ...

  • 配伍篇第二集:临床对药经验!

    学中医 慧生活 (一)同类相须 是指将两味功用相近的药物配伍合用,习称为"姐妹药",如银花与连翘,三棱与莪术,乳香与没药,荆芥与防风,桃仁与红花等.临床运用要注意"姐妹药 ...

  • 章次公临床用药药对分析—[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发表者:赵东奇 章次公临床重视辨证,遣方用药,不拘门户之见,不论经方.时方.验方等,凡与病情有益者,皆出笔下.先生医案中不少鲜活对药,验之临床,果如其言.今择其25个对药,作一简介,以飨读者. 1.生 ...

  • 吕景山:临床对穴与对药经验(糖尿病基础方,调气汤)

    他是国家首批中医大学毕业生,一生致力于传承.创新和发展中医.他重积累,师从"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总结整理出版<施今墨对药>,填补1400多年来药对配伍专辑的空白; ...

  • ​药专力效,单味药临床验治经验

    白蒺藜治肝郁阳痿 白蒺藜,又名刺蒺藜,性微温,味苦辛,入肝经.功能平肝疏肝,祛风明目.至于用以治阳痿,始见<慎斋遗书·阳痿门>.其曰:"阳痿,少年贫贱人犯之,多属于郁.宜逍遥散以 ...

  • 国家级名老中医临床运用“角药”经验集锦

    作者行医30年来,平时喜对名老中医所介绍的一些用 药经验,特别是由三味组成的"角药"运用经验,在临床上反 复去验证,这样做既可充实自己的中医药理论水平.又可提 高治疗效果.现将其中 ...

  • 【国家级名老中医:临床运用“角药”经验】

    作者行医30年来,平时喜对名老中医所介绍的一些用 药经验,特别是由三味组成的"角药"运用经验,在临床上反 复去验证,这样做既可充实自己的中医药理论水平.又可提 高治疗效果.现将其中 ...

  • ​孟景春:药专力效,单味药临床验治经验

    白蒺藜治肝郁阳痿 白蒺藜,又名刺蒺藜,性微温,味苦辛,入肝经.功能平肝疏肝,祛风明目.至于用以治阳痿,始见<慎斋遗书·阳痿门>.其曰:"阳痿,少年贫贱人犯之,多属于郁.宜逍遥散以 ...

  • 洪竹书老中医临床应用鹿角霜、茯苓对药经验

    洪竹书 ,1928年出生,湖北鄂州人,主任中医师.出身中医世家,幼庭承训,18岁从其父行医,1953年获湖北省卫生厅中医师职称. 洪竹书先生是我市著名老中医,行医近五十年,崇尚东垣学说,尤擅治疗疑难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