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镰状韧带旁假病灶(又称第三方血供)

来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医学影像科

肝脏镰状韧带旁假病灶(又称第三方血供)

肝脏镰状韧带旁假病灶(又称第三方血供)

发生部位:肝左叶内侧段或(和)左叶外侧段前缘镰状韧带旁。大多数为单发,且多位于左叶内侧段,少数位于左叶外侧段,极少数有两个镰状韧带旁假病灶,分别位于左叶内侧段及左叶外侧段,呈对对称性分布。

CT表现:

大小:多较小,一般最大径线小于2.5cm

形态:可为不规则形、类圆形或三角形

强化特点:门脉期呈低密度影,平扫、动脉期、平衡期或延迟期呈等或低密度影。

分类:按照平扫时密度分型:

A型:平扫呈等密度 ,占大多数

上图CT表现:平扫及动脉期均未见异常密度影,门脉期可见镰状韧带旁有两个不规则形的低密度影,呈对称性分布,延迟期未见异常,符合A型。

B型:平扫呈低密度

上图CT表现:肝左叶镰状韧带旁可见一低密度影,于平扫期、动脉期及门脉期均呈低密度影,符合B型。

形成原因及机制:镰旁肝局部特殊血供因素:绝大多数人肝左叶镰状旁肝实质由肝门静脉左支供血,少数人由附脐静脉供血。门静脉左支与附脐静脉间有微小交通。附脐静脉是作为肝门静脉系中交通上下腔静脉的重要属支静脉,由脐周静脉网形成而汇入肝门静脉。部分人附脐静脉收集脐周的部分血液,沿着位于肝镰状韧带游离缘的脐静脉索即肝圆韧带走形并进入肝左叶,经肝血窦与门脉左支相通,正常时脐周静脉血流是向肝性的。因门静脉回流较附脐静脉回流相对较快,快速团注对比剂后适时的(门脉期)快速扫描,将提高肝实质与肝左叶镰状旁附脐静脉回流区域的强化差别,因而出现镰旁区域肝左叶低密度假病灶;进入平衡期或延迟期后,动脉期和静脉期中的对比剂含量达到平衡,这种强化程度差别消失,即低密度转化成等密度而难以分辨,这可解释了绝大多数的A型镰旁假病灶在延迟扫描期又转为等密度。


鉴别诊断:肝脏灌注异常

肝脏灌注异常是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段、亚段及肝叶之间的血流灌注差异,一种局限或弥漫性的肝脏血流动力学异常,在动态增强扫描中,通常表现为肝脏动脉期一过性均匀强化,门静脉期恢复到正常的等密度的一过性肝实质强化。

肝脏病理性灌注异常

肝脏两套供血系统并非彼此独立,而是存在着经肝窦、脉管及胆管周围血管丛等多种潜在的联系途径。在一些病理状态下,常引起这些潜在交通的开放或其他异常通道的形成,由此引起的肝脏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即灌注异常,它反映的是肝脏局部动脉血流的重新分配。

分类  1、肝动脉门静脉瘘

2、肿瘤盗血显像

3、炎症性充血

4、肝静脉及门静脉阻塞

1、肝动脉-门静脉瘘( APS):APS 是引起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常见原因包括肝脏良、恶性肿瘤、肝脏外伤或介入治疗穿刺后、肝硬化、先天畸形等。各种原因形成肝动脉和门静脉直接交通,致使含有造影剂的动脉血通过APS进入压力较低的门静脉系统, 出现灌注异常现象。

2、肿瘤盗血现象 对于血供丰富的肿瘤如原发性肝癌、富血供的转移灶等常引起肿瘤所在肝叶/段的供血动脉增粗、血供增加,并对周围肝实质产生“盗血”作用,使邻近肝叶或肝段动脉血流灌注相对减少,引起肝脏灌注异常。

3、炎症充血:常见原因为肝脓肿、急性胆囊炎、胆管炎等炎性病变。急性炎症性病变常引起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局部动脉血流量增加,同时炎症所致的局部水肿可致门静脉血流障碍,使区域性门静脉血流明显减少或淤滞, 肝动脉血流量代偿性增多,引起肝动脉充血。

4、门静脉阻塞 引起门静脉阻塞的常见原因有:门静脉血栓、瘤栓形成、肿瘤侵犯、门静脉受压以及外科结扎等。临床上以肝癌并发门静脉瘤栓及肝内外肿瘤直接侵犯或压迫门静脉最为多见。由于门静脉血流减少或停止,肝动脉血流通过经肝窦、经脉管、经肿瘤以及经胆管周围血管丛等途径代偿性增加而形成功能性或器质性肝动脉门静脉分流。

5、肝静脉阻塞 肝静脉阻塞可继发于肝硬化、Budd-Chiari综合征、右心衰竭或心包疾病等。其结果是引起肝窦压力升高和肝窦与门静脉之间压力梯度的逆转,入肝门静脉血流下降,代偿性增加的肝动脉血流经肝窦途经逆行充盈门静脉分支而形成功能性动脉门静脉瘘(此时门静脉可变成引流静脉而非供血动脉),同时继发肝淋巴管扩张、容量增大,其典型表现为动脉期弥漫性、不均匀的网格状或镶嵌状强化,可持续到门静脉期,而延迟期则呈均匀强化。

(0)

相关推荐