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妃曲·其一》今韵
宋《明妃曲·其一》今韵
一君木子
明妃曲·其一
宋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评析
《明妃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被称为是咏王昭君最好的诗。这第一首诗描绘王昭君的美貌,着重写了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以及这种美的感染力。并从中宣泄她内心悲苦之情,同时还揭示出她对故国、亲人的挚爱之意。全诗语言矜炼深雅,缠绵婉丽,艺术手法多样,风格鲜明独特。作品命题新颖,遭致纷纷议论,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注释
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
春风;是指春天的风,还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面容之美等。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咏昭君一首有“画图省识春风面”之句。这里的春风即春风面的省称。
低徊: 徘徊,流连; 回味,留恋地回顾;形容萦绕回荡。文中指徘徊不前。
不自持:指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归来:回过来。
丹青手:丹即朱砂,青指石青(即蓝铜矿),都是中国古绘画中常用的颜色。古称绘画艺术为丹青。丹青手指画师毛延寿。
意态:即神情姿态。
着尽汉宫衣:指昭君仍全身穿着汉服。
塞南:文中指汉王朝。
毡城:此指匈奴王宫。游牧民族以毡为帐篷(现名蒙古包)。
咫尺:比喻很近的距离。极言其近。
长门闭阿娇:西汉武帝曾将陈皇后幽禁长门宫。
长门:汉宫名。
阿娇:陈皇后小名字。
韵译
明妃当时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
泪湿桃花春风面脚微微亦低垂。
低头回看身影周围无有此颜色,
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自持。
送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
如此之美貌平生实是未曾见有;
天仙意态由自画笔难以描摹成,
是当时冤枉杀死了画工毛延寿。
从此一去心中知道是不能回归,
可怜还日夜穿着汉朝皇宫之衣。
万里寄语欲问汉王朝里家乡事,
只有年年月月里眼望鸿雁南飞。
家人虽在万里远传来亲人消息,
规劝安心在毡城勿常将家乡忆。
您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锁阿娇,
人生若是失意不分天南和地北。
作者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年间,任参知政事,后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于1074年被罢相。保守派得势后,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这组诗作于公元1059年(嘉祐四年),王安石奏《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之后。当时,梅尧臣、欧阳修、司马光、刘敞皆写有和诗。
北宋时,辽国、西夏“交侵,岁币百万”。自景祐年间(1034—1038)以来,“西(夏)事尤棘”。当时的施宜生、张元之流,就因在宋不得志而投向辽、夏,为辽、夏出谋献策,造成宋的边患。诗人们借汉言宋,想到明妃。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创作的。
(注:本人在编篇过程中参考了网络未著名文章,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急速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