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读精研仁慈济众——谨以此文献给许寿仁先生100周年诞辰暨许寿仁
医奖学金设立13周年刘晓玲许寿仁先生作为江西老一辈的优秀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他为中国卫生事业所做的一切,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博极医源 勤读精研“仲景之书必须熟读,刘、张、李、朱之书不可不阅。”这是许先生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不仅教育了我们这些后辈,而且体现了他老人家的博极医源。许先生认为,行医不学经典,基础不巩固,临床则谈不上辨证论治,更谈不上治病救人。《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都是必读的书,然后广泛浏览历代医家学说,扩拓视野灵活运用。观先生一生,笃志勤学,相师成器,从不一知半解而放弃深究,从而得出自己的认识,加深理解。例如许先生认为朱丹溪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与张景岳所谈的“阳非有余,阴常不足”两者并非矛盾。盖朱氏所谓阳常有余是指邪火有余,张氏所谓阳非有余是指正气不足。在这个问题上,许先生对明清以来的朱张之争议,做出了较明确的解释。许先生的造诣,不仅体现在他的继承,也体现了他的发展。例如他所探索出的一种新疗法。他认为经络穴位与谷物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例如玉枕穴有病变(可见酸、胀、压痛),可用诸鱼与豆类进行治疗;志室穴出现酸、胀、压痛,可用枸杞子、补骨脂治疗。上述这样的例症,可谓数不胜数。精诚为医 仁慈济众唐代名医孙思邈,堪称精诚大医,是许先生的榜样。他的一生谨遵精诚之道,活人无数。他认为作为一名医生,应知道“人命之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要很好地履行医生的天职,既要精又要诚,才能活人。精在于技,诚在于心。许先生不仅自己医德高尚,更是教导后人要医德高尚,绝不能在诊病时粗心大意,草率从事,否则会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他不仅治病救人,更注重的是未病先防。他常教导病人修身养性锻炼身体,认为它是却病良方。他善于闭门静坐,运气养性,这对于提高一个人的修养,纯化一个人的思想是很有好处的。诲人不倦 奇葩遍开先生在致力于中医临床的同时,更致力于中医教育事业和中医人才的培养。他早年便广纳门徒,通过考试,择优录取学生。并认为单一带徒远不能满足中医发展的需要。抗日战争前夕有意与他人共创“新中医讲习所”,但由于日寇入侵,只能作罢。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7年先生自筹资金创办江西中医学校,任校长,培养学生近百名。在办校期间,他注意医德教育,亲自制定“勤读精研,仁慈济众”的校训,对家境贫寒而成绩优良的学生更是爱护有加,因而深受学生爱戴。为了继承许先生致力于中医教育事业的精神,其后裔和门人们主动提出在江西中医学院设立许寿仁中医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并富有创新精神和组织能力的学生,鼓励医学青年献身于救死扶伤、造福人类的伟大中医事业。我有幸成为许寿仁中医奖学金的一名获得者,深感荣幸。许寿仁先生的所为将永远激励、鼓舞我前进,使自己努力学习好医学知识,将来能为病人解除痛苦,为祖国的中医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会一直努力做一名像许寿仁先生那样的医生——勤读精研,仁慈济众。
(原载《许寿仁医疗经验精选》,200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