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拳北腿”中的南拳, 到底是什么?
南拳,是武术流派之一。南拳又称南方拳,是明代以来流行于南方的汉族拳种的总称。它以福建、广东为中心,广泛流传于长江以南地区,故称南拳。作为南少林等拳种与中国南方各地汉族拳种相结合的产物,技术套路繁多,遍布各省。由于历史悠久,再加上师承关系的演变,形成了多种打法,但多数套路仍具有同一特点,总属南拳。
其共同特点是:套路短小精悍,结构紧凑,动作朴实,手法多变,短手连打,步法稳健,攻击勇猛,常伴以声助威,技击性强。南拳讲究桩功,以练坐桩为主,还有丁桩、跪桩等。也还有练药手、打砂袋、铁砂掌、点穴功、童子功、罗汉功、青龙功、排打功等。
南拳在400多年前即有史书记载。由于历史悠久,流传地域辽阔,南拳的种类繁多,因地而异。广东有洪家拳、刘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五大拳种,还有蔡李佛拳、虎鹤双形拳、佛家拳、侠家拳、刁家教、岳家教、宋家教等;福建南拳有鹤拳、王祖拳、太祖拳、罗汉拳、梅花拳、连城拳、五兽拳、虎仔金刚拳及犬法、地术等;
四川南拳有僧、岳、赵、杜、洪、化、字、会八大拳种及峨嵋拳、白眉拳等;湖南南拳有巫家拳、洪家拳、薛家拳、岳家拳等;湖北南拳有洪、鱼、孔、风、水、火、字、熊等八门拳;江西南拳有字门拳、硬门拳等;浙江南拳有洪家拳、黑虎拳、金刚拳和温州南拳等。南拳类的器械主要有南棍、大刀、大杆、四门刀、梅花刀、三尖叉(也称大钯)、单锏、双锏、柳公拐等,还有板凳、扁担和锄头等代用器械。
1、南拳的特点
关于南拳有以下四个特点:
①稳马硬桥,擅彪手
南拳的步型、步法从其外形而言,虽有高桩低桩之分,但不论什么步法都要求稳固,这与南方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有关系。南方多丘陵沟壑,人们常行走于山地田陇间,同时又经常耕作于水田间和河流中,这就对下肢的稳定要求很高。重心下沉,加大人体支撑的垂直力量,这与南拳的下盘稳固、腿不高踢相吻合。南方大多地处沿海,通商发达,人们生活环境复杂,人身安全难以保障,因此各地盛行习武以自卫,在船上、田垄间,河流中平衡难以掌握且容易摔跤,在打斗时要下肢平衡稳定。身材小巧的南方人也不便用腿来攻击对方,也不能有太多的躲闪和跳跃动作,因此增多了手上的攻击动作,这就形成了南拳手法丰富、稳马硬桥擅彪手的技法特点。
②手法丰富
南拳的手法有拳法、掌法、勾手(鹤嘴手)、爪法、指法、肘法和桥法等。尤其是爪法、指法和桥法是区别于其它拳种的重要特征之一。爪法中有虎爪、鹰爪、龙爪等;指法中有单指和双指之分;桥法是运用前臂进行攻防的技法,如沉桥、截桥、穿桥、滚桥、劈桥等。南拳通常在步型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完成若干次上肢动作,故有“一势多手”、“一步几变手”之说法。
③力发于腰
南拳的发劲,要通过腿、腰、背、肩以及全身的协调一致,贯穿顺达,拳决说“力,其根在脚,发于腿,宰于腰,形于手”。如一个弓步冲拳,一般由半马步过渡,通过蹬脚、扣膝、挣胯、转腰、顺肩的过程,使力顺达于梢(手),出拳带钻劲;如一个马步冲拳,力要起于腰(根),传于臂,达于手。发劲时讲求先蓄后发,先收后放,“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
④快慢相间
南拳在发劲上可分短劲(寸劲)、长劲、飘打劲、连绵劲与撞抖劲(即宗劲、震劲)等,演练中注重长短结合,快慢相间。如发短劲与撞抖劲时强调发劲要快,有爆发力;而发连绵劲或运用指法练习臂肌时,则要求速度均匀,体刚劲粗,缓慢发劲。
⑤发声呼喝
南拳讲求发声,以声助威,以气催力。根据各种不同的劲力,发出各种不同的呼喝声音,一般有“嘻”、“喝”、“哗”、“嗨”、“咿”、“嗌”以及模仿一些动物的发声等。南拳的发声,一般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结合动作发力而发声,做到力、气合一。二是模仿象形动作因势发声,做到形、意合一。
2、南拳的练法
南拳的基本技法:挺沉平正,贯气扣梢;阔幅扎马,沿中继击;未定不移,未稳不发;吸蓄闭息,呼发开声。此为静止姿势的基本技法。
其拳式要求:躯肢由内而外,向“十方(上、下与四正、四隅)”挺劲,并注意挺劲中含有沉劲。使躯肢在挺劲和沉劲的同时作用下,头上挺而项稳竖;手外挺而沉肩、坠肘、塌腕;膀外挺而圆胸、拔背;膝外挺而敛臀、屈膝、稳足。内气伴随挺沉劲穿筋过节,贯注至手指与足趾,使手指和足趾梢节屈曲扣劲。
与此同时,还要求头脊中正,两眼、两肩、两胯根均横平,两脚掌踏平。这样拳式才显得挺拔、稳沉,刚健力丰,阔幅扎马,沿中继击,乃为动作上下配合的基本技法。
其拳系将步型、步法称为“马”,喻步如战马。“阔步扎马”,即在攻防进退中,通过适当加宽两脚的横向距离(阔幅),来加大、加宽支撑面,提高动作的稳定性,使其如落地生根一般。
“沿中继击”,要求上肢动作在身体正前方的矢状面进行。这样站住敌我两方的正中进行攻防,防护自身要害,也是击中对手要害的捷径。要求两臂纵向屈伸出击,内含十字撑拉的意气劲。“扎马”、“继击”,有助于加强动作的稳沉度,能避免两脚进退,过于靠近前进方向线,造成动作左右歪斜、或前倾或后仰失势。
这一技法,在马步正面出击的动作及横向距离较宽的拗势弓步进退动作等较为多见。这种步法有像其他拳种那样,纵向进退迅疾,但有其他步法稳沉的特点。这种拳式,不像严守“三尖相照”的拳式那样紧凑地缩小了正面防守范围。
但它以稳沉的“阔幅扎马”,固下以刚;“沿中继击,固上守中”,具有“你打我不怕(不易击中我要害,若有击中,也不易击倒我),我打你受不了(我下盘稳,有助发力;上肢硬,攻击力强)”的坚实基础和阳刚气概。
“未定不移,未稳不发”,是南拳移步和手、步动作配合顺序的技法。“未定不移”,要求移步行进时,必须支撑脚站稳踏实,移动脚才能稳沉动步。支撑脚漂浮着踉跄迈步,则有失南拳之稳沉风格,“未稳不发”,要求两脚要站稳实,脚趾抓地如落地生根才发招出击。不在自己桩步未稳、根基未固、难于自保时急于击人。一旦扎马稳固,常常可做到“一势多手”、“一步几变手”。
吸蓄闭息,呼发开声,是南拳发劲的技法。要求蓄劲时,以腹式深吸气配合,将内气蓄丹田,将内力蓄腰脊,随之关闭声门、闭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