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

祖国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自先秦至东汉末年,由于《内经》、《难经》 、《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四部医学典籍的相继问世,标志着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简而言之,即理、法、方、药;详而言之则有十大部分,即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诊法学说、辨证学说、治则学说、方药学说、针灸学说、摄生学说。

祖国医学至今不衰,并不断地发展和丰富,关键是这个理论体系建筑在古代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基础上的一门自然科学。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剖析:

一.精气学说

中医理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人体本身也是物质的。气是构成自然界万物的基础,而物质是连续形的统一体。故世界的变化是物质的变化,人体的变化是气化的反映。《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天地具生,万物以荣……万物不失,生命不竭……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本篇有七次提到“万物”二字,说明《内经》强调世界的物质性。《素问·宝命全形论》 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说明人是万物中最宝贵的一种物质。《素问·天元纪大论》云:“物之生,从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这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恒动观,认为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状态。

《内经》认为“气”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元初物质,由于气的变化而形成自然界所有的物质。故《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内经》认为“气”是构成自然界万 物本源的思想和认识论,是继承先秦气一无论的唯物主义观点。精气学说可上溯到老子的“道”这个最高的哲学范畴。大约到战国中期,稷下黄老道家的宋尹学派(宋钘、尹文)继承了老子关于“精气”学说的这个合理内核,而向唯物主义方面发展。认为精气是构成万物的本源,这一学说比《周易》的阴阳说,《洪范》的五行说的元素论,更有利于说明宇宙万物的物质性和统一性。所以,祖国医学借用古代朴素唯物的精气学说,来阐明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理论。故精气学说已融化于中医理论体系中,成为中医理论的认识论。

二.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早在西周末年就有“伯阳父论地震”的记载。《国语·周语》云:“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这是最早记载阴阳的文献。在医疗方面,《左传·昭公元年》有'秦和论六气”的记载,其曰:“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阴淫寒疾、阳淫热疾……这是古人第一次用阴阳学说解释病理现象。《易传·系辞》对阴阳学说作了全面而系统的总结。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变化的原因,是阴阳、刚柔、动静两个相反势力的“相推”、“相摩'的结果。《内经》一书,借用了这一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作为方法论,以说明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部分,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思想核心。

三.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古代朴素的唯物论。早在西周末年就有“史伯论五材”的记载。《国语·郑语》中记载:“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说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组成的。《尚书·洪范》对五行学说作了系统的总结。其谓:“初一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性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以五行为核心,在自然界则有五方、五时、五色、五音等,在人体则有五脏、五体、五窍、五液、五华等,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是个大天地,人体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界息息相关。这种整体观念,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之一。

总之,精气学说是中医的认识论。阴阳和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方法论。正如范文澜所说:“阴阳是朴素的辩证法,五行是朴素的唯物论。”但是,阴阳和五行学说,它的内涵具有唯物辩证法的因素,但毕竟是朴素的,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更科学地、更深刻地揭示一切事物的本质联系或一般规律。只能用以说明自然方面,不能说明社会问题。由于祖国医学理论体系形成较早,借用古代朴素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说明其理论体系,这显然是一种科学的,进步的方法。

(0)

相关推荐

  • 中医是更高级的科学,反中医就是反科学!

    科学之所以能够称之为科学,是因为宇宙万物都是呈秩序的存在,大至星系.星体,小至分子.原子,中至生物.人.人类社会,它们都是井然有序的,应该遵循着同一个系统学规律.而科学的目的就应该是探索这个支配系统秩 ...

  • 尹锋: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学(终)

    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终) 尹锋 <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故知鬼神之情状."精气是指阴阳凝聚之气,古人认为是生命赖以存在的因素.游魂是指浮 ...

  • 尹锋: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二)

    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二) 尹锋 阴阳的特性 从阴阳观念的产生,到阴阳相互转化,在先秦古籍中已见其端倪,如<国语·越语>载范蠡言曰:"阳至而阴,阴至而阳:日困而还, ...

  • 中医应该作为全民基础课程来学习

    很多人经常把中医仅仅看成是一门医学技术来看待,其实不然,中医上涵天文,下涵地理,中涵人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唯一成体系的科学,中医兴,中国传统文化兴,中医亡,中国传统文化亡.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学点中 ...

  • 【中医基础】中医理论(1)精气学说

    作为一个修者,我觉得你不能不懂医.因为医学是修道的基础,更是修道者能够安身立命的根本. 所以,从今天起,我将在公众平台开辟这样一个小栏目,跟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基础的精髓.舌诊.中草药以及方剂学的精髓等等 ...

  •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祖国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自先秦至东汉末年,由于<内经>.<难经> .<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四部医学典籍的相继问世,标志着祖国 ...

  • 中医学基础知识 (1、中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基础知识 (1、中医学理论体系)

  •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首要特点——学中医(四)

    <中医学基础理论>第三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首要特点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也是中医学理论的首要特点.整体观念认为,人 ...

  •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第02讲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文字版 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上课,我们上一节讲了中医学和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和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基本条件,下面我们讲中医基本理论体系的发展. (三)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发 ...

  •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组成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1.哲学基础:哲学是关于世界最一般的运动规律的科学.任何一门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哲学.在哲学与自然科学尚未彻底分开的古代尤为如此 ...

  •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一)中医学与中医学理论体系 1.中医学: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 ...

  •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组成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组成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1.哲学基础:哲学是关于世界最一般的运动规律的科学.任何一门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哲学.在哲学与自然 ...

  • 告诉你所不知道的中医学秘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我们今天来介绍一下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于春秋战国到两汉时期.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中医典籍是出土于马王堆汉墓的<五十二病方>和<足臂十一脉灸经> ...

  • 中医基础理论 01中医学理论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基础理论 01中医学理论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